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课|《当下的启蒙》1:心理学界邪神——史蒂芬·平克【国内首发】

第047课|《当下的启蒙》1:心理学界邪神——史蒂芬·平克【国内首发】

00:00
11:35

BOOK 15 

《当下的启蒙:为理性、科学、人文主义与进步辩护

Enlightenment Now: The Case for Reason, Science,Humanism, and Progress


作 者:Steven Pinker

出 版 社: Penguin Group (USA) LLC

出 版 时 间 :2018-02-13

ISBN:0525427570


作者简介  

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是公认最顶尖的认知语言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他拿过美国国家科学院每年只颁发给两位心理学家的特诺兰德研究奖,拿过英国皇家科学院的亨利·戴乐奖。


平克刚出道时研究的是人的视觉加工,后来兴趣转向语言学,他早年最著名的一本书叫《语言本能》,论证语言不是一种文化产物,而是人的本能,影响非常大。这本书入选了《美国科学家》杂志(American Scientist)评出的 “20 世纪100本最佳科学书籍”。


2004年,平克当选了美国《时代周刊》全球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2005年和2008年,他两次被《前景》杂志(Prospect)和《外交政策》杂志(Foreign Policy)联合评选为“世界最受尊敬的100位公共知识分子”(100 top public intellectuals)。


书籍简介  

《当下的启蒙》这本书是史蒂芬·平克继《人性中的善良天使》风靡全球后创作的另一本重磅新书。开后门提前读了抢先版的比尔·盖茨特地写了篇文章力荐这本书。盖茨说,这本书刷新了他的历史最爱——是历史最爱,是盖茨这辈子读过的最喜欢的一本书。


平克在跟比尔盖茨的访谈中说,写这本书的起源是因为在完成《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后,他收到了很多读者来信,告诉他“情况其实比你想象的还要好”,如饥饿正在减少,婴儿及产妇死亡率也在降低,而且奇怪的是交通事故的死亡率也快速下降,甚至连你被闪电击毙的几率也下降了95%以上,这当然不是因为现在上帝不再扔闪电了,而是因为我们有了更好的房子、车子以及拖拉机,人类确实正在改善一个又一个的领域。


同时,实际的进步与人们的心理认知之间存在巨大的断层,人们觉得过去可能更好,未来可能会变得更糟。作为心理学家,平克很好奇这种断层来自哪里,认为部分源于发生在新闻的本质和认知的本质之间的一个有趣的化学作用,这是他写作本书的原因之一。


平克认为人类正是依靠理性、科学、人文主义与进步的观念来应对时刻发生的生存挑战和维系自身的发展,可惜这一价值体系在21世纪的知识分子中并不怎么流行,因此平克写作本书的目的是让人们了解进步背后的原因,为理性、科学、人文主义辩护。


本书第一讲  

心理学界邪神——史蒂芬·平克


本讲要点  

1、史蒂芬·平克的江湖地位;

2、心理学家正常的学术道路是怎样的?

3、「论文等身」时代里「著作等身」的科学家;

4、兼备欧洲传统知识分子范儿和美国实证科学家范儿的科学家。


本讲精华内容  

各位小伙伴,你们好。你们春节假期过得怎么样?我这个春节假期过得很苦啊,感觉都快把眼睛弄瞎了。因为我在假期里读完了一本超级重磅的英文新书,史蒂芬·平克的《当下的启蒙:为理性、科学、人文主义与进步辩护》(EnlightenmentNow : The Case for Reason, Science, Humanism, and Progress)。


这本书其实几周前就已经引发很多人的关注了,因为开后门提前读了抢先版的比尔·盖茨特地写了篇文章力荐这本书。盖茨说,这本书刷新了他的历史最爱——是历史最爱,是盖茨这辈子读过的最喜欢的一本书。



这本书好死不死,是在大年二十九这天上市的,正好是准备过年休息一下的时候,但被如此重量级的推荐勾引了一番,再加上本来就期待这本书很久了,于是我就一咬牙,在春节假期里含泪把这本厚达576页的书给读完了。


接下来的若干期节目,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这本书。《当下的启蒙》这本书作者的来头和他的写作方式,都非常特别,所以我们这回不是直接进入主题,我要先多说一些题外话,先来说一说作者史蒂芬·平克这个人。下一讲,我们再进入书的内容。


史蒂芬·平克的江湖地位

史蒂芬·平克是谁呢?他是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今年64岁了,一头卷曲的银发,有点爱因斯坦那个范儿,但比爱因斯坦帅。下图附上了他的帅照。



我觉得史蒂芬·平克可以说是当今心理学界的一尊邪神。既很神,又很邪乎。


既然是神,那首先当然是武功出神入化,地位德高望重。


在学术圈内,平克是公认最顶尖的认知语言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他拿过美国国家科学院每年只颁发给两位心理学家的特诺兰德研究奖,拿过英国皇家科学院的亨利·戴乐奖。


