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古八景之——吴波秋月

芜湖古八景之——吴波秋月

00:00
06:15

芜湖古八景之——吴波秋月





“吴波秋月”是以吴波亭为主景,辅之有中江塔、接官亭等建筑,是芜湖古代八景之一,滨临长江。白天,登亭可欣赏滔滔江澜和城区诸山及楼阁景色,尤其是秋高气爽、皓月当空的夜晚,登亭可见高空明月、江上渔火和城内万家灯火,景色奇绝,吴波秋月因此得名。


吴波亭的名称是如何来的呢?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在三国鼎立时代,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吴国,芜湖当时是吴国重镇,地处“吴头楚尾”之地,因此取名吴波亭。一是说,亭名来源于唐代诗人温庭筠《湖阴曲》中的“吴波不动楚山晓,花压阑干春昼长”的词句和南宋词人张孝祥的“吴波不动,楚山丛碧”之句。看来,后一种说法较为可信。吴波亭始建于南宋隆兴二年,《芜湖县志》说,“此亭为张孝祥书匾”。亭子规模宏伟,飞檐翘角,雕梁画栋,亭下为花岗岩垒起的高台,亭为二层,有宽敞的厅堂居舍,上、下层、四周均设置栏杆,由六根红柱支撑,亭下有一条用整齐石块铺就的台阶,一直延伸到江水之边。


为什么要建造吴波亭呢?我们从史书记载和诗人诗篇中能找到答案。首先,吴波亭是官府的一座迎送客人的码头。宋代诗人陆游在《入蜀记》中记载了他于南宋乾道六年七月十九日到芜湖吴波亭的情景:“过大小褐山矶……至芜湖县……泊舟吴波亭。”陆游的船为什么停泊在吴波亭,而不是停泊他处呢?说明在这里可以上岸,有县官迎接。陆游曾任宁德主簿,孝宗时又任枢密院编修,后来又任知州,是朝廷命官,芜湖县衙是要接待的。


吴波亭不光是迎送宾客的码头,还是赏月的最佳去处。许多诗人在亭中赏月赋诗,留下了不少精彩的诗篇。明代诗人郑延的《吴波秋月》一诗云:“东吴日落晚风静,秋水平铺湛明景。月明飞上青天来,影浸玻璃三万顷。何人举棹击空明,身在清虚界里行。闲把玉箫吹楚调,夜深疑有蛰龙听。”明人黄箎的《吴波秋月》诗云:“万顷玻璃一色秋,水光蟾影两悠悠。冰壶倒浸银河冷,玉兔高悬夜气浮。”明人王孜也作了一首《吴波亭》,诗云:“江天秋色深,露湿蟾宫冷。水晶帘不收,卷动山河影。我欲吹洞箫,中流坐渔艇。”这些诗歌生动传神地描写了秋夜在吴波亭上观赏明月和长江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吴波亭经过多次重修新建,历宋、元、明和清初四个朝代,一直昂然挺立在大江之滨。后来因为江水上涨冲激,遗址被废。芜湖人对这一古迹的消失都十分怀念。到了清代光绪年间,嘉庆进士、芜湖人王泽从赣南关道退休还乡,回到芜湖,他是书法家,在镜湖之滨特意兴建了纪念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希右园”,作为自己居所和读书会友之处。园中恢复重建了张孝祥的读书处“归去来堂”和“吴波亭”等古建筑。清咸丰三年,吴波亭毁于清军和太平军争夺芜湖的战争之中。


现在,这里是“柳春园”,园内新建了希右亭、琴余别馆、归去来堂、留春亭、水榭以及曲径回廊等建筑群,均为幽雅的徽派建筑风格,白墙黑瓦,古色古香。昔日王泽再建的吴波亭所在地,今天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游人。



主办单位:芜湖市委网信办、芜湖传媒中心

文稿来源:《芜湖风光揽胜》

主播:赵鑫

编辑:张文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