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急诊科监护室里,
30岁的贵州小伙阿明
经过2天的抢救,终于平安脱险。
而伤害阿明的,
竟是一条4斤重的鲢鱼。
阿明说,最近他有点“上火”,想起老人们口口相传的蛇胆、鱼胆有解毒下火的功效,便生吞下了半截拇指大小的鱼胆,不到两个小时,他就被毒倒了。
鱼胆引发严重的肝衰竭,让阿明曾命悬一线,差点走进了“鬼门关”。
想要清肝明目
30岁小伙生吞鱼胆
今年30岁的阿明来自贵州,在宁波某乡镇的工厂里打工。6月2日适逢周末,他和几位工友在外野钓,收获了一条4斤重的白鲢。
一伙人非常开心,打算用新鲜的鲢鱼打火锅。听说鱼胆可以明目、解毒,负责杀鱼的阿明特意把鱼胆摘出来,它大小约为成年人大拇指一半。
傍晚时间,鲢鱼火锅烧好后,阿明和工友们把酒言欢,他拿着剖出来的鱼胆,配着啤酒一鼓作气生吞了下去。
“那一瞬间嘴巴很苦的,我又喝了大概一瓶半的啤酒才压下嘴巴里的苦味!”阿明回忆,吃完鱼火锅后不到两个小时,他的肚子就开始翻江倒海,不仅上吐下泻、还头晕头痛、全身乏力。
他这个时候用手机上网查询资料才知道,鱼胆有毒!怕自己中毒,阿明还去抠喉催吐,想着把晚饭吃的鱼火锅都吐出来就没事了。结果到了晚上10点多, 他整个人“更不好了”——肚子痛得厉害,不能解小便,脸色暗沉得吓人,眼珠、脖子都开始隐隐变黄……
家人紧急把他送往当地医院,当地医院诊断阿明为“鱼胆中毒”,在洗胃、护肝、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后,为寻求进一步治疗,阿明由120急救车转运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
浙大一院急诊科主任陆远强主任医师带领团队深夜接诊了被送来急救的阿明。一检查,阿明的谷丙转氨酶数值破万,是正常值的数百倍,呈典型的肝衰竭症状, 还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如果体内的毒素不能及时清除,很可能危及生命。
急诊专家:
年年强调却年年有人吃
阿明被火速送进EICU,浙大一院急诊科医护团队联合感染病科、肾脏病中心专家对他进行了紧急会诊,为他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液灌流治疗,清除进入血液循环的毒素,同时给予护肝、利尿、补液、改善代谢、营养支持等治疗。
在专家团队全力治疗下,阿明才脱离了生命危险,目前仍在接受进一步治疗中。
陆远强主任介绍,近几年,每年都会有多例因为盲目听信民间偏方吃鱼胆而中毒的患者。
鱼胆中毒引起的症状危重,可导致肝肾受损,再逐渐出现急性肝坏死、肾衰竭、脑水肿、心肌损伤等严重症状,最终导致死亡。
让他最为痛心的是,有生吞鱼胆中毒的患者,虽然侥幸躲过一劫被救活了,但由于神经受损导致瘫痪、大小便失禁,抱憾终身。
他特别强调提醒,鱼胆不能吃,最严重可致死,而且目前没有特效解毒药!对成人来说,只要几克胆汁就能导致中毒,如果是五六斤以上的大鱼,1个鱼胆就足以令人丧命。
这是因为鱼胆胆汁的主要成分有胆酸、牛黄胆酸、氢氰酸、水溶性鲤醇硫酸酯钠、组胺等多种毒素,成分非常复杂。其中毒性最厉害的氢氰酸能抑制人体内40多种酶的活性,使细胞不能利用氧而导致“细胞内窒息”,比同剂量的砒霜毒性还大。
这些毒素不因被加热、烹煮或酒精所破坏,因此即便将鱼胆蒸熟或用酒将鲜鱼胆冲服,吃下也会中毒。
虽然不是所有的鱼胆都有毒,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生活中大家常吃得很多淡水鱼类——鲫鱼、青鱼、草鱼、鲤鱼、鲢鱼、鳙鱼、武昌鱼等的鱼胆都是有毒的,“如果不确定有没有毒,最好的办法就是所有的鱼胆都别吃。”
杀鱼不小心切破鱼胆
也有可能中毒
“鱼胆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中药!不作药用!”浙大一院中药房主任马成坚副主任中药师介绍。
鱼胆在有些古代医籍虽有零星记载,民间也有乱用,但规范的官方《中药炮制规范》、《中国药典》不收载。因为其严重的肝肾损害,“鱼胆不作中药”也是中医药行业的专家共识。蛇胆等虽有药用记录,但使用前须经复杂的中药炮制程序,也万万不能生吃。
陆远强主任也强调,民间常说的鱼胆可清热、明目、止咳平喘等的治病偏方根本不成立,鱼胆不仅不能治病还会引发中毒,千万不能食用。鱼胆中毒的潜伏期为0.5~6小时,中毒后病发的时间愈短、预后愈差。
开始可能表现为胃肠道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乏力、纳差、肝区疼痛、少尿、无尿、面部及双下肢水肿、腰痛等症状,严重时会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休克,进而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鱼胆中毒?
在宰杀时,一定要注意将鱼胆清理干净。如果不小心弄破了鱼胆,就要注意把沾染胆汁的鱼肉切掉,避免中毒,如果鱼胆污染鱼肉范围较大,安全起见,建议把鱼全部丢掉。要谨防鱼胆汁溅入眼睛里,有毒的鱼胆汁可导致结膜炎、视力减退,严重者甚至可以导致失明。
一旦误食,要尽快就医,彻底洗胃或催吐,清除毒物;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喝点鸡蛋清、牛奶,保护胃黏膜、延缓胆汁吸收。重度鱼胆中毒患者如尽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可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清理其体内的毒素,且可纠正其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的情况,顺利地将毒素排泄出体外,减轻毒素对其器官造成的损伤。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