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天气网消息,从目前的卫星云图上看,在帕劳附近有个热带扰动,未来2到3天,这个热带扰动将发展增强,可能在本周末发展为今年1号台风“艾云尼”。
从气象历史数据来看,常年首个台风平均生成日期为3月中旬,今年的台风来得格外晚。不过,它的名字早已取好。记者了解到,台风有140个名字可以轮番使用,当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还会被“除名”。
热带扰动系统发展中,或生成今年第1号台风
常年首个台风平均生成日期为3月中旬,今年已经“迟到”了两个多月。曾经还有1号台风直到7月9日才生成,比如1998年的“妮蔻儿”。据预报,本周末今年第1号台风“艾云尼”可能会出现。从目前趋势来看,热带扰动系统还在发展中,这个扰动后期对我国陆地应该没什么影响。
从历史上看,我国全年都有台风生成,夏秋季节是我国的台风“高发季”,冬季台风生成数量会比较少。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张玲表示,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来自西太平洋和南海,活跃期是6月到11月,生成最多的主要集中在7月到10月。
张玲介绍,台风是由活跃的热带对流经组织化以后形成的逆时针旋转的涡旋,一般来讲,南海季风平均爆发在5月中下旬,之后向南海和西太平洋输送大量的水汽和能量,构成台风最主要的水汽和能量来源之一,同时,夏季在西太平洋和南海还受副热带高压系统的控制。季风条件比较好,副热带高压也比较强,就有利于热带对流的发展,从而形成有组织的逆时针旋转涡旋的频率就更高。
台风是夏季常见的天气系统,因其强风暴雨的特点,破坏力巨大,经常给沿海各地带来巨大灾害。目前,我国将台风预警信号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级。
台风破坏力惊人,但并非百害而无一利。台风携带的充沛水汽和大范围、长时间的活动,可以带来缓解旱情的降水、消除长时间的晴热高温,风力发电企业也可以充分利用其外围风圈范围和活动轨迹,抓住有利时间窗口,增加风力发电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今年第1号台风为什么叫“艾云尼”?
今年第一个台风还没来,为什么名字都确定好了?据了解,因为海洋上可能同时出现多个台风,美国军方在关岛设置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二战时习惯给各台风取名字。最初的名字全为女性,后来在1979年加入男性名字。
为了帮助人们防台抗灾、加强国际区域合作,1997年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0次年度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确立一张新的命名表。
这张新的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1个成员国和3个地区分别提供10个名字。台风中文名字的命名,由我国气象局与中国香港和澳门的气象部门协商后确定。
由于国家和地区众多,每个地方取的名字风格都不同。我国起的台风名字多来自神话,如悟空、电母、海神、风神等,也有木兰、海棠等经典的文学意象;中国香港和澳门起的台风名字,多截取生活中的美好细节,如贝碧嘉、烟花、蝴蝶、彩云;日本提供的10个台风名字多是星座,如蝎虎、圆规、鲸鱼、摩羯;东南亚国家多以自然界动植物的名称来命名台风,如鹦鹉、桑达、圣帕、灿鸿;和其他东南亚国家不同,菲律宾给台风起的名字以动词、形容词、副词居多,比如“黑格比”的意思“鞭打”,卢碧的意思是“残酷”。
命名表里的140个名字,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如今年的第一号台风“艾云尼”,由密克罗尼西亚提供,意为“密克罗尼西亚楚克岛传统的风暴之神”。
台风的命名除了名字,还要有编号。台风的编号也就是热带气旋的编号。我国从1959年开始,对每年发生或进入赤道以北、180度经线以西的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近中心最大风力大于或等于8级的热带气旋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近海的热带气旋,当其云系结构和环流清楚时,只要获得中心附近的最大平均风力为7级及以上的报告,也进行编号。编号由四位数码组成,前两位表示年份,后两位是当年风暴级以上热带气旋的序号。热带低压和热带扰动均不编号。
一般情况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循环使用,但遇到特殊情况也会做调整,如当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成为公众知名的台风后,为了防止它与其他的台风同名并混淆,便从现行命名表中将这个名字删除,换以新名字,由原提供国或地区重新推荐。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