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来看,首个登陆我国的初台风多在每年的6至7月“上岸”,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介绍,2000年以来,首个台风的平均生成日期为3月16日。由此来看,今年已经“迟到”超过2个月。
不过数据显示,我国有气象记录以来,1号台风生成最晚纪录为1998年7月9日生成的“妮蔻儿”;其次则是2016年7月3日生成的“尼伯特”。
今年台风为何严重“迟到”?气象科普博主@风云圈介绍,有时,台风迟迟不生成与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有关。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变化会影响台风的生成和移动。副热带高压的北抬可能会给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空出有利于台风生成的空间。
究其原因,主要是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强,位置偏北,抑制了台风生成。
那么,近期是否可能生成台风?据中国天气网消息,今年严重“迟到”的台风终于有消息了,从卫星云图上看,西北太平洋上的帕劳附近有个热带扰动系统活跃中,可能在本周末发展为今年1号台风“艾云尼”。
帕劳附近的热带扰动93W。图/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中国气象频道气象分析师信欣也指出,该热带扰动系统被临时编号为93W,未来2-3天将发展增强,有可能在24-25日前后获得编号,有望成为今年1号台风“艾云尼”。
什么是热带扰动?一位上海台风研究所的副研究员介绍,热带扰动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一种低压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可发展成热带气旋,但并不视为热带气旋的其中一个分级。简单地讲,热带扰动只是一个热带气旋的雏形,当环境适合时,热带扰动有可能发展为一个热带低压,进而发展为一个热带气旋。
被编号为93W的热带扰动系统将如何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信欣分析说:“目前在菲律宾东侧的扰动93W,可以看出螺旋结构,但对流较弱,整体比较松散。发展会慢于目前在孟加拉湾扰动、有望成为今年北印度洋首个气旋风暴的99B。后期北上转向,走一个抛物线路径,其外围环流,可能扫一下菲律宾和日本。”
中国天气网解释,从目前趋势来看,这个热带扰动后期对我国陆地应该没什么影响。
今年尚未出现的首个台风,是否会因为迟到许久后生成而变得很强?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指出,台风生成与否会受到海温、季风活动、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台风生成源地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洋面被副热带高压所控制,就会抑制对流活动,缺乏台风生成的必要条件;如季风偏弱,对流云团活动也会偏弱,不利于台风生成。这些环境场的变化都会对台风的生成和发展不利,并不能说生成晚的台风一定会很强。
【爆料】请联系记者微信:linghaojizhe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