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 140 年,一个男婴降生在汉武帝刘彻的姐姐平阳公主府里。他的母亲卫少儿是公主府里的女仆,父亲则是平阳县一个地位卑微的官员,他们给这个孱弱的婴儿起名霍去病。此时,已经是刘彻登上皇位的第二年,看上去,霍去病与皇帝的命运不会有任何交集。但16年之后,就是这个霍去病,肩负起了汉帝国打通河西走廊的使命。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汉武帝在他的爱将卫青陪同下来到羽林营视察。此时,汉帝国与匈奴都在紧张备战,伺机发起更大规模的战役。训练有素的职业军官将是决定战场胜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他们的目光紧紧盯着正在指挥军士进行格斗训练的少年军官霍去病。
这个出生在平阳公主府普通女佣家的婴儿原本命运平平淡淡,但转机很快就悄然而至,由于他的姨母卫子夫被汉武帝带入宫中并成为皇后,霍去病也从仆人的儿子瞬间变成了汉帝国的皇族成员。他的舅舅正是汉帝国冉冉上升的高级军事将领﹣﹣卫青。
尽管前程锦绣的霍去病可以享受宫廷的奢华生活,但他却偏偏喜欢舞刀弄枪,从小耳濡目染的,都是关于秣马厉兵的风云战事与帝国战略。他酷爱军事,喜欢骑射,每天跟着舅舅厮混在羽林营中摸爬滚打。
汉武帝十分喜爱自己这个虎虎生风的外甥,在看过霍去病的训练之后,汉武帝建议霍去病要向古人学习,熟读兵法。没想到,霍去病却和刘彻争辩说:"打仗应该随机应变,光学古时候的兵法是没有用的。"霍去病犀利、敏锐的思维方式让汉武帝感到后生可畏。
此时汉帝国与匈奴的生死缠斗仍在持续进行,匈奴每年侵扰汉朝的边境,杀掠汉朝的官员和百姓。经历了几十年的积累,汉帝国的国力已达到最强盛的时期,面对匈奴的一再挑衅,汉武帝终于下定了全面反击的决心。
从公元前 129 年开始,他先后发动了几次战役,解除了匈奴对汉都城长安的威胁,而张骞带回的关于河西走廊及广阔西域的信息,极大地激发了汉武帝向西拓展的信心.
自从生活在河西走廊的月氏部落被匈奴驱逐之后,匈奴单于便把走廊东段封给了休屠王,西段封给了浑邪王。通过这条走廊,匈奴王朝向西可以控制西域诸国,向南可与羌族结成对抗汉朝的联盟,对汉帝国西部地区构成严重威胁。假若汉帝国能夺取河西走廊,那么,既能解除匈奴从西方对中原腹地的威胁,又可斩断匈奴与羌族部落的联盟,大大削弱匈奴的势力范围,斩断匈奴的右臂,打通前往西域的通道。
汉武帝刘彻知道,汉匈之间的战争是极其特殊的,河西走廊远离交通线与人口稠密地区,很难及时得到来自后方的补给,更何况拥有强大骑兵的匈奴人作战方式灵活多变,突然性强,这让习惯两军对垒的汉帝国军队防不胜防。
公元前 123年,大将军卫青率十万大军与匈奴单子主力对决,17 岁的霍去病以骡姚校尉的军阶随队出征。在其中的一次战役中,卫青所率主力部队伤亡惨重,但初出茅庐的霍去病却率领八百骑兵孤军深入,立下战功。
这次战役引起汉武帝的高度关注,他赐封霍去病为"冠军侯"。年少轻狂、冲动骁勇的霍去病,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束缚,更不按常理出牌。这个皇家年轻军官所采用的轻骑兵快速突袭的战术正是汉武帝所期待的。这是位于河西走廊武威市的雷台汉墓,"马踏飞燕"的出土地。
1983年,"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这匹青铜铸成的骏马,从两千多年历史的硝烟中奔驰而来,它三足腾空,右后蹄踏一飞鸟,鬃毛飞扬,飘逸灵动。汉帝国纵横千里、万马奔腾的激情岁月在河西走廊上留下了它的见证。
毫无疑问,匈奴的军事优势在于骑兵,骑兵的关键在于优质战马,这恰恰是汉帝国所缺乏的,也正是汉军常常被匈奴牵制的重要原因。当汉武帝刘彻登基时,大力发展优良战马便迅速成为重中之重的国策。————通道 1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