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但对于德国而言,远亲比近邻好太多了。
而这个远亲,名叫俄罗斯。
对于大多数欧洲国家而言,俄罗斯是一个不屑一顾而又胆战心惊的综合体。
从俄罗斯民族形成的那一刻开始,这些斯拉夫人就有着一个朴素的梦想,那就是“融入西方”。
为了融入西方,俄罗斯不仅通过迎娶拜占庭末代公主的方式继承东罗马帝国衣钵,以“第三罗马”的身份自抬身价,更从彼得大帝开始,全面向西欧学习,甚至彼得大帝本人都冒充水手身体力行地去欧洲打工。
但,俄罗斯融入西方的炽热之心非但没有感化西欧,令高冷的西欧屈尊下顾,反而激起了西欧的强烈反感。它们一再表示和俄罗斯这样的斯拉夫人同在一片屋檐下实在是丢人现眼,所以俄罗斯一次次的跪舔,终归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在无法融入欧洲的情况下,心灰意冷的俄罗斯最终放下了所有的底线,拾起了被西欧践踏得支离破碎的尊严,开始了“打入”欧洲的努力。
尤其是叶卡捷琳娜时代,俄罗斯不仅三次瓜分波兰,更频繁参与欧洲事务、大举扩张俄罗斯领土,成为真正的欧洲霸主。
当时的叶卡捷琳娜有句震惊欧洲的名言:“没有俄罗斯的同意,欧洲的大炮不能发射任何一发炮弹……如果我能活到200岁,全欧洲将匍匐在我的脚下......”
更要命的是,在俄罗斯大国崛起的过程中,俄罗斯唯我独尊的“大俄罗斯”主义甚嚣尘上,而这种让其他民族匍匐在俄罗斯脚下的思想必然也会引发欧洲乃至世界的深恶痛绝。
事实上在几百年的时间里,除了欧洲各国,世界上痛恨俄罗斯的国家加起来可绕地球三圈,因为俄罗斯不仅鄙视其它民族,更在扩张的过程中对周边国家和民族进行了生吞活剥的侵略,其“噬土成性”的“优良传统”让俄罗斯的邻国即便没有死无葬身之地,最起码也是元气大伤、奄奄一息。
所以,亚历山大二世的那句“俄罗斯最忠实的盟友,就是陆军和海军”,在让人感觉霸气侧漏的同时,也深刻说明了俄罗斯作为“百年孤儿”在国际社会的众叛亲离。
但俗话说“秦桧还有仨朋友”,虽然理论上在国际社会很孤独,但现实生活中俄罗斯还是有那么几个知心朋友的,尤其在欧洲,比如白罗斯,比如亚美尼亚,比如德国。
相比于这些俄罗斯阴影下的小国,德国的身份显得尤其扎眼。这不仅是因为德国作为西欧国家,长期就是俄罗斯的眼中钉肉中刺,是你若安好,那还了得的存在;更因为德国和俄罗斯理论上应该不共戴天,因为两国不仅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打得你死我活,时至今日德国的龙兴之地东普鲁士依然是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这意味着德国的国运依然被俄罗斯牢牢扼在手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理论上德国早应该和俄罗斯剑拔弩张了,但理论和现实总有差距,德国和俄罗斯的关系非但没有势不两立,反而有诸多共同语言,双方在很多方面甚至惺惺相惜,比如北溪天然气管道工程。
那么,为何德国没有和俄罗斯成为切骨之仇,反而暧昧不清呢?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蛮夷身份的惺惺相惜
在欧洲“贵族”普遍对信仰东正教的俄罗斯“蛮夷”不屑一顾的同时,德国之所以没有随波逐流,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德意志民族的前身,即日耳曼,本质上也是蛮夷。
在欧洲文明之母罗马帝国看来,日耳曼人和我国古代蒙古高原上的匈奴、突厥和蒙古等少数民族没什么两样,都是嗜血成性的野蛮人。
罗马帝国在公元395年分为东西两个帝国后,西罗马帝国因匈人驱逐日耳曼人南下,进而最终在公元476年被日耳曼人所灭。
而日耳曼人,就是今日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的祖先。
相比之下,俄罗斯的前身基辅罗斯也从来是罗马帝国眼中的野蛮人,和匈人本质上没什么两样。
所以,共同的蛮夷身份,再加上距离不远,东欧地形平坦便于交流等因素,使两国天生就有较多的共同语言。
而为了摆脱蛮夷的身份,日耳曼人也和斯拉夫人一样很努力上进。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帝国在法理上进入“一帝”时期。直到公元800年查理在罗马被加冕为皇帝,并费尽心思得到东罗马帝国承认后,罗马帝国才又在名义上恢复为两帝制。
962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利用拜占庭帝国女帝在位的情况夺得了西罗马帝国皇帝的头衔,从此有了“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也被后世称为“德意志第一帝国”。相比于俄罗斯的东正教法统,德意志皇帝作为罗马天主教最高统治者的法统无疑更有影响力,所以德意志成功实现了乌鸦变凤凰的蜕变。
2、刀光剑影的求同存异
在神圣罗马帝国建立后,德意志成为名副其实的帝国。而俄罗斯在1453年奥斯曼帝国消灭拜占庭帝国后虽然以迎娶拜占庭末代公主的方式自诩获得了东正教世界的最高统治权,但沙皇虽然有“皇”,本质上还是名副其实的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至少差了一个等级。
在低人一等的情况下,沙俄学习春秋时期楚国“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的搞法,从彼得大帝开始自封为皇帝,并要求欧洲皇室给予俄国平等待遇,尤其是政治联姻。
在彼时的欧洲,家庭出身是皇室联姻的首要条件,真正讲究门当户对,高攀或下嫁都相当丢人,所以双方的公主都非常紧俏。
但神圣罗马帝国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自1618年欧洲三十年战争以来,神圣罗马帝国逐渐蜕变为包含314个邦国的一盘散沙,王室更是星罗棋布。
