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被罚706万?看看法律怎么说

1-17 被罚706万?看看法律怎么说

00:00
07:21

被罚706万?看看法律怎么说


半月谈记者  刘佳敏


中国市场监管行政处罚文书网近期公布了“鼠头鸭脖”事件涉事企业及相关责任人行政处罚书。其中,涉事企业江西中快后勤服务有限公司被罚款1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325.5元。3名责任人分别被处以2022年收入的10倍、8倍、9倍罚款。上述罚款和违法所得共计706万余元,全部上缴国库。


许多网民为处理结果点赞。那么,此次对涉事方的处罚,是基于怎样的裁量标准?企业如果违反了食品安全规定,要承担哪些责任?作为普通消费者又该如何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罚706万,有据可依

2023年6月1日,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占某在学院第一食堂“美卡香卤”档口所点饭菜中吃出疑似鼠头的异物。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该食堂的涉事企业和负责人未依法落实企业食品安全责任,造成经营的食堂出现混有异物的食品。


我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


单看相关条款可以发现,在事关食品安全的案件中,处罚的宽严幅度比较大。具体罚多少,还得根据不同案件的情况进行判断。


在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发生的“鼠头鸭脖”事件中,涉事企业江西中快后勤服务有限公司被罚款1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325.5元。这属于顶格处罚。


依据在哪儿呢?依据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六)项规定的“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这属于兜底条款。《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2022年本)》对从重处罚裁量的情形进行了具体解释:违法行为造成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较恶劣社会影响等严重后果的食品安全事故。


不仅企业要受罚,相关责任人也逃不掉法律的制裁。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五条规定,违法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有直接责任人员,存在“故意实施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性质恶劣”或者“违法行为造成严重后果”三种情形之一的,处以其上一年度从本单位取得收入的1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


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3位责任人的处罚参照了《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2022年本)》从重处罚的裁量基准:对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其上一年度从本单位取得收入的8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梅扬表示,食品安全监管要“重典治乱”,有力震慑触碰红线的不法分子,让其“痛到不敢再犯”。


震慑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武器不只有罚款

当消费者遇到食品安全问题,身体健康受损甚至死亡,食品的生产经营者不仅要承担民事和行政责任,更有可能要被追究刑事责任。这时,作为“后盾法”的刑法将会发力。


在食品安全领域,我国刑法相关罪名有:“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及“食品监管渎职罪”。它们囊括了各种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犯罪行为。


2020年8月,四川省犍为县人民法院对某火锅店使用“地沟油”案作出判决,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火锅店老板雷某有期徒刑7年,并处支付销售有毒、有害食品价款十倍的惩罚性赔偿金447万余元。


不仅食品的生产经营者要对食品安全负责,食品监管部门也责无旁贷。我国刑法第四百零八条规定:负有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具有相应情形,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1年12月,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畜牧兽医站高沟中心站站长不正确履职,玩忽职守,疏于监管,致使永顺德肉联厂经营者雇佣人员共对15万余头待宰生猪进行打药、灌水,制成的生猪产品被销往江苏、上海等多地供人食用,销售金额为人民币2.7亿余元,给人民群众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法院以行贿罪、食品监管渎职罪判处涉案官员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


消费者也需主动维权,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当消费者遭遇食品安全问题时,也应果断拿起法律武器,通过合法途径投诉举报,维护自身权益,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上海段和段(南昌)律师事务所律师罗金寿表示,消费者遭遇食品安全问题时,要注意留存证据,第一时间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要求商家赔偿损失,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


怎么理解呢?比如你在一家餐厅吃饭,遇到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即使这顿饭的价格没有超过100元,你也可以向餐厅索赔一千元。


也是因为这一条款,不少职业打假人“知假买假”。对此,最高人民法院曾表示,“知假买假”源头在于生产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违法行为。如果治住了“假”、治住了违法行为,“知假买假”现象自然就会消失。


2023年11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均支持了消费者在正常消费范围内的关于惩罚性赔偿的诉讼请求,体现了我国司法引导生产经营者合法生产经营、消费者理性维权,保护食品安全的决心。


支部学习、时政教育,就用半月谈基层党建学习系统。更多半月谈基层党建学习系统详情,尽在主页橱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