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二]通道(2)

河西走廊——[二]通道(2)

00:00
06:17
汉朝的军队开始了职业化进程,不再是平时耕种、到战时才征召的农民。骑兵战术也在与游牧民族不断交锋中逐渐成熟。在帝国丰盈的财政收入保障下,骑兵数量也急剧膨胀,一度竟拥有甲兵 45 万、军马 60 万匹,相当于中国现役部队总兵力的五分之一。看上去,万事俱备,只欠一次在河西走廊上酣畅淋漓的胜利。

多年以后,当烈士暮年的汉武帝蓦然回首时,他或许还会记起,在实现帝国梦想的道路上,发生在戈壁大漠上的生死搏杀是多么令人心悸。

基于打通并有效控制河西走廊的战略意图,汉武帝决定发起河西战役,初战告捷的冠军侯霍去病成为汉武帝突击河西走廊的首选。与其说选择喜欢冒险的霍去病,倒不如说汉武帝本人更喜欢冒险。

乌鞘岭位于甘肃中南部,是河西走廊东端的起点,平均海拔 3000 米,两侧的山势在这里开始收缩,它是河西走廊的咽喉,也是长安通往河西走廊的主要通路。

公元前121年,早春时节,壮志凌云的霍去病站在大雪纷飞的乌鞘岭上,手中握着张骞提供的河西走廊地图。在他的身后,一万名精锐骑兵正在翻越天寒路险的隘口。他的前方没有尽头,他的国家需要这条通道。

就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从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的霍去病率部急速转战6天,连续扫荡了匈奴五个部落,抗拒者以武力征服,降服者则予以安抚。随即,霍去病越过匈奴人放牧的天然草场焉支山,连续疾进 500 公里,斩杀了折兰王、卢胡王,歼灭匈奴军近万。惊慌失措的匈奴休屠王和浑邪王率残部逃走,霍去病追击到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才收兵回撤。

这是霍去病骑兵闪击战术的首次正规试验,结果大获全胜。年轻的霍将军完全按自己的战术思想单独指挥一支劲旅打了一场漂亮的运动战。霍去病凯旋归来,但汉武帝仍然心有遗憾,他把霍去病召进宫中,彻夜长谈。

这次河西作战,虽然深入匈奴境内近 1000 公里,大军贯穿整个河西走廊,但由于只有平推,没有聚歼,使休屠王和浑邪王逃之夭夭,没能达成围歼匈奴主力的既定目标。就在这次讨论中,一个新的作战计划逐渐成形﹣﹣为了迷惑敌人,由老将公孙敖率军从东面进攻,吸引匈奴的注意力,霍去病趁机绕道闪击匈奴后方。

同时,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各带一路人马,分两路纵队切断匈奴援军的路线。如果计划顺利实施,那么,霍去病和公孙教将在河西走廊会师,形成东西夹击,彻底聚歼休屠王和浑邪王部落,他们为这个充满想象力的作战计划激动不已。

三个月后,公元前121年夏天,汉武帝下达了出击的命令,汉帝国的军队按预定作战行动从3个方向出发。匈奴单于也派出数万骑兵南下,快速进击代郡、雁门,分散汉军兵力,以期达到到汉军不敢放手全力攻击河西走廊右贤王部队的作战目的。

汉匈之战,在数千里的广阔地带展开并迅速推向高潮。霍去病率领经过严格挑选的精锐骑兵向西北挺进,渡过黄河,跨越贺兰山,横穿大漠,至居延泽,再由西北转向西南,长驱深入达1000公里,按照计划绕到匈奴军队的后方。

但此时霍去病发现,如此精心策划的第二次河西之战出现了意外,公孙教部由于在行军中迷失了方向,未能按预定的计划和霍去病会师,这令霍去病的奇袭之师突然陷入困境。此时,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罢兵而归,要么全部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河西歼敌的重任。

旷野之上,帝国的骑兵和马队整装待发,霍去病决定铤而走险,向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的部队侧背发动攻击。寂寞荒凉的戈壁滩上骤然战马嘶鸣、杀声震天,匈奴人做梦也没想到,他们防线的背后会突然遭到袭击,措手不及的匈奴主力部队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遭到毁灭性打击。

———通道 2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