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衷》论“刚柔之失”

帛书《衷》论“刚柔之失”

00:00
08:52

帛书《衷》论“刚柔之失”




【帛书原文】


帛书《衷》论“刚柔之失”各有五卦:


子曰:万物之义,不刚则不能僮(动),不僮(动)则无功,恒僮(动)而弗中则〔亡,此刚〕之失也。不柔则不静,不静则不安,久静不僮(动)则沈,此柔之失也,是故乾之“炕龙”(亢龙),壮之“触蕃”(触藩),句(姤)之“离角”(其角),鼎之“折足”,酆(丰)之“虚盈”,五繇者,刚之失也。僮(动)而不能静者也。川(坤)之“牝马”,小蓄(小畜)之“密云”,句(姤)之“[適]属”(蹢躅),〔渐〕之“绳妇”(孕妇),肫(屯)之“泣血”,五繇者,阴之失也,静而不能僮(动)者也。


是故天之义,刚健僮(动)发而不息,其吉保功也。无柔救之,不死必亡。僮(动)阳者亡,故火不吉也。地之义柔弱、沈静、不僮(动),其吉〔保安也。无〕刚文之,则穷贱遗亡。重阴者沈,故水不吉也。



【李守力解读】


一、刚之失五繇


1.乾上九:亢龙有悔。


按:乾卦下乾上乾,上九居乾阳之极,故为刚之失。


2.大壮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


按:大壮卦下乾,九三位于乾之极。


3.姤上九:姤其角,吝,无咎。


象曰:姤其角,上穷吝也。


按:姤卦上乾,上九位于乾卦之极。


4.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按:鼎卦下巽上离,九四体离之初,处互体乾卦之上爻。又鼎卦《大象传》曰“木上有火”,木生火旺,离火“恒动而弗中”,故鼎卦九四有“刚之失”。


5.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彖》曰: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按:丰之“虚盈”不针对某爻,通行本《周易》丰卦之《彖传》有“虚盈”之说。实际丰卦并没有刚之失,帛书《衷》是从“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这句话引申出“刚之失”义理的。这印证了帛书《易》时期已有类似《彖传》的资料(如《易象》)。


帛书《衷》认为离火为阳、坎水为阴:


是故天之义,刚健动发而不息,其吉保功也;无柔救之,不死必亡。重阳者亡,故火不吉也。地之义,柔弱沈静不动,其吉〔保安也。无〕刚文之,则穷贱遗亡。重阴者沈,故水不吉也。


丰卦下离,离火炎上,上卦震动,则离火“恒动而弗中”,故丰卦有“刚之失”。


【总结】


以上五卦都符合“恒动而弗中”的原则,前三卦乾、大壮、姤都取乾卦上爻为用,鼎卦取互体乾卦是上爻,鼎卦、丰卦的离火因震动巽风相助,“恒动而弗中”,故皆有“刚之失”。



二、柔之失五繇


1.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


朋。安贞,吉。


按:坤之“牝马”也不针对某爻,是指卦辞。坤之“牝马”似乎说不上柔之失,坤卦上六可算是。但按照帛书《衷》“重阴者沈,故水不吉也”的观点,坤卦完全符合“久静不动则沉”的原则,所以也算“柔之失”。


2.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


“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按:小畜之“密云”是针对卦辞和《彖传》,按《彖传》,小畜卦的卦主是六四,六四以一阴畜五阳,是柔不足,并非“久静不动则沈”的柔之失。六四为巽卦主爻。


李鼎祚曰:“云雨者,阴之气也。今小畜五阳,而一阴既微少,才作‘密云’,故未能为雨。”


3.姤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


按:姤之“蹢躅”是指初六,初六为姤卦卦主,姤卦卦辞“姤,女壮,勿用取女”,故初六为柔之失。初六为巽卦主爻。


4.渐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按:渐之“孕妇”,九三“夫征不复,妇孕不育”,九五“妇三岁不孕”,“孕妇”之爻实为六四,因六四乘刚于九三,故九三“妇孕不育”。六四为巽卦主爻。


5.屯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按:与丰卦相反,屯卦上坎,按帛书《衷》观点,坎水为阴,处坎险之极,故有“柔之失”。


【总结】


以上坤卦纯阴,“无刚文之”,故有“柔之失”好理解。屯卦上六位于坎卦上爻,按帛书《衷》坎水为阴,处坎险之极,故有“柔之失”。


小畜、姤、渐三卦取用巽卦初爻,为何为“柔之失”呢?巽风是动的,不合“久静不动则沉”的原则。



三、乾舍于离、坤舍于坎、巽舍于坤


《周易集解》注《乾》卦“大明终始”引荀爽曰:“乾起于坎而终于离,坤起于离而终于坎”。释同人卦引《九家易》曰:“谓乾舍于离,同而为日。天日同明,以照于下。君子则之,上下同心,故曰同人。”荀爽曰:“乾舍于离,相与同居,故曰同人也。”释《系辞传》“阴阳之义配日月”,引荀爽曰:“谓乾舍于离,配日而居;坤舍于坎,配月而居之义是也。”


荀爽的象数思想源自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对应:



上图先天八卦为伏羲先天八卦,帛书《说卦》(母本竹简串入《衷》):“天地定位,山泽通气,火水相射,雷风相薄,八卦相错。”帛书《易》八经卦体系与彝族八卦完全一致,我称之为神农先天八卦,神农先天八卦与伏羲先天八卦的乾坤震巽卦位相同,另外四卦方位相反。




先天八卦为体,后天八卦为位,故乾舍于离、坤舍于坎、巽舍于坤。于是帛书《衷》在论五“刚之失”有乾卦、离卦,论五“柔之失”有坤卦、坎卦、巽卦。为何是巽的柔爻呢?“柔之失”必指柔爻。


【总结】


帛书《衷》论“刚柔之失”是孔子晚年在研究《周易》初期对卦爻象规律做出的初步探索,后来荀爽继承了这一体例。孔子在最终结集《易传》时已经发现这一体例的逻辑缺陷,而代之于《彖》《象》成熟的卦爻象通例。帛书《衷》五对“刚柔之失”文献很重要,它让后人看到了孔子研究《周易》义理、探索《周易》象数奥妙的过程式。帛书《易》说是孔子草创《易传》的小成时期,这一时期正在由言辞义理转向象数研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