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山”——芜湖市区最早的古城中心
鸡毛山,位于芜湖市第二中学对面。昔日鸡毛山是一座荒山,山上杂草丛生,草似鸡毛,故名“鸡毛山”。
据《芜湖县志•地理志》中记载:鸡毛山,在县东门外北首城根。据1985年《芜湖市地名录》中记载:鸡毛山,南起环城北路,北至北坛正街。
鸡毛山虽然“其貌不扬”,但是在芜湖历史上却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三国时芜湖古城,东晋时期的王敦城,是芜湖市区最早的古城中心。
芜湖古称“鸠兹”,最早的城池位于今天的芜湖县楚王城遗址附近。汉武帝元封二年芜湖设县。
到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吴国地处江东,以长江天险与魏国对峙,孙权为加强长江防御,巩固三国鼎立局面,在沿江要塞多置重兵驻守。建安二十三年,孙权命大将军陆逊率精卒数万人屯驻芜湖;封安东将军徐盛为芜湖侯,领芜湖县令。
黄武二年(223年),丹阳太守高瑞将芜湖县的治所从楚王城(故址在今芜湖县黄池村)迁至今市区鸡毛山一带,西防曹操,南镇山越,以拱卫京都。这也是“芜湖古城”最早的雏形。
芜湖县治迁至鸡毛山,在当时主要是从军事方面考虑。三国时期,战事频繁,芜湖濒临长江,作为一处军事要塞为人所注目。刘备曾说:“江东形势,先有建邺,次有芜湖”(语见《南齐书•州郡上》),极言芜湖的形势重要。
正是为了适应军事的需要,孙权将芜湖的中心迁至长江与青弋江附近,与建邺(今江苏南京)相互呼应,形成保卫孙吴政权的重要屏障。从此,一座新的芜湖县城就在鸡毛山一带高地发展起来,并逐渐沿青弋江,向下游与长江交汇口岸发展。
东晋时期,芜湖已成为临江重镇,其军事意义更为突出,是都城南京的的桥头堡,常为兵家驻守之地。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以“除君侧之恶”为由,举兵武昌,发动叛乱。王敦大军顺江东下,至芜湖,筑高城营垒(在今芜湖市区鸡毛山一带),置大帐于此。故鸡毛山有“王敦城”之称。
从三国时开始,芜湖鸡毛山作为芜湖市区最早的古城中心长达千余年。一直到宋代,鸡毛山这座古城依然可寻。
南宋文学家陆游在途经芜湖时,曾两次提到这座古城,他的《入蜀记》中曾记载:王敦反,屯于湖。今故城尚存。又有玩鞭亭,亦当时遗迹。
直到明万历三年,芜湖沿青弋江,向下游与长江交汇口岸发展,重新建造了“芜湖古城”时,鸡毛山西边一部分才被划到城外。
主办单位:芜湖市委网信办、芜湖传媒中心
文稿来源:本文根据芜湖市档案馆馆藏民国八年《芜湖县志》、《芜湖通史》等编写,本文来源“芜湖档案”微信公众号
主播:赵鑫
编辑:张文哲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