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商代有哪样的兵种呢?有什么样的一些军事种类呢?
毫无疑问,最古老的军种步兵,存在于商代的军队中,徒步作战的战士,这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战士。从石器时代开始,真正学会打仗的人都是徒步作战的。
但是作为一个中国的早期的帝国商这样的一个国家,它拥有一种特别强大而精锐的,只有大型的国家才能够拥有的战争力量,叫做车兵。关于车兵的问题,我们会在下一次课专门用一讲来跟大家描述一下什么叫车兵。
我们首先需要知道的车兵这种兵种啊。他几乎要用整个国家的力量去建设才能够完成。比如说吧车辆需要一个轮子,制作这个轮子需要有人砍树,需要有人把木头变弯,需要有人制作整个车轮上的辐条。车轮的车轴的中间是金属做的,它需要有人采矿,有人炼铜,有人铸造车轴。
当然我们知道当时的车是马拉的战车,这个时候要有人训练马要有人训练马会拉车马的,身上有缰绳儿。这根缰绳需要会鞣皮的人来使用皮质的缰绳儿。一辆战车的出现,需要与一个国家的各个工业部门相互配合,才能造得出一辆战车。商代的军队中有车兵,这直接说明伤亡需要调动庞大的各个社会产业部门才能维持这样的高技术的兵种。
商代的军队组织中,除了步兵之外,有一种同样属于徒步作战,但是他们手持的兵器很特殊,叫做射手组织,专门负责射箭。我们知道射手组织在中国古代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从商代开始就是这样。
我想各位我们回忆一下大家看过的跟希腊罗马的军队有关的那些画面。希腊人也射箭,但是希腊的射箭的这种工兵在整个军队中占比有限,也并不是绝对必要的,罗马以强大的步兵为主。他们的射手组织并不在战争中发挥主力的作用。但是在中国任何一场战争。真正投入力量最大的就是射手组织射箭。
为什么是射箭呢?原因也很简单,中国很早以前发明了一种比弓箭更有效的武器,叫做弓弩,叫做弩。这个东西拉上弦儿,放上箭,扣动扳机就能够射。
这种东西发明以后,它意味着什么呀?我们知道拿一支弓给你要拉弦儿,射箭你好歹得会瞄准吧,需要射得准。如果射不准,我至少要射得远吧,都需要训练。但是弩的发明并且大规模的使用,让早期中国的军队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情况。普通的农民国家不需要对他进行任何军事训练,我们只需要配给他一张弩。这张弩拿在他的手上,他只要有力气把那个弦儿给他上上去,对着天这么射一下,几千人、几万人排列在一起,往同一个目标抬着。我们知道抛物线射过去射过去,一阵密集的箭雨射下去就能够击中敌人。
背后意味着什么呢?中国古代会有这样的一种思想,我只要踏上战场的人够多,能够用射箭的人足够多,不需要花那么大的成本去训练军队。我们知道要养活一个人口,让他完成军事训练,这个耗时费力,对吧?而且特别费钱。但是如果我们让农民抬着弩就能射,不需要训练他的话。我不是就只要人多就行了吗?
打仗的时候赶一大帮子人上战场,打完了以后你们回去务农。极大的降低了战争成本,只需要比拼人力就能够获得战场的胜利,这个思路就很有趣了。后来中国在解决任何一场大型的战争,中国的战略思想家一直都强调以优势兵力来解决问题。
我们知道抗日战争在正面战场上,我们几乎没有获得任何一场胜利,但是我们源源不断的投入人口踏上战场,把一场战争打成了持久战和消耗战。我们的解放战争,我们的解放军在投入到战场的时候,永远是以优势的兵力来解决问题。我们在朝鲜战争同样是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去获得战役的胜利。这种用绝对优势的兵力来获得胜利的方法与西方是很大不同的。
西方讲究什么呢?精密的战术设计,做好了一切的战术规划,第一步怎么走,第二步怎么走,哪怕是兵力上不占绝对的优势,但是通过计划的有效性获得战场的胜利。所以西方的战争艺术更强调战术上的指挥,战术上的精密性。
中国的战争艺术讲究的是怎么样能够动员全局,怎么样能够动员更庞大的力量,一锤子解决问题。
而它的起点是哪儿呢?令我们很诧异,就是一种兵器的发力,就是弩的发明。这个问题啊,我们在此后的跟楚汉战争有关的讲解的部分将会看得更明显。你们恐怕很难想象吧。刘邦这样的一个出身底层的人,他召集了军队,莫名其妙就跟他踏上了战场,而且还都能打,这仗怎么打呀?没有经过训练,一群农民怎么打仗啊?怎么打着打着都成了兵油子,而且怎么打着打着还能把政权给他打下来了。秘密在哪儿?在此。
最后还有周师那些划船的部队,这样的话在水面上作战,有水面军事力量,周师的存在当然也不会令我们意外。
商代哪些人要用什么样的办法去参与到战争之中呢?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解决,或者说任何一个军事制度都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兵从哪里来。招到一大堆兵以后,这个兵怎么样进行管理。现在我们采取志愿兵役制和义务兵役制相结合的办法,但在商代,为了动员更多的人踏上战场。他在一周说的大剧集中提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叫做五户为伍,以守为长,十夫为十,以年为长。五家人我们设置一个管理者,十家人设置一个管理者。这样的话整个社会管理是以十进制为基础进行的一个管理。每五家人怎么样去管?每十家人怎么样去管?商代的军队有亚旅、师旅、千夫长、百夫长。我们也发现一个问题,军队的管理也是十进制的军事组织以十进制作为管理的基础。
