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原谅也没关系》|Ⅶ.1.比较讨好类型的成因与战、逃和僵类型的成因

《不原谅也没关系》|Ⅶ.1.比较讨好类型的成因与战、逃和僵类型的成因

00:00
07:38
精彩摘录:
1.关心依赖者在幼童时期就知道对虐待提出抗议只会招致父母更可怕的报复,而逃跑只会更加危险。
2.许多虐待孩子的父母在孩子顶嘴时给予最严厉的惩罚,从而无情的遏制了孩子的战反应。孩子逐渐学会了放弃战反应,将“不”这个字从字典中剔除,也不再发展自己健康的、具有决断性的语言技能。
3.在幼童时期,许多孩子有时会把逃跑的冲动转化为多动症般的绕圈跑。这种适应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帮助他们逃离无法控制的“混杂的被遗弃感”。
4.没采取讨逃反应的幼童可能会发展为僵反应,成为“迷失的孩子”。这类孩子通过日益深陷解离状态来逃避恐惧。
5.那些后来患有关系依赖症的幼童明智的放弃了战、逃和僵反应,而是学会了讨好父母,让自己显得有用,从而获得些许的安全感。
6.讨好、谄媚和被奴役成为了他们的重要生存策略,他们巧妙地放弃了所有可能给父母带来不便的需求,不再提出不符合父母偏好或可能激怒父母的意见,放弃了自我界限来讨好父母,但父母亲并没有尽责的照顾他们。
7.这些失去自我的现象刚开始出现时,孩子还没有完全学会说话,当然也还不具备洞察力。
8.于正处于关系依赖症萌芽阶段的儿童,一切危险的暗示都会立即引发他们的奴性行为,让他们放弃自身的权利和需求。
9.极度缺乏联结体验是具有创伤性的,因此被严重忽视的孩子有时会过度发展,讨好反应,以应对这种可怕的状况。
10.一旦孩子意识到,只要自己对父母有用且不提出任何要求,就能得到父母的一些积极关注,那么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与父母的联结,就会使关系依赖与日俱增。长此以往,“讨好”就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