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起,北京所有市属公办本科高校的大一新生将迎来一门全新的课程:人工智能通识课。7月2日,北京市属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工作部署会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化高校专业课程改革提高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能力的意见》正式公布,《意见》提出北京高校应抢占人工智能教育先机,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提高大学生人工智能整体素养,建强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以辅修专业、微专业、双学位等形式鼓励学生开展人工智能跨学科专业学习,培养社会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
人工智能通识课分为四大模块,各校可自助“选餐”
人工智能通识课都包括哪些课程?在课程开发中有哪些考量?
参与课程开发的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艾新波表示,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首先明确课程定位,是要通过课程引导学生形成对人工智能的正确认识,提升人工智能基本素养,全面拥抱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并不是要额外新增一门课。
艾新波坦言,人工智能属于专业课程,课程体系庞杂,内容多、范围广,没有线性代数等基础,大一新生学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零基础大一新生对AI通识教学的要求也更高。”同时,艾新波提到,在课程开发中的一大挑战是如何将最前沿的技术发展与教学实践相融合。此外,考虑到人工智能技术方面我国与国外的现实差距问题,也对课程思政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记者了解到,为了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人工智能通识课设置了“基础理论”“综合素养”“前沿拓展”“实践实训”四个专题模块。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相关专题模块。
不同专题模块的课程侧重点不同。其中,“基础理论”专题模块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人工智能基本概念,了解人工智能的主要思维和主流研究方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所处的智能时代。“基础理论专题模块偏通识,帮助学生建立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艾新波解释,这一模块的课程属于“必选”,所有学生都要学习。
“综合素养”专题模块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基本思维,熟悉应用人工智能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框架,帮助学生掌握人工智能应用实践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适应人工智能场景、掌握人工智能基础工具的能力。“综合素养专题模块课程偏向理工类课程,尤其是针对研究开发智能类软硬件系统专业学生开设。”艾新波解释,这一模块课程适合偏理工类专业学生选择。
“前沿拓展”专题模块发挥北京高校学科专业多样性、综合性的优势,以人工智能与学科交叉融合为切入点开展教学,形成人工智能在工业制造、金融服务、医疗健康、生物信息、交通运输、社会治理、环境保护、法律服务、媒体娱乐、国防安全等多领域最前沿应用的案例课程库,培养学生面对未来智能化时代解决多学科领域复杂问题的创新能力。“前沿拓展类课程是将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拓展至不同的专业领域,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特点选择,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选修相关课程。”艾新波说道。
“实践实训”专题模块则可以帮助学生从理论进入实践,提升学生们的人工智能素养和实践能力。该模块课程可由高校结合自身学科特色,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创新项目、学科竞赛、实验实训、到企业参观等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通过亲身体验人工智能的应用,深入了解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和发展方向,为学生未来创新奠定基础。
现场展示人工智能通识课“样本”
在工作部署会现场,市教委对人工智能通识课“样本”进行了展示。记者看到,“样本”课由一位数字人进行讲述,其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史。据悉,人工智能通识课还在进一步打磨中,今年9月将正式与学生见面。
记者了解到,人工智能通识课在开设时突出“AI赋能,深度融合”,打造AI教师和AI助手,通过大模型赋能的智能教学平台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科技研发和场景应用。
在师资方面,突出“名师领衔,系统设计”,邀请院士、名师、行业专家组成高水平咨询专家组和课程建设组,确保教学体系科学完整,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设课程并做好答疑辅导、考试审核,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生动力。
记者注意到,《意见》还规划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发展前景,北京将支持高校以经济社会需要、学校优势特色、利于学生成才为原则,重点建设一批人工智能领域专业。同时,在人工智能领域专业探索推进本科生导师制,支持有一定基础和潜力的本科生进课题、进实验室、进团队,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基础科研能力。
此外,《意见》提到,积极推进具有人工智能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支持已经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高校,以辅修专业、微专业形式,面向其他专业学生模块化开设人工智能课程,支持学生开展人工智能跨学科学习。支持具备条件的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色,积极开设人工智能+其他专业的双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和联合学士学位项目,鼓励跨校交流合作,开展多种类型的人工智能人才联合培养。
对于此次人工智能专业课程改革,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提到,人工智能教育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改善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是北京构建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途径。
为确保人工智能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各校要强化教学保障,确保教学质量,通过政策引导、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评价体系等多方面措施,全面提升人工智能通识课的教学效果。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