那么背后就意味着从商代开始,中国人或者在中国开始尝试以军队出现了百人、千人之类的编制层级,中国开始尝试将社会人群的社会化管理的经验用于军事编组。这意味着暴力行动的动员不再依赖集体意识形态,它不再像原始社会一样。我们的酋长站在广场上,有巫师发布一个命令说谁来打我们了?我们爱自己的部落,我们去反击吧。另外一个部落有丰富的粮食,我们去抢吧。他不是要集体意识形态。
他不需要你爱不爱我这个国家,他不需要你是否效忠于这样的一个王,他不需要这种效忠,不需要这种爱。他只需要把对社会管理的一个个精密的单元动员起来,投入到战场中,不需要效忠于王,你效忠于你十进制的那个军官就可以了。每十个人效忠于你的师长,每百人效忠于你的百长,每一千个人效忠于你那个千夫长就可以。所以这是一种非常先进的社会管理方法,也是一种相对比较先进的军事管理方法。
这种管理方法结合为一,中国历史上不知有多少人尝试过这个词。我们听上去很简单,叫兵民合一。兵民要怎么合一啊?普通的老百姓不是要把他们成为职业的战士,如果他成为职业的战士,他叫职业军人,退休要领退休金的那个叫职业军人。
那怎么样做到兵民合一?就把日常的对社会成员的管理方法和组织形式照搬到军队中,二者的层级能够相互衔接,相互匹配即可。商代的军队和兵役采取了这样的一种办法。最后我们看到商周的时期呢,他们整个战场上有一些战术层级。打仗的时候左中右相互结合,打起仗来可以左右翼相互配合,然后构成一个战场。我们对军事问题的关注,当然不能仅仅仅限于整个跟战术啊、跟兵器啊、跟军队编制啊有关的这些话题上。
商代存在一种普遍的军事文化与一种类似于军事的类军事行为。这种行为我们在甲骨文中能够找到它的地位和意义。金属武器在商周时期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半生的是我们也意识到中国的文字也出现在甲骨文啊,从商周时期开始成熟发展起来。
金属武器与文字在同一个时代出现,一方面塑造了早期的象形文字的概念和形象,另外一方面也划定了早期的人们的军事观念。
无论是借字、五字、文字、数字。我们都能够看到他这个歌有关这样的一些军事概念,以数据化、标准化的形式出现,给我们一些早期军事文化的启示。我们能够从文本中读到当时人们的一些军事观念,或者类军事行动的一些观念。目前的甲骨文,绝大多数甲骨文的占卜的卜词的内容都跟战争和祭祀有关。
早期的人们刻写甲骨的目的就是为了进行占卜预测战争等等重大活动。我们之前已经跟大家说过,今天一些先进一点的国家,他们要打仗的时候,他们的总参谋部总会用一台大型的计算机在做一件事儿。
这件事叫兵棋推演。通过叠加不同的要素,然后预测我们去完成一次军事行动能够获得多大的结果。当你盯着那个屏幕等待那个结果的时候,实际上就和中世纪的巫师。对着水晶球来询问战争是否能够获得胜利,也和更早期的商代的人烧一个乌龟壳看那个裂纹等待胜利原理上是一样的,都是某一种意义的迷信。这个迷信和数字迷信都是一种迷信。战争因为其多变性、变化性之复杂,直到今天想去预测成功也是很难的。
但是商代其实他们就在做这样的一些预测。对战争的结果进行占卜和预测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你一旦进行预测,那么这样的一些预测将会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它促使人们用文字和概念来描述军事行动。在一个没有出现文字的文明,人们的军事行动是随机的、不定的对,结果是类似于赌博博弈性质的。
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东西写成了文字,意义就不一样了。我们在打仗前进行占卜。如果占卜的结果不好,我们改变一下军事行动的方案,再进行占卜。也就是说,我们在战争之前要进行规划了,要进行战略设计了。他能够细化军事行动的细节,成为战术、战略和兵法的一些起源。我们能够看到在甲骨文上面的一些象形文字,它是为了记录战争的结果而进行的占卜预测、战争安排、行政事务常常裹挟在一起,二者后来成为国家战略观念的一种起源。比如说我们曾经看到这样的一条在商王康町时期的一条卜辞。这条卜辞记录了当时商王和一个叫做潍坊的部落出现了矛盾激化,商王考虑了几套应对的方案,首先另一个人强行将潍坊的酋长,一个叫美的酋长送往商王的行政常务所来问罪。按照我们今天想法,他们的第一套策略是我们对敌人进行斩首行动,直接把他们的大王抓到我们的面前。这是第一种军事方案。这个方案可不可行,你帮我占卜一下。
第二种方案叫做暂缓军事行动,派人到敌国,到敌人的大王那里,首先尝试政治解决。如果政治没有办法解决,我们先谈判,谈不下来了,必须到用军事手段的时候改行观察敌人的动态,采取的不是直接的军事对抗,而是先政治性的沟通,就是第二种策略。他测问一下第二种策略可不可行?
