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战时的公众自由和种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裔美国人被拘留案

14 战时的公众自由和种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裔美国人被拘留案

00:00
16:41

     《美国宪政历程》用美国在史上25个真实案例,对美国宪政精神、宪政制度、政体及运作方式、联邦最高法院地位、所有这些讲究的由来和发展的依据等等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对美国宪政的过程做了一个梳理。总统、两院、选举制度,只是美国前进动力的一部分,它依然存在民粹化的可能及多数暴政的可能。大法官制度确保了一种精英有限度校正的机制。大法官终身制,大可以不理会民意,专心于自己的理想抱负,而它没有立法权,初审权极为有限,则防止少数人控制政府。大法官们做什么?不仅仅是对上诉案件进行审理,更重要的是借助审理诠释宪法。

      本书的主体部分由三篇精彩的宪法论文与25个司法大案组成,一共28节。这三篇论文是《美国宪法的英国普通法渊源》、《保守的美国革命产生了长寿的联邦宪法》和《美国宪政法治捍卫者:最高法院的九尊护法神》。按照历史发展的轨迹,三篇文章分别扼要论述了美国宪政中的英国因素、美国特征及平稳发展的原因。25个司法大案则主要包括:确立最高法院司法审查权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1803)”、引发内战的“斯科特案(1857)”、结束种族隔离的“布朗案(1954)”、导致总统下台的“美国诉尼克松案(1974)”,以及裁决总统选票的“布什诉戈尔案(2000)”。每个案例自成一节,既有生动的史实叙述,也有引人深思的法理分析。25个案例异彩纷呈,令人回味无穷。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王缉思为本书作序。他在序中说:“本书并没有就法律谈法律,而是用生动的笔触,翔实的资料,描述了法治在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从生根到开花的历程。联邦最高法院的25个故事所揭示的,是一以贯之而又不断发展的一种观念,一种精神。美国宪政的酸甜苦辣尽在其中,让读者去细细品味。”“要研究美国的任何一个侧面,都需要了解美国法律”。作者以对美国问题的敏锐眼光,积20年观察、研究之功力,将学术著作的准确性与通俗读物的可读性融为一体;相信本书的出版不但能使历史学者了解美国历史的宪政之维,也能使法律学者明白任何一个重大案例都是历史的沉淀。

 

 

 

目录

 

前言: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略论
1.保守的美国革命产生了长寿的联邦宪法 
2.美国宪政法治的捍卫者:最高法院的九尊护法神
3.美国宪法的英国普通法渊源
4.最高法院至高无上的权力是谁给的?
     ——马伯里诉麦迪逊案(1803) 
5.契约神圣原则与大学自治传统 
     ——达特茅斯学院诉伍德沃德案(1819)
6.联邦至上原则和宪法默许的权力 
     ——马卡洛诉马里兰州案(1819)
7.打破地方保护主义 
     ——吉本斯诉奥格登案(1824)
8.引发美国内战的司法判决 
     ——斯科特诉桑弗特案(1857) 
9.总统大还是最高法院大? 
     ——从梅里曼诉讼案到米利根诉讼案
10.从受害者到胜利者:华人官司对美国法律的贡献 
     ——益和诉霍普金斯案(1886)
11.20世纪美国反托拉斯垄断的第一枪 
     ——北方证券公司诉美国案(1904)
12.争取劳工权益的漫漫长路 
     ——有关劳工权益的几个案子
13.当爱国主义碰上宗教和言论自由 
     ——有关国旗致敬和《效忠誓词》的三个案子
14.战时的公众自由和种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裔美国人被拘留案
15.吹响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号角 
     ——布朗诉托皮卡教育管理委员会案(1954)
16.校园祈祷与“分离之墙” 
     ——恩格尔诉瓦伊塔尔案(1962)
17.“政治棘丛”中的平等选举权 
     ——贝克诉卡尔案(J962)
18.公正审判与对穷人的司法援助 
     ——吉迪恩诉温赖特案(1963)
19.对新闻自由的挑战:诽谤还是舆论监督 
     ——《纽约时报》公司诉萨利文案(1964)
20.不厌其烦的告诫与刑事被告的权利 
     ——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1966)
21.选择权与生命权的漫长较量 
     ——罗诉韦德案(1973)
22.“帝5E,总统”的自我弹劾 
     ——美国诉尼克松案(1974)
23.如今在美国究竟谁歧视谁? 
     ——加州大学董事会诉巴基案(1978)
24.星条旗保护焚烧它的人 
     ——得克萨斯州诉约翰逊案(1989)
25.新闻自由与公正审判的两难抉择 
     ——罗德尼·金诉洛杉矶市警察局案(1992) 
26.程序公正与“世纪审判” 
     ——橄榄球明星辛普森涉嫌杀人案(1995)
27.总统难产引发的司法大战 
     ——布什诉戈尔案(2000)
28.美国政府为何总跟微软过不去? 
     ——美国诉微软案(2001)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勺子大师

    讲道理,抓起来也正常。毕竟当时人心惶惶,老百姓有的都怕日本人打到华盛顿。所以后来的人都不懂杂么换位思考吗,我依稀还记得我小时候老师讲过个故事,说是哪怕是日本的民间妓女一旦知道了觉得有用的情报也要报告给军界。先不论这故事的真假,尽然我们国家都有这种传闻,老美那里肯定也有类似的。日军如此团结,他们杂么不能严阵以待?所以集中关起来我感觉没毛病。

    十年一梦_g3 回复 @勺子大师: 仅仅是关起来已经很好啦

  • 静之涓

  • 宝贝爱英剧

    其中的任何一个人做出过是否忠诚美国、是否有罪的判定。这些禁闭中心四周是铁丝网,并有武装警卫把守,未经官方批准,里面的居民不得离开。 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对公众自由和公民权利这些前所未有的侵害并不像政府官员所说的那样是出于军事的需要。而且,即使在当时,重要的军事和民政领导人对这一事实也并非不清楚。好几个受到这些措施伤害的美籍日本人选择了上法庭来质疑这

  • 听友233068624

  • 锋利如刀

    两点想法。在美国,除了日本人,德裔,意裔有没有相同对待?为什么?是不是为此日裔才会比华裔过的好些。

    金二v5721 回复 @锋利如刀: 打战可以,可以宣战。偷袭的事情,而且是圣诞节偷袭,全美愤怒了,所以的美国人都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