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搬迁到致富,黄河滩区居民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搬迁到致富,黄河滩区居民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00:00
04:09

黄河山东段由东明县入境,河道长628公里,滩区总面积1702平方公里,涉及9个市、25个县。今年6月下旬,围绕“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黄河保护法全面实施”的主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组织了中华环保世纪行2024年宣传活动。新京报记者跟随本次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山东菏泽市东明县采访。

搬入新村,住上175平方米的新房

长期以来,受汛期洪水淹没威胁等因素影响,黄河滩区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十三五”时期,山东省启动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计划,菏泽成为全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主战场。

长兴集乡兴东新村是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工程,涉及安置东黑岗、北许庄、姚庄、崔寨4个自然村,安置1141户、4602人。山东菏泽东明县长兴集乡兴东新村干部许继兴回忆,自己从记事起,村里就经常遭遇大大小小的洪水。

在搬迁之前,村里都是砖瓦房。许继兴回忆:“只要发一次洪水,就会带来很多沉淀的泥沙,三成左右的房子会被洪水冲塌,许多房子都被水泡裂,成了危房。”

2017年以来,东明举全县之力,历经4年多、1500多个日夜的奋斗,夺取了滩区迁建的胜利,12万滩区群众世代期盼的“安居梦”成为现实。

在2021年农历二月二,许继兴和村民们全部搬到了新村,开始了新生活。旧村庄成了耕地,许继兴一家五口住上了175平方米的新房,出门就是水泥路,晚上路灯亮到凌晨三四点,天然气、自来水都有了。

“如果不搬迁,我这一辈子最少得翻建五次房,也就永远走不出黄河滩。”许继兴说。

优先进园区工作,农民年均增收超8000元

新村还建设了学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卫生院、养老中心、商业中心。

如何让村民愿意搬?东明县长兴集乡党委书记刘中泉说:“考虑到村民的担忧,我们先在全县设立了两个试点村。群众通过对比,发现生活条件各方面比以前改善了许多,逐步接受并认可政府的迁建工程计划。”

除了安居,还要乐业。据刘中泉介绍,当地依托黄河滩区土地资源优势,招引社会资本和龙头企业,建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龙头企业+园区+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流转土地15万亩,高标准建成了1.4万亩长兴集乡万亩虎杖产业园,发展形成了滩区“八大特色产业”和“六大农业园区”,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合作农户还可优先进入园区工作。”刘中泉介绍,通过订单合作,企业向合作社、农户统一提供苗种等生产资料,利用虎杖技术培训中心、虎杖创业孵化器等载体,对农户进行种植技术培训,提升劳动技能,带动附近农民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新增就业人口3500余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