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6月7日开始,全国高考正式拉开序幕。今天我们就从两点出发聊聊这次高考,一个是作文题目“新”在哪,二是这次高考“难”在哪?
先说作文,总的说来,这次作文题目“新”在哲学味道挺浓,看似审题难度有所下降,题目有点儿白给的意思,但竞争难度依旧没改。大家都不会跑题,就得看文字一较高下了。这里,我们可以大概分成两大类。
首先,是贴近个人生活的主题。比如,今天结束高考前的几分钟,率先出炉的是下一年即将成为第五批高考改革队伍、使用全国甲卷作文的四川,作文题目是“人与人之间要学会相处交流,虽然不交流可以避免冲突,但是交流能让我们坦诚相待。”根据这句话自拟题目。这个主题简单直接,还算中规中矩,班级生活就是大家最亲近的素材,所以思考空间也比较宽。但话题背后其实是鼓励个性表达,更多要求考生结合自身经历和情感体验进行创作。
另外一类,是鼓励思辨。单看北京卷微写作部分,涉及对朋友圈点赞、名人故乡和月亮口吻的诗歌,三选一,这部分依旧是关于情感体验。但北京的大作文就不一样了,大作文是两个词语的思考:“历久弥新”和“打开”。再看深入一点,你会发现“历久弥新”侧重于对时间和价值的思考,“打开”则聚焦于成长和变化的过程。回顾这几年北京高考语文作文的考题,咱们不难发现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重视思辨能力,颇有点哲学的味道。
再看看新课标I卷、II卷、天津卷与上海卷其实也存在这种思辨味道。I卷主题,引出对互联网普及、人工智能应用所引发的相关问题,引导深度思考。II卷则是借助中国月球航天事业发展,写写自己对人类探求未知过程。表面上看似是科技问题,但却极具有大格局,尤其注意对日益增多的社会问题的反思,对人类、社会等问题的探讨,也有点哲学意味。
再来看天津卷和上海卷,他们的主题更加抽象化。天津是拒绝被他人定义,要勇于自定义自己;上海卷更是简洁两行字,谈谈对“认可度”的思考。往大了说,国家文化需要认可,往小了说,个人的付出需要认可。所以,也有人在评论区直呼:今年主题简单直接,就算是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也不会因为信息差而发愁,只要有想法就可以发挥。
通过这几个题目的分析,可以发现未来高考作文题目的趋势,一定是越来越更贴近现实生活,引导考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同时鼓励个性表达、重视思辨能力。
说完作文,咱们再来聊聊高考本身。有种说法是,这届高考是最“难”的一次,你可能会说,这种话貌似每年都会听一遍,确实如此。那么,为什么每年都比去年难呢?
我们直接看一组数据: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1342万人,什么概念,比去年整整增加51万人,并且,首次突破1300万大关。确实吓人,毕竟自2017年的940万人以来,高考报名人数已连续7年增长,共增长了402万人,从来没有停过脚步,今年依旧能够打破纪录。以此类推,明年人数依旧会增加。所以第一点难,就难在竞争对手多了。
再者,就是新高考改革,给学生们带来的一些压力。其实,新高考政策开始于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正式开始新高考。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五批高考改革的省份公布了具体改革方案,虽然每个地方有所差异,但总体框架是一致的。
比如今年,吉林、安徽、黑龙江等7个省,就将首次采用3+1+2的新高考模式。这里的“3”指的是语文、数学和外语三门科目必考,教育部命题,记录原始成绩;“1”指的是考生从物理和历史中选择一个科目考试,各省命题,记录原始成绩;“2”指的是考生从化学、生物、地理和政治四门科目中选择两门,各省命题,通过等级赋分方式,将赋分后的成绩作为考生的总成绩。
简单说,语文、数学和外语是一定考,然后不管你选择物理还是历史,其余可以选择的科目,排列组合共有12种,本科学校招生计划和最低录取分数线也会跟着变化。同时从前面聊到的作文题目,也能发现,高考越来越重视思辨能力,而不仅仅是刷题能力。
换言之,选择比较重要,不能意气用事,如果你高考选科没有选好,志愿填报也可能会出现无法挑选的问题,听起来就压力巨大。这就是对于考生的第二个难点:新规则。
最后一个难点就是竞争对手变了,有数据显示,在今年的1342万考生中,复读生有413万,占高考人数是30%左右。面对 “前辈们”考试压力可见一斑。按照《智谷趋势》的预测,未来几年,复读生和考生总数可能都会继续增加。
因此,可以说今年是最难的一届,但也是未来最简单的一届。
虽然如此之难,我们还是要给高考学子们降降压。高考虽然重要,但不足以左右我们的人生。为什么这么说呢?以前,高考是改变很多人命运的节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助推,自我实现的方式绝对不限于高考。也不存在只能凭借高考实现人生跃迁的说法了。所以,好的心态和生活态度很重要。
在这一点上,南宋诗人张孝祥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虽然他是南宋高宗时期的科举状元,但他的成功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打小开始,张孝祥就聪慧过人,十里八乡都叫他“神童”,23岁的他去参加最后的上京考试,不过考生中还有秦桧的孙子秦埙。
这个秦桧心眼小,为了帮孙子走后门,想要从中使坏,让张孝祥落榜。虽然秦桧权力滔天,但张孝祥并不理会,潇洒自如的他,不怕任何干扰,深信才华胜过一切,最后皇帝没有听信谗言,张孝祥的才华也触动了朝廷,最后榜上有名。
而对于通过科举走上仕途,唐代诗人李商隐则给出了另一种态度。从十岁开始,他就一直和母亲过着贫苦的生活,但这并没有击垮自己,李商隐始终吃苦耐劳,一边工作,一边苦读诗书,最后被文学家令狐楚欣赏,信心满满的他参加科举,但竟然考了三次都没中,期间有过失意,但也在好友温庭筠的帮助下振作了起来,专注于提升自己,最终在第四次科举时榜上有名。他
们的经历告诉我们,前方的路还很长,某些路口也见不得一定是死胡同,泰然自若的心态和修炼内在的能力才是实现理想的重要品质,高考就像是其中的一道检验关卡,洒脱自然地迈过去就行。
总之,过度紧张对高考并没有什么好处,学生们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采取积极的心态面对考试,家长也要放开并信任孩子,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未来还有更多机会和挑战等待着他们。最后,祝愿1342万考生,都能发挥正常,放松心态,考出理想成绩。
好了,今天的热点讲书就到这里了。今天为你推荐的书是《跨越高考》,我们下期再见。
那我的本手妙手俗手算什么
河北邯郸王子耀小朋友再也不能参加高考了
高考人数多了,不见得难度大了,关键是录取比例才能说明难不能。
燕呢喃zy 回复 @听友205391185: 赞同
高考是人生路 却不是唯一路
问心
打卡
666
啥
说🉐太对了!不管每天发生什么,是考大学的高考,还是迎接新生活的“高考”,都泰然自若、如其所是地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