平克刚出道时是研究人的视觉加工的,后来兴趣转向语言学,他早年最著名的一本书叫《语言本能》,论证语言不是一种文化产物,而是人的本能,影响非常大。这本书入选了《美国科学家》杂志(American Scientist)评出的 “20 世纪100本最佳科学书籍”。


平克的著作和论文的被引用量,在当今还战斗在第一线的心理学家里排在最靠前的那一拨。



在学术圈外,平克的影响力也非常大。2004年,平克当选了美国《时代周刊》全球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2005年和2008年,他两次被《前景》杂志(Prospect)和《外交政策》杂志(Foreign Policy)联合评选为“世界最受尊敬的100位公共知识分子”(100 top public intellectuals)。


所以,平克的地位和武功都是萧峰段誉虚竹那个级别的。


那他邪乎在哪里呢?邪在他走的学术道路与一般心理学家很不一样。


心理学家正常的学术道路是怎样的?

今天的心理学完全是一门「实证科学」。实证科学的意思就是,观点都必须要用数据来证明。那数据从哪里来呢?对于大部分心理学家来说,那就得自己动手做实验收集数据。


于是,在心理学家典型的学术生涯里,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辛苦地做实验,然后把实验结果写成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出来。那些厉害的心理学家一年发十几二十篇论文是家常便饭。


而其中一些最牛的心理学家,他们努力做了几十年实验、发了几十年论文之后,回头一看——咦?自己多年来写的这些论文、做的这些研究已经可以汇集成一套理论思想体系了,那就写一本书,把这套体系给汇总地介绍出来。


比如当年靠着论文就拿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丹尼尔·卡尼曼,到学术生涯晚期,半退休的时候,就写了一本《思考,快与慢》,把自己的学术成就介绍给大众。


写书这件事,做好了固然可以名利双收,但对于正经学者来说,这件事其实可有可无。我就知道很多很厉害的心理学家,是只写论文不出书的。毕竟学术地位靠论文就足够了。在学界,写书只是锦上添花,论文才是要紧事。


所以,我们以前形容一个学者有多牛,最常用的一个词就是「著作等身」,但现在这么形容已经不合适了。实证学科的学者已经不怎么写书了。我们现在是说:“这个学者好厉害,发表过300多篇论文。”是「论文等身」了。


「论文等身」时代里「著作等身」的科学家

但是,史蒂芬·平克却是个例外。我看了一下数据,平克被引用最多的原创性实验,大多数都是年轻时候做的。他职业生涯的后半段,被引用很多的纯原创性的、自己动手做实验的那种研究,就非常少了。那他是怎么保持自己的学术地位的呢?恰恰就是靠写书。


平克到目前为止出版了16本书,整个学术生涯里差不多每两三年就出一本。以这么高的频率出书,那就肯定不是一般心理学家那种路数啦——他自己并没有做那么多原创的实验数据来供他汇总成书。


那数据从哪里来呢?从各种资料里查出来、汇总出来。史蒂芬·平克很有可能是当今心理学界视野最广阔、读书最多、收集资料能力最惊人的一位学者。也就是说,平克不但有段誉这个级别的内功,而且还像王语嫣那样把琅嬛玉洞里的天下武功秘籍都读了个遍。


平克的书,除了少部分用上自己的科研成果之外,更多的就是靠这些他收集汇总起来的数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而在如今这个普遍依靠自己做实验写论文才能立足的学术圈,平克却可以靠「二手数据」始终保持于学术之巅,这除了他收集数据的能力独步天下之外,还因为他从数据里提炼、归纳、升华出他自己观点的能力也非常强悍。


那这就不是简单的「知识搬运工」啦。因为知识的汇总和提炼,这件事特别重要。很多宏大的知识体系或者理论框架,靠一篇篇单独的论文是很难看清楚的。只有把这些零碎的知识点汇总起来,才能让其中的框架或者体系浮现出来。而平克做的工作,就是这种汇总和提炼,发现数据背后的大规律。


所以,平克最有影响力的那些书,比如《语言本能》、《思想本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虽然都是号称面向于普通读者的,都引起媒体和大众的强烈关注,销量也都很好,但我觉得不能把它们叫做「科普书」。


科普书只是把学界内已经清晰成型的结论换一套表述方法介绍给大众,那才叫「知识的搬运工」,但是平克的书既是面向于大众的科学普及,同时也是学术上的知识提炼。


如果只把高手拆招的经过在大街上耍一遍,那就只是卖艺的;但如果能从各路高手的招式里提炼出一套黯然销魂掌,那就是一代宗师。


所以那些科普书把知识普及完就完了,但平克的书会反过来在学术圈内被大量引用。


这就有点像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影响力都是同时穿透学术圈和大众认知的。


当然,学界内本来就有很多人在做知识的汇总和提炼这件事。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学者来说,能把本学科、本领域之内的知识汇总、提炼清楚,就已经非常了得啦。所以他们汇总知识的形式其实还是论文,只不过是特别一点儿的论文,比如元分析、综述以及论文集。


