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作家被官员集体起诉:我儿子就强奸2次,你凭啥写八九次?

1993年作家被官员集体起诉:我儿子就强奸2次,你凭啥写八九次?

00:00
13:42

2000年,电影《生死抉择》的上映,引起了观众的轰动,原著《抉择》,是作家张平的作品,电影一经上映,就引起了众多观众的热议。

随着电影的传播,张平的原著《抉择》也再一次热卖。

1997年,《抉择》这本书的出现,就已经引起了市面上的轰动,根据张平自己意思,就只这本关于反腐题材的小说,大部分故事均来自于现实。

张平的作品,让那些本就心虚的人,就像“踩到狗尾巴”一样,对张平十分不满,

早在1993年,那些官员就因为张平的其他著作,开始了集体起诉。

这些人起诉成功了吗?张平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小说又到底是什么样的?

人民作家

张平,是一个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作家,他的灵感来源,和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要记录下去几个大厚本的笔记。

而张平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多的生活素材,得益于他的工作。

1971年,张平就开始参加政府的工作,对于内部世间,了解的一清二楚,甚至他的素材,都会来自自己的前同事、领导等人。

这样更丰富的生活阅历,使得张平在小说界的题材,是小众且吸引人的存在。

张平的仕途,也是中国唯一一个靠着写小说走上去的。

2008年,张平担任山西省副省长,这不仅是因为张平的工作做得好,更是因为张平的小说,让老百姓了解政府的阴暗面,揭露了事实真相,让某些坏人无法逃脱。

这样正义的官员,才正是老百姓们所期待的,为人民办实事,所以人民群众愿意将张平抬到副省长的位置。

百姓们相信有这样的领导带头,社会的风气也会越来越好。

1981年,张平的处女作《祭妻》,在《山西文学》的杂志社发表。

由于,内容有部分的政治敏感,《祭妻》能否出版都是一个问题,但是,这本书已经看得《山西杂志》的编辑们泪流满面。

看过的人,没有一个不称赞张平的作品。

最后,是《山西杂志》的主编李国涛拍板决定,修改部分内容后,即刻发表出去,若果有任何问题,自己就会主动去担责任。

这无疑,是对张平小说创作的认可。

在《祭妻》的发表后,就很快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此之前,张平这一类型的小说少之又少,况且是政府题材的小说,更能让掀开,老百姓们未知的一角。

张平的处女作,就被《新华文摘》的知名的刊报转载,可见,社会上对于这一类小说的稀缺,也证明了张平的才华。

1993年,张平被一群官员,集体告上了法庭,控诉张平的小说内容,有抹黑他们形象的嫌疑。

甚至,有一位官员还恬不知耻地,在法庭上质问张平:“我儿子只强奸了2次,为什么要写八九次!”

这样不知廉耻的质问,让在场的庭审员和法官都无语了,很显然,张平的小说,再怎么基于现实,没指名道姓,就是艺术创作。

法律是公平正义的,不论这些官员是多大的官,多“硬”的关系,在法律面前都不能无视规则。

这件案子,很快就查明了,张平没有犯下任何最,但这些官员却不罢休,与张平纠缠了十年之久。

张平庭审的胜利,并不只是因为,他没有触碰法律底线,更是因为张平得到了人心,老百姓们都愿意支持张平赢得官司。

张平最出名的书,是一本叫做《抉择》的书,对于这本书,张平还有很多话想说。

《抉择》

在《抉择》中故事的主角,就叫做李高成,担任市长的职务。

一腔热血的李高成,心中怀揣着远大的梦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会将社会治理的井井有条,人们会再有苦说不出。

同样的,李高成也十分痛恨腐败贪污之人,对此,他表现得十分明显。

没等他做出一番事业的时候,麻烦就先出现了,一群纺织厂的工人,集体告状了厂里的领导班子,控诉他们腐败严重等问题。

更让人头疼的是,李高成最开始,也是从这个厂子开始做起的,可以说,工人们状告的领导班子们,就是李高成亲手提拔起来的。

这件事的发生,让李高成感到十分恍惚,毕竟自己提拔起来的人,一定是百分之百信任的人,竟然能发生这种事情。

但面对着工厂的停产,李高成还是选择直面问题。

在李高成调查走访的期间,工厂的领导就暗戳戳地提示起来。

工厂的领导还对李高成说:“这件事可大可小,小查,就是小问题,大查,就是大问题。”

领导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让李高成产生了一种恐惧的心理,既然是这样的情况,那也许工厂的问题要比他想象的,严重得多。

与此同时,李高成的妻子也在劝他,他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与从前的妻子有些不同,让李高成的心情个更加不是滋味。

