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七缺一?被西方国际排斥的俄罗斯,为何不能与我们肝胆相照?

八国联军七缺一?被西方国际排斥的俄罗斯,为何不能与我们肝胆相照?

00:00
12:24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如果不是乌合麒麟一张名为《G7》的“老照片”,并配上了“上次这帮家伙为了中国搞在一起还是1900年,一百二十年了,还在做梦。”的配文。也许我们还不能深刻理解什么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或者说什么叫“狗改不了吃屎”。

但这幅再度令亿万国人热血沸腾的新作,在酣畅淋漓地讽刺了G7的丑恶嘴脸,以“历史再现”将这些国家的遮羞布彻底扯掉的同时,却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尴尬,那就是:

“八国联军”和“G7”不仅数量对不上,而且早已换了人。

除了加拿大和奥匈帝国的物是人非,俄罗斯则早已与G7分道扬镳,成为G7的宿敌。

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作为被G7处处针对、围追堵截的国家,我们和俄罗斯在共同的敌人面前必然天然亲近。

但这不代表俄罗斯与我们会成为推心置腹的兄弟,因为我们和俄罗斯,本不是一路人。比如在我们长期被西方国家针对的情况下,俄罗斯却曾经是G7的一员。

作为名副其实的“富国俱乐部”,“七国集团”虽然不是正式的国际组织,但自成立的那一刻开始就在国际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巨大影响力。

而这七个国家,除了加拿大,其余全部是世界近代史上陆续崛起的列强,是《大国崛起》中的重要成员。

而它们的“共聚一堂”,最早要追溯到1971年。

二战结束后,一跃成为超级大国的美国相继扶持西欧和日韩复兴,促成了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长达20多年的经济繁荣。

但越南战争的拖累,使得支撑美国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岌岌可危,再加上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直接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遭受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在1973年宣告瓦解,自二战结束以来的经济繁荣也被彻底终结。

在通货膨胀加剧、失业人数激增、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危机的冲击下,资本主义各国急需寻找缓解危机的出路,于是它们不约而同地聚到了一起。

1975年7月31日,法国总统德斯坦正式建议召开一次由西方五大国,即美国、联邦德国、英国、法国及日本首脑参加的会议,得到相关国首脑的积极响应。

最后在1975年11月,在法国的倡议下,美国、联邦德国、英国、法国、日本和意大利六大工业国组成六国集团;1976年,加拿大加入,“七国集团”正式诞生。

从1977年开始,欧共体委员会主席也应邀参加,首脑会议则每年举行一次,轮流在各国召开。

G7成立之初,讨论经济问题为主旨。8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风起云涌,有关国际政治问题的讨论也逐渐增多,G7也成为整体协调各国共同和各自政策,维护成员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防政治中的地位,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平台,会议也逐渐制度化,并在资本主义世界发挥了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随着苏联的摇摇欲坠,G7也开始了“争取”苏联的准备,1991年在伦敦召开的第十七次会议上,戈尔巴乔夫被邀请参加最后一天的会议,于是有了“7+1”的称谓。

1991年苏联解体后,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全面倒向西方,并加紧了加盟G7的准备,1997年如愿以偿,G7也升级为G8,七国首脑会议变成了八国峰会。

当然,因为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综合国力长期一蹶不振,经济实力更是与西方七国相差悬殊,所以俄罗斯虽然加入了富国俱乐部,但却被排除在讨论全球经济及金融汇率等核心问题之外,无权参加七国财长会议,更无资格签署内容广泛的经济声明。

而当2014年3月克里米亚危机爆发,俄罗斯兵不血刃地夺回克里米亚半岛后,俄罗斯则被彻底踢出了八国峰会,富国俱乐部重新回到了七国集团的轨道上。

俄罗斯被踢出富国俱乐部的直接原因,是克里米亚危机。这种被动式的退出方式,决定了俄罗斯和西方的对抗,本质上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事实上,直到普京时代,俄罗斯也不曾放弃过“一路向西”的梦想,普京更是积极倡导建立一个“从里斯本到斯拉迪沃斯托克的‘大欧洲’”。不过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好感,维持了三分钟热度都不到。

虽然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改旗易帜,融入西方的意愿尤其强烈,叶利钦更是按照西方专家的意思推行水土不服的“休克疗法”,差点儿再度葬送了俄罗斯。

但俄罗斯的投怀送抱没有换来西方国家的接纳,反而遭到了西方国家的无情嘲讽和拒绝。因为虽然斯大林模式的积重难返,再加上苏联解体后“休克疗法”的影响,导致俄罗斯综合国力长期一蹶不振。但作为苏联的直系继承者,俄罗斯继承了苏联近70%的遗产,除了1707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更有令世界胆战心惊的核武库。

这意味着:俄罗斯的存在,本就是西方国家的巨大威胁,即便俄罗斯低三下四地跪舔西方,西方国家也不敢将俄罗斯收入麾下;

