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天就想“摆烂”,或是湿气在作怪

一到夏天就想“摆烂”,或是湿气在作怪

00:00
06:12

夏天又湿又闷难受极了,总感觉没精神、没力气、没胃口,每天都想“摆烂”,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扰?最近,浙江25岁的张女士也有同样的感受,感觉每天都无精打采,到了饭点也没什么胃口,随便吃一点就觉得胀气,偶尔跟同事聚个餐还拉肚子,前往医院就诊后医生称“罪魁祸首”是湿气太重。

“人如果长期生活在潮湿闷热环境就会感湿而病,外在的湿气侵入人体,阻碍体内水气蒸发,导致水与湿气聚在一块,影响身体的健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吴国琳介绍,湿气分为内湿和外湿,内湿指的是人体内源性的水分,中医认为人体内的水液代谢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脾虚体内水湿阻滞就相当于动力不足,水液代谢不够充分,如果再遇到外部湿气侵入人体,那么水液长期滞留的部位就会出现一些病症,出现没胃口、爱犯困、没精神等表现。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张杨亦指出,暑是夏天的主气,且暑多夹湿,湿气弥漫在空气之中,人体最易感受暑湿之邪。“夏天人们往往贪食生冷,而五脏中的脾又最怕湿,湿气常常阻滞在脾胃,进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出现食欲不振、易困倦、腹痛腹泻等症状。此外,夏天人们喜欢在阴凉之处或者空调室内,倘若汗出骤然而止或者汗出衣里,都会使水湿之气停留在体内难以排尽。”

如何科学判断自己体内湿气是否偏重,张杨建议可采用以下方法。

晨起看舌面:早晨起床时眼睛多浮肿或有眼袋;夏季脾虚湿盛的人往往感觉口内黏腻,面色晦暗、发黄,照镜子可以发现自己舌体胖大、或舌边有明显齿痕,舌苔多厚腻。

饭时看食欲:多数人在湿热的环境中都会出现食欲减退以及消化功能下降的表现,到了吃饭时依旧没有想吃的欲望。也有的人食欲不受影响,会有明显饥饿感,但是吃一点东西之后就会有饱腹感,甚至有的会感觉到恶心,这都是脾胃虚弱的表现,提示可能已经出现了湿困脾胃的症状。

平素看状态:体内湿气重的人常会感觉身体及四肢沉重,甚至全身酸疼;身体特别疲乏,不爱活动,活动时甚至出现关节发紧,肢体活动不灵活;有头昏、头沉、头脑不清醒、易困倦的感觉;常会感到胸闷,须长呼口气才会感觉舒服。

试试“除湿健脾三式”

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要想更有效地祛湿就要遵循科学的方式。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推拿理疗科主任医师国生推荐大家做“除湿健脾三式”。

双手托天理三焦

自然站立,两足平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掌心贴附腿侧,含胸收腹,腰脊放松。正头平视,口齿轻闭,宁神调息,气沉丹田。双手自体侧缓缓举至头顶,十指交叉,转掌心向上,如托物上举,同时足跟顺势踮起。双手转掌心朝下,沿体前缓缓按至小腹,足跟顺势下落,还原。反复进行10次。

捏挤天枢、大横穴

双手中指正对肚脐,用掌根和其余四指捏挤天枢穴、大横穴下脂肪层,用力挤压,感觉疼痛难忍后坚持5-10秒,放松3秒后重复捏挤,每次操作3分钟,每次吃饭前后各一遍。

点按阴陵泉、承山穴

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承山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微微施力踮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每次点按3-5分钟,每天3-5遍,每次都以酸胀为度。

此外,夏季祛湿防湿还要注意清淡饮食、避免着凉、适当运动。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脾胃病科主治医师张立宏建议,可以食用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物祛湿,如薏苡仁、赤小豆、陈皮、芡实、山药、大枣、绿豆等,饮食注意清淡,多食营养丰富的蔬菜、瓜果;如果已经有湿气重的临床症状,饮食上应注意减少甜食,杜绝寒凉、湿热等食物,如巧克力、冰激凌、冷饮、冰镇西瓜、生海鲜、火锅、烧烤等。“运动有助于增强体内气血循环,加速代谢,帮助湿气排出,缓解情绪压力,如慢跑、瑜伽等。此外,要注意出汗后不可冲凉水澡或使劲吹电扇,也不要直接进温度很低的空调屋子。勤通风换气、晾晒被子,不要贪凉睡地板。”张立宏补充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