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据环球时报引用外媒报道,美国五角大楼宣布招标购买书籍供美军飞行员学习,在美方列出的招标名单中,出现了中国古代兵书《武经七书》译本。其实,有关美军人手一本中国兵书的新闻,近些年的报道也一直屡见不鲜。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武经七书》为什么能火到美国。
要说到《孙子兵法》对美国军事的影响,我们需要往前追溯一下,介绍《武经七书》以及这本书中的《孙子兵法》,它们如何被传入美国的?
这里,我们先介绍一下《武经七书》。这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套早在北宋时期就汇编而成的七部重要军事著作的合称,性质大概相当于今天上课专用的一批军事教科书。
《孙子兵法》就是其中的一本。除了它,还有6本,分别是《吴子》《司马法》《六韬》《三略》《尉缭子》和《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为什么《孙子兵法》最有名气呢?因为它保存时代最早,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武所著,被誉为“兵学圣典”。既然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圣典”,建国时间短、但战事频繁的美国,自然就想了解学习一下。
于是,《孙子兵法》开始了它的西方之旅。早在1750年,法国传教士阿米奥特来到中国,成为了乾隆皇帝的首席翻译。后来他惊讶地发现中国军事思想底蕴深厚,钦佩不已,于是在1772年出版的《中国军事艺术》一书,向法国人大力推荐《孙子兵法》。
但由于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这本翻译并没有引起太多英语世界的反响。直到1910年,一位名叫贾尔斯的英国汉学家(中文名叫翟林奈)在大英博物馆图书馆接触到了这部书,废寝忘食地钻研,10年后终于如愿以偿,在东京出版了第一本英语译本,算是打开了《孙子兵法》进入英语世界的大门。尤其是中美关系缓和的70年代,美国外交家基辛格访华期间,接受周总理等人的赠书,成为《孙子兵法》传播的关键助推手之一。
俗话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在军事应用方面,美国第一次重视中国兵法,还是在越南战场失利之后,那时美国军方领导们痛定思痛,在学者们的提醒下,开始把目光投向《孙子兵法》,希望借助古老神秘的东方智慧扭转战局。于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军多次引用《孙子兵法》中的谋略思想,战斗水平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哪怕在海湾战争爆发时,《孙子兵法》依旧是美军心中的神器,甚至美国国防大学、西点军校等绝大部分美国军校都把《孙子兵法》列为重要参考教材乃至主修教材,地位堪比西方近代军事巨著《战争论》。
比如在上世纪的越战中,美国指挥官威廉·韦斯特摩兰就后悔没能好好研究《孙子兵法》。当时越南地形复杂,美军的现代装备陷入泥潭,迟迟没能取得战果。1968年回国后被戴上“战争贩子”、“危险将军”的丑帽子。后来,他的战友来看望他,随手拿出一本英国军官卡尔思罗普在1905年翻译的中国兵书《孙子兵法》,告诫他说,认真研读肯定会有收获。他也因此反思越南战争,死之前留下了一句话:越南等东方国家的军事战略源于孙武。
后来美国真的记住这句话,在战争中使用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吗?
答案是,美国的确在经验学习中采纳并应用了一些相同的地方。但这里我想提醒一下大家,现代新闻的报道,本质上属于外媒故意炒作、渲染中国军事威胁的行为,需要分开对待。那么,美军对部分兵法思想是怎么用的呢?
比如在2003年开始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中,他们将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与现代情报战争结合。美中央情报局和国防情报局在战争前进行了广泛的情报收集工作,同时,利用卫星和无人侦察机监视军事设施,通过间谍和叛逃者获取军事部署信息。新华网曾经在2003年披露,美军甚至花费5000美元买通萨达姆官邸护卫官,尽管美国媒体表示否认,但后来发生的冲突足以证明一切。
再比如,就是兵法中“以正合,以奇胜”与现代闪电战的结合。“以正合,以奇胜”,意思就是正面部队的保障与特殊战略的完美结合。2002年9月20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提出了以先发制人为核心的国家安全战略。不到一年后,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军就采用“震慑与敬畏”的战术,开战初期就对巴格达实施大规模空袭,迅速摧毁伊拉克通信和指挥设施。
当时的美国智库成员哈兰・乌尔曼博士就说过一句话:“我一直在思考像孙子所说的那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这次行动,就是闪电行动,快速打击的直接体现。
再举一个例子,“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与美军“滚雷作战”战术的结合。这个战术是奥迪耶诺少将的发明,2003年4月,美军第三步兵师和第一海军陆战师避开伊拉克重兵布防区,从巴格达西侧绕行,两周战斗攻入巴格达,推翻萨达姆政权。具体操作上,奥迪耶诺不寻求与塞马沃的民兵正面交战,所有装甲车辆开足马力,直接从城市主干道上碾过去。
当时参与伏击的萨达姆敢死队指挥官,后来回忆说:“我们的任务是摧毁他们美军的燃料运输车,一段时间后他们就没有燃料了。这是经常发生的情况,没有油料他们就只能放弃坦克,那些人会选择钻进其他坦克或是抢夺平民的汽车逃跑。”其实美军这样做,就是暂时避开敌人锋芒,喘口气儿。
可以看出,美国军方的确吸取了一些战略上的经验。那么,美国政治家为何也如此重视中国的军事思想呢?
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要提的就是战略规划的指导。军方在越南、伊拉克以及其他地区为非作歹,后方的政治家们为了发大财,必须保证美国内部少一些反战的游行。所以,《孙子兵法》对于减少士兵伤亡人数,对内维持社会稳定,就显得很重要了。比如美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布热津斯,就非常肯定中国的军事思想。
2012年,他在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演讲中,引用《孙子兵法》谋攻篇第三节“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强调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要减少直接战争的损耗,这样才能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和稳定。这里的稳定说白了,不还是要在别的国家横插一脚吗?本质是不变的。
第二个方面,就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上世纪30年代开始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游击战策略的带领下,以弱胜强,赢得胜利。我们党面对美国扶持的国民党政权面前,也照样赢了。不服输的老美就是不信邪,50年代趁着朝鲜半岛内乱,还想横插一脚,我国当机立断,抗美援朝,在战场上硬生生靠着一套战略组合拳,在谈判桌上迫使老美签订停战协议书。吃了这几次亏,美国领导层也不得不开始硬着头皮学习起来。
2002年,总统布什就在当年的国情咨文中引用《孙子兵法》的一句话:“兵者,诡道也。” 对待恐怖主义势力,需要吸收这个思想。基辛格想法就不仅仅是战争这个层面,他认为,《孙子兵法》不仅仅适用于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是理解中国长期战略思维的关键。其实这个意思也不难理解,作为兵学圣典的《孙子兵法》,其实不主张打仗,反而主张慎战,甚至不战,并以倡导和谋求和平为主旨。
所以,希望追求霸权主义的美国,真正需要从抗美援朝这些失利中获得的经验,并不是怎么学习兵法,获得胜利,而是以仁义为本的战争观念。毕竟,和平才是《孙子兵法》追求的终极目标。
好了,今天的热点讲书就到这里。今天为你推荐的书是《<孙子兵法>通识》,我们下期再见。
打卡
捏他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