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元稹,人设是怎样崩塌的?
00:00
10:05
【神奇的文人故事】唐宋时期文人辈出,这些为人所称道的名人有什么特别有趣的故事吗?
“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元稹,人设是怎样崩塌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的这句情诗脍炙人口,奠定了他忠贞不渝的痴情形象,然而他在《莺莺传》中“无中生友”,为变心人强行辩护,又让读者直呼“下头”。
自赵令畤论证张生为元稹自寓开始,一般认为《莺莺传》 是元稹假托张生讲自己的恋爱故事。
那么怎么看待和理解这种矛盾?这个问题争论不休。有关学者提醒我们,要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从文本内外来看待这一问题。
随着科举取士的推行,以文学素养取得政治权力的文化精英登上历史舞台,情色风流成为一种被肯定的价值,“风流才子”形象正是这一背景的产物。
士人通过讲述和写作来分享情爱诗歌和故事,既有彰显才情、建构自我的需要,还出于维持社会人际关系、积累文化资本的目的。
有学者认为,“风流”被视为某个时代知识阶层的“症候”,追问自由恋爱与理想爱情如何发生,将刷新你对爱情的一些刻板印象。
元稹的多情和无情、痴情和负心,应该放到唐五代的情感书写这个社会背景、这个文学脉络中来看。
“始乱终弃”的元稹
原来并非孤例?
对现代读者来说,《莺莺传》最激发读者兴趣的部分,是张生解释他为什么离开莺莺。张生给出的理由是,莺莺是危险的“尤物”,因此他不得不“忍情”离开,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莺莺传》的叙述者也认同这一说法,说自己常常向人讲述这个故事,以“使知者不为,为之者不惑”。然而,故事对莺莺的描写并不支持这一论断。故事为张生、莺莺各自提供了对恋情的不同叙事,争夺读者的同情。
多数现代读者同情莺莺,拒绝张生的“尤物”说,认为那是“文过饰非,遂堕恶趣”,是“最为可厌”的“迂矫议论”,张生的说辞只是“场面话”,是“为了使具体描绘自己的恋爱过程成为可能”。
然而叙述者这么说,某种程度上说明这种说法在当时有一定“市场”。有学者指出,这需要放在中唐士人对情爱的迷恋与焦虑的社会背景中去理解。年轻士人从全国各地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接触到发达的伎乐文化,与妓女和其他身份低于士人的女子交往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他们通过创作情欲和爱恋主题的诗歌和故事塑造风流才子的形象,传播文学声誉;但对情欲的迷恋可能引发“失序”,与道德观念和理性自我之间产生冲突,导致焦虑。迷恋与焦虑的交织推动了中唐情爱故事的产生,回应了这一问题。
元稹写《莺莺传》前,《李娃传》和孟简的《咏欧阳行周事》在长安流传,都曾告诫人们及时斩断情丝,避免因情爱葬送前程和性命。
学者指出,中唐士人用“尤物”一词表达对情欲的破坏力的不安。孟简和元稹都主张在情爱使人偏离正轨前及时割舍,这种观点使张生离开莺莺被理解为理智之举,而非负心薄情。
以元稹的文学才能
为何没能自圆其说?
那么为何小说叙述的主人公,给人留下的只是负心薄情的印象呢?或者说,以元稹的文学才能,为何没能够弥合二者的矛盾?