随着李高成的深入调查,不仅发现,过去温柔正义的妻子,私下里竟然是贪得无厌的贪官,而自己最敬重的老领导,竟然也是无恶不作。

这让李高成十分郁闷,也许自己将事情全部查明后,会将这世界上,最亲近的两个人,一生都会毁掉。

李高成的老领导,也不会作罢干休,转手就将李高成立案审查,李高成如果不能将老领导和妻子揭发,就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为民服务。

一方面是最亲近的二人,一方面是人民的信任,李高成犹豫不已。

最后,李高成还是选择了人民的一面,选择揭发自己的老领导和妻子,面对抉择,李高成有着普通人的纠结和情感,但最后还是党性将感情压制了下去。

让李高成,没有做选择进入那个权利的“怪圈”,张平的文笔真实细腻,也不禁让读者,能够透过文字,看见一个活生生的人。

这不仅是张平文学功底,所展示出来的魅力,更是他对于真实的政府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才能将事情完美地呈现出来。

张平认为,必须有人出面发声,有人能够通过艺术作品的传播,来消灭那种坏的风气,才会让更多的老百姓对政府、对这会产生更多的信心。

张平同样也是一名体制内的工作人员,甚至职位还走到过山西省副省长的位置,那么张平对于内部的坏风气,有什么样的见解呢?

初心

对于写作的初心,张平一直都没有为忘记,在撰写《抉择》的时候,张平就是希望,改革不出现问题,所以提前把问题暴露在大众的眼前,通过大众的传播了解。

有心之人即使想要这样做,也要有所顾忌,这就是张平最初的目的,当然,张平最终极的目的一定是建设一个理想中的家园。

体制内的坏风气,会将社会污染,会让更多老百姓,对失去信心,甚至会产生怀疑、猜忌等情绪。

对于这种恶性循环,张平是一直不愿意看到的一幕。

所以,在张平做好了本职工作的同时,也会拿起笔杆,诉说一些社会中不好的一面,由此来警示那些有心之人,也会给正义的百姓更多的科普,这样双赢的局面,让张平十分欣慰。

《抉择》中,有描写工人们的辛苦,讲述工人们劳动与获得不匹配的一面,但是,工资却少的可怜。

这不仅是小说中模拟的一幕。也许还会是现实中我们从未见过的一幕,张平将这一幕战事出来,警醒了更多的人。

但是,张平的小说,总是有个美好的结局,不论主角遇到了多么困难的事情,总会有拨开云雾的一天。

而且,主角的逢凶化吉,总是由一个处于权利核心的角色,来帮助主角维持正义。

但是在生活,也许就不会像小说那样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张平希望自己的作品,不仅仅是揭露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更是要让更多百姓在正视事实的同时,也心怀希望。

张平身为一个副部级的官员,平时也会接触到很多拥有核心权利的人群,面对这些人时,张平就会发现,他们之间最大的差别。

例如,过去一个落马的官员,一定是不贴近群众的,而贴近群众的官员,不说全部,但至少有很多,都是一个好官儿。

这是张平通过发现,总结出来的结论,一个官员之所以贪污腐败,是因为他没有看到自己,因为贪污,而对老百姓造成的危害。

并且,一个官员做了那些不好的事,很大的一部分原因,还是因为思想驾驭不够深刻,面对对这些问题,张平显然不是唯一解决问题的人。

解决问题,需要我们人民群众去推动,去努力营造一个更好的生活氛围,将党性放在心中,所作所为要符合党性,将人民群众放在心里。

并且,张平的前同事等人落马,让他更是感慨万分,不禁为之惋惜。

与各种官员常接触的张平,深知自己的部分同事,每天都在为工作兢兢业业,有的时候一天只能睡3个小时,只为工作,还有的一周都不会回家,一直在办公室。

这样的敬业精神,本该是我们老百姓夸赞的楷模,但就是这样,看起来很好的领导,也可能有自己的小九九,这让张平不寒而栗。

时至今日,张平的小说之路,依然没有停歇,还在为我们带来更好的作品,也有效地控制了坏风气的增长,让群众们敬佩爱戴。

结语

现如今,各种各样的小说都随处可见,还有很多没有营养和意义的文化垃圾,侵蚀着我们的思想,各种各样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蜂拥而至。

在这样的情况下,年事已高的张平,写下的作品,依然是读者们心中的“白月光”,并进反腐等素材,一直都是人们不变的话题。

今年4月,张平的小说《换届》依然荣获《当代》的年度长篇五佳作品,这不仅使对张平作品的欣赏,更是对他坚持的认可。

张平的小说是老百姓们的一把利刃,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他的小说呢?

作者:梁子

参考文献:

何晶. 张平:关注现实,是作家保持创作力的唯一源泉[N]. 文学报, 2024-01-04 . DOI:10.28816/n.cnki.nwexu.2024.000001.

舒晋瑜. 张平:我从不诋毁自己的生命家园[N]. 中华读书报, 2023-12-20 . DOI:10.38310/n.cnki.nzhds.2023.000395.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