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立勤
我们怎么也想不到,曾被我们戏称为“武知县”的武大海真的当上了县长。
我们瓮城历史上从没出过什么大官、巨贾、名儒。最令我们瓮城人骄傲的,就是我们这里北通长安、南入巴蜀,是个通衢要道。后来有人遍翻方志野史,才找出了一位瓮城知县武汉的故事。
说是乾隆年间,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武汉考中进士后到瓮城当知县,却发现这里县穷人更穷,于是萌生退意想回家去卖红薯。他的父亲武老先生知道后,立马修书一封,言辞恳切地教育武知县要以民为本,踏踏实实地在瓮城干出点成绩来。
这封信因为情感真挚且有高瞻远瞩的治民之道,一时广为流传,最后连乾隆老爷子都知道了,老爷子又御笔批转所有官员阅读,瓮城这才有了点小名气。
这武知县也有了干劲,他打击山匪,招募流民,兴办学堂,修筑公路,栽桑养蚕……三五年时间,真的令瓮城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后受到朝廷表彰,成为瓮城历史上名声最好的官,又被人写进了志书里,甚至还有人把他的故事搬上了舞台。
武大海当年就是在舞台上扮演武汉的一名演员。
为了演好这个好官,他特地去通读了县志,查阅关于武汉的所有资料,又恶补文学经典,提升自己的文化涵养,只为能更好地把握主角的状态。他还深入农家学习养蚕,甚至去工地修路、到农家体验生活……为了塑造好角色,可谓下足了功夫。
这部花鼓戏正式公演后,一个夙夜为公又充满人情味的知县形象被刻画得入木三分,剧组很快被邀请参加了省艺术节,最后该剧获得优秀剧目奖,武大海也因此获得优秀表演奖,一炮走红。
颁奖典礼上,组委会要武大海代表剧组介绍创作心得,这武大海戏演得好,口才也好,他大讲武知县的事迹时,也借机宣传瓮城的巨大变化。一通宣传做下来,竟在省城媒体上掀起一股“瓮城旋风”,让好多人都记住了瓮城,进而走进了瓮城。
他拿奖回来后,我们就都叫他“武知县”了。那时,他就只是名普通演员,连个小组长都不是,所以他连忙请大家别乱叫,只心生向往地说:哪天我要是能当上副团长,那都是家里烧高香了。
谁也没想到,武大海后来没当上副团长,却出人意料地当上县文化局副局长。他会唱戏,会说话,也会喝酒,做事更是八面玲珑、滴水不漏,局里经常让他带领剧团的演员参加各种接待活动,还真没看错他。
武大海很快升了局长,十几年后,还真的当上了县长,从舞台上的“武知县”华丽转身成了现实中的“武知县”。他当然早已不再唱戏了,我们见到他,通常都是在电视里,他开会、下乡……各种忙。
他也确实干得有模有样,修公路、种桑蚕、兴教育,俨然跟当年戏里的“武知县”一样。偶尔,他还是会给老百姓唱段花鼓戏,给干部们讲讲“武知县”,自然大受欢迎。
他当上县长后第二年,专门去省城聘请了几位专家对当年那部花鼓戏剧本进行修改,决定复排重演。当又一届省艺术节来临时,他竟主动请缨再次出演“武知县”,那部戏又一次引起轰动。
特别是县长演“知县”这一举动,成为一段佳话,也让他、让瓮城又火爆了一回,连京城媒体都报道了此事。
其实重演那部戏,武大海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特意把当年那位“武知县”的后人都请到瓮城来看戏。因为他早就调查过,当年“武知县”家风好,其后辈儿孙都发展得不错,有的是院士、教授,有的是企业老板,有的从政也成为机关要员。
武县长请他们来看戏,除了让他们回乡认祖,也是想招商引资或是谋求一点其他发展机会。
武家人也很积极,乌泱泱来了一百多号人。武县长的戏好,接待得也好,赢得笑声阵阵和掌声一片。武家后辈很给力,他们不久就在瓮城投资几个亿创办了三个大企业。那真是大手笔。
可正风闻武县长因此要被提拔时,有人却一纸书信把他告到省里。省纪委来了一干人,把武大海查了个底朝天。又一次让大家没想到的是,武大海还真是一个能干事又“干净”的人。
纪委领导也好奇,问武大海是怎么做到的?武大海只笑笑说:只要想做,哪有做不到呢?
“清风有道-廉洁文化小小说征文”启事
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和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本报即日起开展“廉洁文化小小说征文”。
来稿经遴选将在《羊城晚报》花地·微小说版面“清风有道”栏目刊登,并在相关新媒体平台上同步推送。
年底,将组织专家评审出优秀作品,进行研讨交流。
来稿请投邮箱:hdxxs@ycwb.com
邮件主题请备注“清风有道廉洁文化小小说征文”字样,并在内文留下作者具体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
原文载于《羊城晚报》2024年06月26日 A07版
指导单位:广东省纪委监委驻广东省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
主办单位: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省作家协会
协办单位:广东省小小说学会
音频制作|易芝娜
美术设计|李金宝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