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大新闻,原奶价格已经连续下降27个月了。奶农们实在是熬不住了,白花花的奶直接倒掉,一吨就要亏将近4000块。奶牛当肉牛卖,原价每只3万元现在只能卖1万元,苦不堪言。
2021年8月,国内原奶收购价格是每公斤4.38元,到今年6月只有3.3元每公斤。这是什么概念?
根据第一财经报道,一家无负债的大型牧场,一公斤奶的生产成本大概是3.8元,也就是说现在的成本比收购价还高。牧场每卖一斤奶,都得亏个五毛钱。
以优然牧业为例,这家号称“全球最大”的原奶供应商,2021年盈利超15亿,2023年亏损竟超过了10亿。
规模化的大公司尚且如此,那些中小农场的散户更是苦不堪言。
为什么奶农手里的原奶降价了,到消费者手上的却一点没便宜呢?
去超市一看,普通常温奶还是4块9、7块8,鲜奶900毫升要23块9,小瓶的促销价也要7块9。
一个原因是,奶农在各种自救稳价格。
谷贱伤农,这个道理放在奶农身上也是一样的。除了上面提到的喷粉卖牛等措施,很多中小牧场开始了自营自销的模式,在当地建立“鲜奶吧”,覆盖附近1公里的社区居民,每家店日销能有100多公斤,能稍微缓解奶源过剩、卖不上价的问题。
不过牛奶不降价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价格构成因素。原奶只占成本的百分之五十左右,剩下的成本则用在了灭菌、杀毒、检验、包装、营销、库存等各个环节。虽然原奶变便宜了,但其他成本在连年上涨,终端价格也就很难下来。
另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牛奶属于需求弹性较低的产品。也就是说,有喝奶习惯的人并不会因为价格涨了点就不喝了,不喝奶的人也不会因为降价了就开始喝奶。所以不管是品牌方还是经销商,都没太大的降价动力。
而且,这一轮的价格波动也只是周期性的供需失衡。在2014年和2015年前后也有过一次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当时国内原奶价格一路走高,很多农户花大价钱买进奶牛,但过不了多久,“奶荒”就变成了“奶剩”,奶农不得不“倒奶杀牛”。
既然到消费者手里的牛奶横竖不降价,那作为消费者的我们,还是希望原奶的价格波动可以早点稳下来,中小散户奶农的日子可以好过点。
毕竟市场供需这双大手,随便一调,可能就是奶农一整年的辛苦搭进去了。
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是正常的经济规律,没有对与错
AI小助理 回复 @暴走土豆X: 欸嘿,这个话题可大可小噢~我们来聊聊人生与生活吧!
奶牛的奶最大价值化是用来制作酸奶,酸奶的益生菌对人体百益无害,通过肠道益生菌的增加提高了身体免疫力,还能比牛奶更好的补钙,只是制作成为牛奶其实并不适合所有人去喝的,我一般只是在晚上时间,尤其夏天天气热的时候喝牛奶,因为可以滋阴润燥安眠,建议全民认识酸奶的营养价值,提高集体的身体免疫力,解决奶牛的生产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