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古一处断崖,意外发现中国汉字,曾在考古界掀起“轩然大波”

外蒙古一处断崖,意外发现中国汉字,曾在考古界掀起“轩然大波”

00:00
06:29

点击上方蓝色字『文史道』>右上角…>设为星标>第一时间阅读精彩美文

文/文史道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深厚且独特的文化底蕴。

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见证了无数历史的变迁,孕育了璀璨的文化瑰宝。

从远古的炎黄时代,到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再到唐宋的繁荣盛世,每一段历史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然而,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疆域的变迁也是不可避免。正因如此,历史上一些曾经属于我们的地方,如今已经成为了其他国家的领土。

但无论如何,那些曾经发生在那片土地上的故事,以及遗留下来的丰富历史文化遗产,依旧鲜活地存在在历史长河深处,熠熠生辉。

2014年,在蒙古国的一个偏远的断崖峭壁上,一块雕刻着汉代文字的石块被意外发现,这一发现瞬间在中国考古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块石头上的隶书字迹,如同尘封千年的秘密,悄然间揭开了历史的一角。

这块石碑位于蒙古国中部的杭爱山,这座山脉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我国,它被称为“燕然山”,自西汉时期起,这片土地便纳入了大汉王朝的版图,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且在历史长河中,无数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墨宝。

如宋代范仲淹《渔家傲》中写道“燕然未勒归无计”,慷慨激昂、壮志凌云;唐代王维《使至塞上》中“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雄浑壮阔,意境辽远。

其实都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历史与荣耀。

实际上,早在1980年,就有探险者在杭爱山附近发现了一些刻有文字的石块。

只是因为当时所发现的石块体积较小,文字内容有限,所以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

然而,这次发现的刻字石块却截然不同,它上面雕刻着一篇完整的记录性文章,内容丰富,意义深远,还原了当时的一段场景。

经过中国专家的深入研究,尽管岁月已经侵蚀了这些文字的清晰度,但根据刻字的外形和笔迹特征,专家们确信这些文字属于我国独有的汉隶字体。

在对文字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辨识后,专家们发现所刻的汉代隶书碑刻,竟是历史上失传的大名鼎鼎的《封燕然山铭》。

《封燕然山铭》不仅仅是一篇文章,它更是一部历史的见证。

它记录了东汉永元元年,在将军窦宪的英勇领导下,汉军与南匈奴、东胡乌桓、西戎氐羌等联军大败北匈奴的辉煌战绩。

为了铭记这一伟大胜利,窦宪在燕然山的南麓勒石记功,随军出征的中护军班固,以其卓越的文采,撰写了这篇《封燕然山铭》。

从石刻中镌刻的文字中,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回到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据传,当时我国专家们在破译了《封燕然山铭》后,内心被深深触动,当场热泪盈眶。

燕然山之战,在我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我国古代史学和文学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这一战不仅终结了中原王朝与匈奴长达几百年的战争,使北匈奴被迫离开漠北高原,向西逃遁,更成为了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文学作品中,对“燕然山”的引用也屡见不鲜,它成为了诗人们表达豪情壮志、赞美英雄气概的重要意象。

然而,尽管史书上无数次提及《燕然山铭》,其确切的遗迹却始终未能被世人所发现,这成为了中国考古史上的一个重大遗憾。

而那次的意外发现,不仅填补了这一历史空白,更在中国考古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同时,此次考古发现正式确定了燕然山的具体位置,也为我们揭示了《封燕然山铭》这一重要历史文献的实体存在。

随着专家们的深入研究,后来更是发现这篇铭文所记录的历史事件与流传了一千多年的史书和史料完全吻合,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珍贵的历史证据。

然而,当我们凝视那块石碑时,心中也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

因为石碑的出土位置当前属于外蒙古的土地,在遥远的古代,曾是中国汉朝的疆土,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家园。

然而,随着历史变迁,这片土地逐渐远离了我们的视线,成为了外族的领地。

如今,我们虽然同样流淌着华夏的血脉,但当我们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却已经成了异国他乡之人。

这种历史的变迁,让我们深感唏嘘。但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传承自己的历史文化。

因为,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我们的根和魂始终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流淌在历史深处的记忆依旧是鲜活的,不可磨灭的。

读者们,关于“封燕然山铭的发现”,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