在这样的情况下,神圣罗马帝国成为欧洲公主的摇篮,毕竟虽然王国可能很小,但地位不低,典型如叶卡捷琳娜二世。这个神圣罗马帝国框架下的小邦国,为了钱,和其它邦国一样,将公主嫁到信奉东正教的俄罗斯。
大量公主的嫁入,使俄罗斯皇室中,德意志血统贵族占有巨大比例,很多俄罗斯贵族只说德语,现在俄语中也有大量的德语词汇。事实上直到今天,德语仍然在俄罗斯占有重要地位。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嫁到俄国后,最终废黜了同样有日耳曼系统的彼得三世,最终登基称帝,将俄罗斯带上了帝国的巅峰。
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沙俄伙同普鲁士三次瓜分波兰,在领土扩张上一拍即合;
拿破仑帝国崛起后,消灭了神圣罗马帝国,而后沙俄最终击败拿破仑并消灭拿破仑帝国,成为德意志乃至整个西欧的救星;
当19世纪下半叶德国不可避免地开始走向统一时,沙俄因波罗的海等地利益,曾支持奥地利维持德意志松散的联邦状态,但最终仍然未能阻止普鲁士统一德意志;
不过,紧接着德法俄三国就在甲午战争后发起“三国干涉还辽”,其利益取向相当一致。直到威廉二世开启了咄咄逼人的扩张,才迫使英法与沙俄放下嫌隙,组成协约国同盟;
而即便如此,德国也在深刻影响俄罗斯,比如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的发展。
可以说,自古以来德国和俄罗斯就有些藕断丝连的联系,这让两国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
3、相互渗透的各怀鬼胎
第一次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分赃不均后的火并,也是德国为谋求欧洲乃至世界霸权的尝试。而沙俄也从未放弃过重回欧洲的梦想,所以在西线堑壕战打得血肉模糊的同时,东线俄德的厮杀也空前惨烈。
为了避免被两线作战彻底拖垮,德国开始策动沙俄内部革命,果然十月革命后,苏俄单方面和德国媾和,德国得以抽身在西线对抗英法。
不过由于美国的加入,德国及同盟国的失败不可避免。
一战后的德国,继续和英法美等国纠缠不清,苏联则被全世界孤立。直到希特勒上台,德国东山再起后,苏德两国才再度走到一起。
1939年8月23日,德国和苏联秘密缔结了《苏德互不侵犯协定》,秘密划分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随后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苏军迅速出兵波兰东部,导致波兰第四次被瓜分。
只不过,德国发起苏德结盟本意是吸取两线作战进而一败涂地的教训,是为了腾出手来横扫西欧。而在法国等西欧国家陆续投降,英国也奄奄一息的情况下,德国就迅速东去,发起了惨烈空前的苏德战争。
苏德战争作为二战期间最惨烈的战争,给苏德两国造成了上千万的惨重伤亡,直到今天俄罗斯男女比例依然失衡。
战争结束后,德国被撕裂,由于美苏争霸格局的到来,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作为两大阵营的前沿进行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对抗,直到1990年才在英法等国的巨大阻力下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德国之所以能重归一统,戈尔巴乔夫居功至伟,正是因为戈尔巴乔夫和苏联的迟钝和麻木,德国最终成功统一。
为了报答当年的“不干涉”之恩,投桃报李的德国在统一后,开始不断加大对俄罗斯的投资,包括修建北溪天然气管道,甚至大力发展到加里宁格勒的旅游,这让半死不活的俄罗斯有了起死回生的空间。
因为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烟消云散,所以美国对欧盟的亲密感情也一去不复返,代之以无所不用其极的打压,于是追随美国的英国成为瓦解欧盟的最大推手。
但德国作为欧盟的实际领袖,绝不愿意看着几十年苦心孤诣的欧洲一体化成果付诸东流。但问题是德国作为至今还有大量美军驻扎的国家,根本不是个正常国家,没有独立自主的能量,想要维持欧盟并将这个高度一体化的国际组织打造成苏联这样的国家联盟,德国就必须有所依赖。
而放眼四周,除了时刻想着弄死自己的美国,就是貌合神离的法国和贼心不死的英国,相比之下,只有不远处的俄罗斯能交朋友。毕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地位一落千丈,对于汹涌的北越和欧盟东扩,俄罗斯难有招架之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西方的炮口一步步推到家门前。在这样的情况下,和德国联手,不仅能分化欧美国家的攻势,还能找到眺望西方的窗口,对于俄罗斯重返欧洲而言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所以,德国和俄罗斯的暧昧甚至联手,本质上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各取所需,而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这种惺惺相惜还将持续较长时间。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不要被敌人的气势汹汹所吓倒,不要被尚能忍耐的困难所沮丧,不要被一时的挫折灰心,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有利的条件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