更何况,俄罗斯作为名副其实的大国,从来也不甘心屈居人下,注定有当西方国家爸爸的野心,所以西方国家更不愿意和俄罗斯玩耍;

更重要的是,以美国与欧洲各国远隔大西洋的区位,注定需要一个卧榻之侧的“敌人”确保欧洲各国对美国的忠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俄罗斯自废武功、主动解体,也不可能成为西方国家的自己人,塞尔维亚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俄罗斯注定不可能成为西方国家的朋友,叶利钦时代美国的一句话高度概括了这一点:

“如果俄罗斯也加入了北约,北约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而这也宣判了俄罗斯“一路向西”政策的“死刑”。叶利钦和西方国家的称兄道弟,不过是当年西方国家为瓦解苏联的反间计罢了,一旦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的威胁不复存在,俄罗斯被西方国家群起而攻之的命运也就不可避免。

所以从1993年开始,北约和欧盟陆续东扩,将昔日苏联的东欧卫星国和加盟共和国纷纷收入囊中。

当然,对美国而言,将俄罗斯拉进俱乐部“监视”起来,无疑更让西方国家放心;而且,西方国家也确实需要俄罗斯这个“狼外婆”角色的存在。所以俄罗斯被接纳进了七国集团,但却进不了核心圈层。

但俄罗斯已然相当满足了,直到西方国家的围堵变本加厉,俄罗斯忍无可忍“夺回”克里米亚后被踢出俱乐部。

当然,在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称兄道弟”的时刻,俄罗斯也曾将目光投向东方,毕竟北约和欧盟疯狂东扩,俄罗斯在欧洲的战略回旋空间不断被压缩,俄罗斯这只双头鹰也开始看向东方。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俄罗斯积极修复与中亚和蒙古的关系,推动中俄边境的勘界进程,柔化与日本的北方四岛问题,不断扩大远东能源贸易,表现出了相对积极的态势。

但,即便是被西方国家围追堵截,甚至被逐出俱乐部,俄罗斯也不曾改变过亲西方的姿态。毕竟,虽然俄罗斯被西方国家视为白皮鞑靼人的东方国家,被东方国家视为信仰东正教且重心在欧洲的西方国家,但俄罗斯一直以来都以欧洲国家自居,尤其是继承了所谓拜占庭帝国的衣钵后,俄罗斯更是将自己视为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对东方世界则始终充满着不屑。

这意味着,俄罗斯即便不与七国集团携手并肩,也在心理上不可能与我们更亲近。

而且,虽然俄罗斯与我们在苏联解体后陆续解决了边界问题,领土争端也逐渐成为过去式。但萦绕在两国头上的历史恩怨,绝不可能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烟消云散,尤其是今天的俄罗斯地图上,海参崴、伯力、庙街、库页岛等词汇依然历历在目,这是两国之间难以短期内解开的心结。

除此之外,同为大国的身份,也让两国的关系相当微妙。

在优秀影视剧《亮剑》中,丁伟少将高屋建瓴的总结,时至今日依然令人振聋发聩:

“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的周边地区出现一个军事强国,不管这个军事强国有没有动手的打算,事实上潜在的威胁已经构成。动不动手的主动权,不在我方手中。”

而中俄,不仅同为大国,更同为强国,这意味着两国即便短期内解决了领土争端问题,也不可能彻底消除相互的戒备。

当前因为西方国家对中俄两个大国的围追堵截,又因为威胁分别来自亚太和欧洲,所以中俄选择“背对背拥抱”。

但七国集团的各怀鬼胎不断发酵,尤其是英法两国因为捕鱼更是在英属泽西岛小打出手,更凸显了七国集团的貌合神离甚至同室操戈。

而中俄两国的关系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潜移默化的变化,尤其是俄罗斯综合国力长期一蹶不振,在西方国家的围追堵截下更是每况愈下。而我们的伟大复兴却在西方国家的针对和打压下一日千里,尤其是从航母的变迁来看,两国实力的此消彼长越来越明显。

这必然会让俄罗斯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焦虑,而这种焦虑又不可避免地转化为对印度等我们周边国家的拉拢,这些从苏联时代一脉相承的外交政策,注定会成为横在两国之间难以跨越的鸿沟。

所以,我们的安全,不会依靠任何国家,也不能依靠任何国家。作为名副其实的大国,尤其是和西方国家路线截然不同的大国,我们注定被西方国家围追堵截,这是我们伟大复兴的必然结果。

当前我国国际环境的恶化,就像越接近顶峰环境就越恶劣一样,恰恰说明了我国的复兴之路,已然让西方国家芒刺在背、如坐针毡。

而这更说明了,我们选择的无比正确性。所以我们更应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越来越强大的力量,回击周边居心叵测的污蔑和攻击。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抗菌素_5c

    打倒西方帝国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