而限定在一个学科、一个领域之内的知识总结,论文的体量也正正好。所以,说到底,正常的学者还是在写论文。


但是,史蒂芬·平克喜欢做的那种知识汇总,是完全跨越学科的。


尤其是他近些年来的写作,选题上超级宏大,比如他2011年出版的一本书《人性中的善良天使》,论述的是在整个人类史中,暴力为什么会随着文明的发展而逐渐减少。


暴力行为本身当然是一个心理学关注的问题,但是平克的论述从心理学跨界到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进化生物学、哲学,几乎把跟暴力行为有关的研究搜集了个遍——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暴力」这种宏大命题论述清楚。


现在这本《当下的启蒙》也是这样,它论述的是启蒙思想对当下的价值,也是一个超级宏大的命题,我都数不清平克为了论证它,在这本书里一共跨了多少个学科。



这种超级宏大视角下的知识总结,就不是一篇论文搞得定的了。非得是一本好几百页的书不可。


这就让平克成了一位「论文等身」时代里「著作等身」的科学家。


兼备欧洲传统知识分子范儿和美国实证科学家范儿的科学家

平克这种治学风格,在当今显得无比另类,但是只要把日历往后翻一百年,我们会看到,在那时的学术中心——欧洲,绝大部分知识分子就是这么搞研究的。那时候哪有什么论文啊?知识分子要立言,那就是靠写书啊。


但是,虽然都是写书,平克跟古典的欧洲知识分子又有一点很不一样。


那些古典的欧洲知识分子写书,尤其是人文学科的,他们手里是没有多少实际的实验数据和调查数据的。所以他们只能「空对空」。什么叫空对空呢?就是引用别人的「观点」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从观点到观点,那就未必靠谱啦。我最不喜欢读的,就是这类书。大家可能没怎么读过一两百年前欧洲知识分子写的那些书,但大家可能从侧面都体会过。有很多欧洲作家写的那些所谓世界文学名著,里面大量夹叙夹议的那种,就都有点儿那种风格。


但是,史蒂芬·平克跟他们不一样,平克完全是一位现代的科学家。他的书,都是「从数据到观点」,即使里面引用了很多别人的观点,那也是用来佐证书里的数据的。


这种论证方式,就有说服力得多啦。


所以,史蒂芬·平克是一位同时兼备欧洲传统知识分子范儿和美国实证科学家范儿的另类科学家。这种范儿的科学家,太少见了,绝对是珍稀物种。


而在这个基础上,平克居然还是一位顶尖的写作大师。他是研究认知语言学出身的,对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有超越一般人的理解。


他的上一本书叫《写作风格的意识:好的英语写作怎么写》,这本书被认为是当今最好的写作指导书。这本书的简体中文版据说是因为翻译卡住了,目前难产,现在只有繁体版。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万能的淘宝淘淘看。



正因为有着这样深厚的语言学背景,平克的书文笔相当美妙。比如说我在读《当下的启蒙》的时候,因为它实在太长了,我读到临近结尾的时候已经快崩溃了,满脑子都在想:「怎么还没完,怎么还没完」。但结果读到最后几页收尾的那一部分,一下子肾上腺素和眼泪一起飙出来,彻底被文字的力量打动。


到这里,史蒂芬·平克这位奇人,我们就差不多介绍完了。下一讲,我们正式进入《当下的启蒙》这本书的内容,看看它是如何刷新了比尔盖茨的史上最佳的。祝你生活愉快。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破晓天光

    吊胃口啊……期待主题内容

    魏知超 回复 @破晓天光: 今晚就上,这本书多讲几期,所以节奏就密集一点了。

  • 高杨PSY

    The sense of style国内翻译为 《风格感觉》

  • 贺豪振

    干货很多,谢谢老魏

    魏知超 回复 @贺豪振:

  • 赢销参谋

    大家都期待

    魏知超 回复 @赢销参谋: 这几天终于快说完这本书啦。

  • 赢销参谋

  • 赢销参谋

    魏老师好

    魏知超 回复 @赢销参谋: 你好!

  • 七夕花花

    魏老师元宵节快乐!新年快乐!

    魏知超 回复 @七夕花花: 回复晚啦。新年快乐

  • 圆融_qb

    期待下一期

    魏知超 回复 @圆融_qb: 今晚就上,这本书多讲几期,所以节奏就密集一点了。

  • 听友75177976

    牛人

    魏知超 回复 @听友75177976: 嗯,一尊大神啊

  • 子非鱼xzw

    沙发。

    魏知超 回复 @子非鱼x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