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我们该如何记录父母?

这个时代,我们该如何记录父母?

00:00
09:22

与父母在一起的那些平平常常的每一天,那些生活中与父母看似无关紧要的关联,如一粒粒细沙,平凡、渺小,微光一闪便无迹可寻。但是这些细沙却最终构成了我们生命中最坚实的原点:那是我们走到人世间,体悟生命,开启人生之旅的起点。

近日,一场题为“这个时代,我们该如何记录父母”的图书分享会在北京举办。纪录片《四个春天》导演陆庆屹、《陪父母老去》作者解玉军、《四季啊,慢慢走》作者年高做客涵芬楼书店,展开了一场以父母和养老为话题的精彩对谈,共同探讨父母、家庭与人生的命题,寻找在这个时代记录父母与亲子关系的方式。

父母的衰老和疾病是子女都要面对的课题。如何以正确的心态应对,陪父母一起面对未知的挑战、风险和痛苦,则让许多人感到焦头烂额、劳心费力。《陪父母老去》一书正是解玉军记录自己陪伴父母晚年生活的日记体随笔集。解玉军的母亲自2006年起患病,到2023年去世,前后17年。其间作为女儿的她,全程陪伴着父母从家到医院,再到养老院,直到最后的墓园,并记录下来。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解玉军个性化的经历、感受和思考,也是无数做儿女的迟早要经历的人生。因而,如何面对父母的老去、病痛与死别,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共同人生命题。

活动现场,陆庆屹、解玉军、年高三位嘉宾基于自身经验,深入探讨了文字和影像两种叙事方式的独特之处,并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心态转变与心得体会:作为子女,我们有责任学习如何更好地照顾和陪伴日益年迈的父母;作为创作者,要学会如何细致地记录和观察,发现家庭生活中看似普通却充满情感的瞬间。两者相辅相成,能够帮助父母和子女更好地度过这一人生中的艰难阶段。

以下内容节选自《陪父母老去》,为该书的序言,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与老同行、与病抗争是他们生活的主线

衰老就像黄昏来临时的一场考试,一边是想要答题的迫切心情,一边是越来越暗的光线,越来越看不清的试题。当黑暗全面笼罩,坐在试卷前面的人,心里才明白,没有答案。

再多的知识储备,再多的金钱,都无法撼动衰老本身。好在它有过程,或长或短,或快或慢,尽管越走越暗,但终点所在之处却不得而知,人无法决定。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会在不适应中享受。心态要稍稍滞后于衰老,精神相较于肉体,要年轻一点,如此,才有勇气继续走下去,才有能力享受一些安然的时光。

再苦的一天里,也有不痛苦的时光。在被病痛淹没之前,总还有风景可看。人与人之间的陪伴,就是老去之时最好的依靠。人对自己的安慰、豁达的情怀,是明知失败却坦然面对的正确态度。

这就是人性的温度,人性的闪光,人不肯屈服于命运的倔强。

长达十几年、几十年的战斗,其实人没有一刻放弃过。所以我要把这些写出来,尽管我到老了也还是无奈,但人活着,希望就在。

而死亡,是对勇气的褒奖,是永恒的解脱,彻底的休息。未知生,焉知死?同样,死亡回照存活时光,如同斜阳返映天地,大块文章,一片锦绣。

爸爸生于1937年,妈妈小他一岁,生于1938年。爸妈退休后于1998年搬来威海,至今已有二十五年。先前身体好的时候,生活怡然快乐,从妈妈2006年心脏出了问题到去世,一共十七年。这十七年,与老同行、与病抗争是他们生活的主线。爸妈天性坚强乐观,他们相濡以沫的爱情,贯穿一生,直到死亡把他们分开。

在疾病开始之初,我们并不认为这是常态,只看作是摆在面前亟待克服且必定能克服的障碍。我的奉养手记,也并不是从2006年开始,而是2011年才偶尔记记,那个时候,尽管奔波劳累,但从未绝望,有必胜的信念。这些年也并不总是紧张,比如2017年,妈妈的帕金森病因前一年安装脑起搏器而得到控制,房颤也没有进入后一年的频繁发作期,那一年,爸妈过他们的日子,我享受我的生活,一篇记录都没有——这种难得的空白,太幸福了,也太少了。

妈妈的病,是房颤和帕金森病。房颤2006年开始发作,到2019年,共做了四次心脏射频消融手术。为防止房颤引发栓塞,还做了左心耳封堵术。帕金森病2012年开始发作,2016年安装了脑起搏器。其他疾病,是相伴这两种病病程发展而产生的,如失眠、抑郁、焦虑、便秘等等。身体也逐渐失能,2019年住进养老院以后,历经全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各阶段,护理套餐也从全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和专护一路升级到顶。

爸爸身体一直还好,他2010年查出糖尿病,控制得不错。2019年得了脑血栓,自救意识强,送医及时,没有后遗症——这也是2019年他们去住养老院的主要原因。当时我正在神经内科ICU护理爸爸,妈妈在家房颤发作被救护车送到急诊室门口。

爸妈是六十年代大学生,他们的养老理念,就是经济独立、不麻烦子女。从六十多岁就四处考察养老院,早已准备好了一切费用,在家里坚持到实在不能坚持,于爸爸八十二、妈妈八十一岁那年,住进了医疗条件符合妈妈需求的养老院。

我陪他们老去,看生命的长河逐渐枯竭,看生命的时钟慢慢停摆,看人性,看爱意,看亲情。这些年一切甘苦,都在心里累积,这本书,就是这样自然流淌出来的,最真的感受。

所有人都必然死亡,对死亡的思考贯穿人类历史,并将永远探求下去,生老病死是人类文化的主题之一。我在观察,也陪着老去,岁月一视同仁地流淌。所以我的观察与思考,是个案,也是共性,有不同,更多的是相同与相通。这本书的意义也在于此。

一直记录,只要他们还在,我就一直奉养,一直陪伴。没想到,妈妈这么快就走了,终章这么快就到了。整理这些手记的过程,是重温暖意与痛苦的过程,是重新思考生死的过程,极为残酷。想起妈妈对我的十二字评价:“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妈妈,这次我拼命战斗,却失败了,最终失去了你。在命运面前,人是永远的败将。但,你顽强地抗争过,我们勇敢地战斗过,此生没有遗憾。

这本书,是献给妈妈的,感谢你给我生命,伴我走到人生中途。感谢你的爱,让我在这世间舒展且开阔。感谢你和爸爸,给我和妹妹一个家,让我们四口的心,永永远远完整地在一起。

整合/何安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