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称为“海外版知乎”的问答网站“Quora”上,“你怎么评价成都”的提问中,有一条回答是:成都是个熊猫和美食胜地,以慢节奏闻名,“有句俗语叫‘少不入川’。”
曾经,意大利企业家马晓利也这样认为。他2004年以建筑师的身份来到中国,二十年间走南闯北,参与了中国城市的发展规划与设计。他来过成都20多次,感到变化已然发生。
“朋友曾告诉我,成都非常适合休闲。现在我发现,成都同样适合发展新事业,因为产业链日益完备,重要的合作伙伴在成都落户。”
2021年,在北京生活了超过17年的马晓利决定搬到成都,成立一家新的脱碳公司。在中国的绿色能源转型浪潮中,他敏锐察觉到成都将走到前列。
马晓利
来蓉发展脱碳事业
“因为合作伙伴已在成都布局”
作为一名拥有数十年可持续发展经验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马晓利认为,扩大自己的专业活动以应对碳中和的挑战,是顺应其时的决定。
“我发现中国越来越重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比如环境保护,对自然资源、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的保护,以及土地使用的效率和价值。”
马晓利观察到,关注环保的企业更有发展前景,碳足迹低的产品会更受消费者欢迎,因为消费者会考虑自己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有多大。
当马晓利开始谋划脱碳事业时,成都吸引了他的注意。他记得2008年,他到成都世纪城参加会议,周边建筑还较稀疏。“而现在,与低碳发展前景的利益相关者,例如学术机构、研究中心、大型公司等都在成都布局,我们可以联合这些资源提供解决方案。”
同时,四川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有望成为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优势。2021年,马晓利来到成都,注册成立了仲欧脱碳科技有限公司,聚合来自学术界、官方机构、工业部门的专家资源,制定量身打造的解决方案,为中国和欧洲碳中和之路助力。他担任首席执行官、创始人。
他坚信,各地发展所需的策略,应根据当地地理位置、习惯民俗、经济状况和社会情况等因素进行调整,并根据多方因素综合考量,制定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产业发展机制和财政可行的路径,与此同时,还应将对环境的保护、民众健康生活、促进创造高产值高效能的工作岗位纳入考量范围的前列。如此一来,能够打造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型,以吸引来自创意、新能源、交通载具、废物及污水处理、建筑等不同行业的外资投入。
举家搬迁并非易事,但他们一家适应得很好。“在北京度过了17年后,我和太太还有孩子们都期待着新的经历,在生活质量上,成都是最佳选择。”他认为成都在自然景观、美食方面与意大利有很多相似之处,允许人们在工作之外,尽情享受城市的闲适。
他看好成都慢食理念的发展,成都曾被授予亚洲首个“慢食之都”称号。马晓利认为,成都作为“美食之都”适合发展慢食,这不仅是环保的体现,也用食材帮助美食文化传播,促进乡村振兴。
更创新、重品质
中国西部消费升级,为欧洲企业打开大门
在中国生活20年,马晓利更了解中国了,不仅是生活习惯,还有文化内核。
本世纪之初,他来中国进行第一场商务谈判,介绍项目后,“在座的人没人反对,没人说不喜欢。在我们西方的理解中,这就表示没问题,所以我很开心。后来我才知道,中国人的角度恰好相反,如果不是明确地赞同,那就是不满意。”
“过去,我们只是直接进入合作关系,而彼此之间没有了解。”马晓利认为,这恰好体现出商业协会和咨询公司的重要性——搭建桥梁,促进中欧企业的理解。他提到,中国欧盟商会代表着中国和欧盟正式承认的欧洲工商界在华之声,还有欧盟中小企业中心,这是一个由欧盟资助的倡议,旨在为欧盟成员国和欧洲单一市场参与国的中小企业提供免费系列服务,帮助它们开拓中国市场。
他认为,未来会有更多欧洲企业搬到中国西部。中国正进入一个新的经济阶段,“已经不再是更快、更便宜,而是更有品质,更以消费和服务为导向,专注于高科技和创新。”这一商业逻辑,更接近欧洲的经营方式。“因此,欧洲中小企业有重要机会。”
“过去几年,西南地区在各个领域吸引了新的重点投资项目,包括高端半导体技术、航空、先进电子和许多研发中心。因为意识到全局的重要性,在‘传统’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在西南设立新的生产和管理中心。一些公司把工厂从华东迁到这里,这突出了西南地区的关键作用。”马晓利说。
6月12日~15日,欧盟及成员国驻华使节代表团访蓉,与作为中国欧盟商会全国副主席的马晓利有一次深入交流。大使们告诉他,成都深厚的文化氛围、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创新的发展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几天前,马晓利去拜访了成都市对外开放合作促进中心,通过这一平台,他有望与更多本地企业对接。马晓利开玩笑说,中国市场太大了。“这个中心是很好的平台,提高公平竞争水平,为欧洲中小企业进入成都提供同等的机会。”
马晓利到成都市对外开放合作促进中心进行交流
马晓利说,他将继续像成都的“招商大使”一样,推动意大利和欧盟与成都的合作。2016年,他曾得到意大利总统亲授“意大利之星”骑士勋章,表彰他在推动中意友好关系中作出的贡献。“我作为客人来到中国,我的孩子在这里出生和长大,继续促进欧洲和中国企业的共赢发展,是我一直的心愿。”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张芷旖 摄影记者 王勤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