还有第三套方案。当战争不可避免,他会策命命令一个叫王的人作为主将,以大王、以商王的军队作为后盾,先行派出一个人进行监视,侦察敌情。
在这样的一条甲骨的补瓷中,我们读到了这样的一种结论,商代的战争不再是一个拍的脑子,然后缺乏细节和策划的过程。它变成了有不同的战争预案,进行着精密的战争设计,寻求战争的最理想的结果,寻求最优解的一种方式。我们的国家战略,今天任何一个国家的战略不正是如此吗?
我们同时还知道狩猎,我们一再强调打仗很大程度上就对人的狩猎。商代狩猎狩猎本身是一种类军事活动,它具有指挥和控制两种基本的特征。商代的狩猎伤亡需要集结人群、整编队形、安排战术,也让商代的军事活动在狩猎中显示出了强大的这种军事性质,比如说伤亡,有一条捕磁记载说,如果我在山的西边来焚烧山林中一旦放火,动物都会跑出来,那么我们在东边布置一个包围圈,是否能够获得成功?
今天我们还有一个办法叫声东击西。在西边怎么样搞一下,在东边怎么样搞一下,这是什么呀?战术设计。
打动物的时候在进行战术设计,那么显然在打人的时候也会有精密的战术设计。而且呢他们不仅关心怎么样猎的动物,关心的东西非常多样。在有条捕词中记载伤亡。问,在一个叫鱼的地方进行狩猎,猎了以后,在背水的南岸布阵有利,还是在背水的北岸来布阵比较有利?是否会遇到下雨?我们发现他们在关注军事行动的细节,他们会关注如果下雨的话,我们知道军事行动高度取决于天象,潮汐会影响登陆作战,干旱会影响一支军队的用水补给。
我们会发现,我们知道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时候,是得到了历年的气象资料,知道他们通向珍珠港那条航线上会密布阴云,美军的侦察机很难透过云层发现日本联合舰队的航行轨迹。军事行动历来和天气是分不开的。商代在进行狩猎的时候,也会关注到天气问题。这也是一种非常非常细致的对军事细节和战术设计和战战争结果期待之间的一种密切的联系。那我们知道商代的这种狩猎啊,打猎的对象不仅是动物,也会是人。我们能够看到他们狩猎的对象中能够抓获一些老虎,抓获一些鹿,然后在某一些狩猎中有时候还会抓获人。
比如说他们进行了一次占卜,占卜的过程狩猎猎获了一个叫做印的人,狩猎的对象还会狩猎到人。甲骨文的这个印字形象的表现就是一个被俘虏的奴隶,他们是通过狩猎活动抓住的人。
所以恩格斯在有一次的注解中,他也提到了,战争就是对人的狩猎,至少这一点在商代人的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总体而言,中国历史上在商代狩猎与战争密不可分。后来人们慢慢的把狩猎的功能降的很低很低了。
可是我们必须要注意到人类的军事行动,人类的军事文化。总是表现在直接的与军队之间面对面对抗的那个程度上。实际上还有大量的类军事活动的存在。
比如说我们进行一场阅兵式,这个东西是打仗吗?明显不是,但是他是一个跟战争以及战争的礼仪高度相关的一种类军事活动。商代的狩猎就是一种类军事活动。而且我们知道啊郭沫若先生就提到鹰王特别喜欢打猎。量大到足以惊人。陈孟嘉先生作为中国最优秀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也是诗人。陈孟嘉先生也说,卜辞中有关田猎的记载,都是当时的商王为了快乐,为了逸乐而进行的。油田无关乎生产,没有关乎生产,可是他关乎军事。在一个王者,他获得的权利已经空前的庞大,他能够调动的军队精密而复杂,他的军队开始装备以精锐的武器,并且大规模的能够投入战场的时候,王者的权力空前的上升了。这个国家伴随着先进材料青铜兵器的使用,我们发现无论是日常生活精神层面,像狩猎一样的娱乐生活。都被深深的烙上了战争的烙印。早期的国家随着军事性质的加强,正在飞速的发展着。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