也有学者就从叙事学的角度提出了两种可能,要么他是在阴阳怪气地反讽,要么他没有意识到写作出现了盲点,对莺莺的描写提供了莺莺的视角,足以与张生的说法抗衡。
有关专家则指出,并非元稹要充当“反讽大师”,元稹之所以采用没有确定视点的叙述,是处理生活经验内在矛盾的需求。在这里,他既要赞美情爱,又要为男主人公抛弃恋人与恋情辩护。
为歌咏情爱,他描写常见的情爱场景,如艳遇,结合,离别后的思念,旁观者对情事的赞叹。为了给张生弃莺莺寻找合理的解释,他把莺莺塑造为“尤物”,小心排除张生承诺莺莺的证据,使他不会成为违背誓约的负心恋人。
但问题是,歌咏情爱与为变心人辩护互相矛盾。莺莺对爱和思念的表达,虽然有助于渲染情爱,却动摇了她被赋予的“尤物”形象。而张生的沉默和不承诺虽然可以让他摆脱违背誓言的名声,却使他成为一个不称职的恋人。
元稹努力把张生塑造为令人同情的形象,可莺莺的深情和痛苦似乎更有感染力。结果是,莺莺的声音揭示了张生将莺莺命名为“尤物”的男性中心话语,也动摇、削弱了叙述者为张生辩护的努力。
此外,这还和元稹采用的文类有关系,例如元稹还在自叙诗《梦游春》中反思这段感情对自己人生的意义,他以造梦的形式描述男女情爱,用悔悟主题强调情感经验对于成长的教谕意义,矛盾感就没有那么强烈。
梦魂良易惊,灵境难久寓。
夜夜望天河,无由重沿溯。
结念心所期,返如禅顿悟。
觉来八九年,不向花回顾。
杂合两京春,喧阗众禽护。
我到看花时,但作怀仙句。
浮生转经历,道性尤坚固。
近作梦仙诗,亦知劳肺腑。
一梦何足云,良时事婚娶。
在《梦游春》中,元稹对追逐艳色这一经验的处理更复杂,对“转折”的描写也更为曲折。
而当他用传奇故事自述恋情,最大问题是作者、叙述者、男主人公之间距离过近,会影响对情爱事件的看法和叙述。
其他中唐情爱故事谴责背弃恋人者,但元稹要为自己或朋友的行为寻找合理性,因此精心选择纳入与排除的内容,叙述的裂缝却由此而生。
爱情作为一种话语
为何非要这样讲述?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元稹为何不采取更保险的形式,讲述一个舆论上更安全的歌颂爱情、反叛权威的故事?而要用多重文体自述恋情,毕竟这在当时也很特别。
专家也给出了看法,一方面是情感因素,年轻时的恋爱经验让他难以忘怀,在之后的十年间是让他牵挂的心结,此外也有性格的原因,元稹争强好胜、好冒险,什么事都要为他人所不敢为、证明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也是他书写禁忌题材的重要原因。
在中晚唐,创作与传播以情欲和爱恋为主题的诗歌和故事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也是以文学仕进的士人在竞争的大环境中展现文学才华、经营社会关系、建构自我身份的一种方式。
不过,讲述自己的恋情仍然是讳言的话题。杜牧晚年准备自编文集时焚毁了可能被解读为自己情爱经验的诗篇,李商隐则直接否认自己的风流诗作与生活经验有任何关联。
李商隐曾将自己与柳枝相遇之事题写在洛阳里巷的墙壁上,将自己展现为风流才子,但是也曾自道“清白”。
即便元稹“特立独行”,仍旧注意“社会影响”,例如在《梦游春》等文本中,借助隐晦私密的表达方式,希望在当时认同浪漫情爱价值的小圈子里炫耀自己不羁风流,同时避免来自广大士人群体的非议责难。
他在小说中的一些现在看来匪夷所思的情节,例如向朋友炫耀莺莺的信,其实也是当时的常情。和朋友谈论浪漫情事,是建立风流才子身份的重要方式,故事收录崔莺莺的信,还可以让男性读者参与情爱故事。
然而也正是这些信,加剧了文本叙述的裂缝,让我们看见背后更广阔的时代,看见那个时代作为知识阶层“症候”的“风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热点话题
5.74万
185
免费订阅
三伏天再热,睡觉也要把肚子盖上!
54
05:44
“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元稹,人设是怎样崩塌的?
66
10:05
"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不为人知的趣事轶闻大揭秘"
48
06:00
“大宋好弟弟”苏辙:为了“捞”哥哥,我努力干成了宰执之臣?
65
18:00
发生在苏东坡与北宋名人间的轶闻趣事
34
04:40
孝道的四种境界
64
09:00
林黛玉和薛宝钗,谁更适合贾宝玉?
39
13:00
古今名人不为人知的一面
47
10:08
懂得转弯,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64
08:32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一生必读一次的文学作品
59
08:05
主播信息
小沐吴
【用声音与你相遇】
989
加关注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
猜你喜欢
1569
热点话题
1394
热点话题
837
热点话题
655
热点话题
1.71万
热点话题
2847
热点话题
相关推荐
人设崩塌后我回来了
公式相声人设崩塌后
穿书后我的人设崩塌了
曾经沧海之元稹传
人设崩塌中
人设崩塌之后
人设崩塌后我红了
快穿之人设崩塌了
女王她人设崩塌
人设崩塌重新来过
元稹《离思五首之曾经沧海难为水》
秋语荷塘
3387
“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才子--元稹
古城南笙
127
写出“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元稹,是渣男吗?
大力丸儿
11.95万
古诗词425 离思 · 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
柳若尘
2076
43.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康震
27.8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