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的字仅1毫米,书法家王登峰携30万字小微楷亮相恒庐美术馆

最小的字仅1毫米,书法家王登峰携30万字小微楷亮相恒庐美术馆

00:00
04:54

橙柿互动 记者 余夕雯 通讯员 朱凌捷 叶思意

在书法圈,写小楷、微楷的书法家不少。

但能在各种材质上自如地驾驭小微楷,且字里行间不失书法之风度和气韵的书法家却不多见。王登峰就是这样一位青年书法家,他用章法各异的“蝇头小楷”在不同材质上书写自己的内心之大观。

5月18日,王登峰首次个展在南山路上的杭州恒庐美术馆举行,呈现其近6年来作品之大成,约30万字的作品,多为小楷、微楷,如8万余字的《世说新语》,以乌金纸写的《茶经》四条屏,以及多幅古纸写就的小作品。

王登峰出生于河南豫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因父亲继祖上手艺,以刻字养家,他2岁便开始与书法打交道。儿时其父亲经常在宣纸上写条幅,盖章后贴于瓦接檐草房墙面以作装饰,至此在他心中种下了萌芽。从三四岁开始识字,在父亲的指导下从描红开始,临书习字,一晃四十余载从不间断。

王登峰学习书法选择唐楷作为基础,以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作为主攻对象,长期临习,从中悟出了用笔之法,后又将目光投向小楷。入门以《玉版十三行》、《黄庭经》,再将《孔子廟堂碑》、《雁塔圣教序》作为其主要范本,在他的笔下有传承也有创新。

他常常彻夜书写,如痴如醉。曾一天一夜抄一部《道德经》;二十四天抄26张四尺整张《滕王阁序》;一夜之间写了一张六尺整的《千字文》;抄五天六夜没眨眼,一个半月没出屋。有时为创作一幅作品,他会不计成本地篆刻六七十个印章,只为找到合适的二三十个。

2000年左右,王登峰开始北漂,以卖字为生。后来,在书友的鼓励下,他试着对外投稿。第一幅作品以4毫米的小楷抄写《世说新语》,数千字整整抄了三天四夜。这幅作品入了国展,这令他信心大增,10余个月内陆续投了9稿,入了6个展,包括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首届“长江杯”全国书法作品展、“天下大同·魏碑故里”全国书法作品展等。

王登峰喜欢写国学经典,也喜诗词歌赋。《茶经》四条屏是王登峰打磨了八年的作品,七千多字他写成了四条屏,每一条屏的尺寸为长63厘米、宽15厘米。乌金纸的质感和金粉的金属感,精心挑选的“云平印泥”与茶相关的印章,每一个部分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站在作品前能感受到其中的浓淡枯湿与书法精神。提及印章,王登峰说自己目前有两千多枚印章,尺寸各异,最小的仅为1毫米×1.3毫米,呈现在《茶经》上的仅仅六枚。

《心经》写在一张有几百年历史的残破老纸上,透过光能看见老纸的丝丝纤维;但细看笔法,每一个字结构不涣散、字迹不潦草,可以从字里看见“碑”的雄浑静穆,有些笔画似针尖锋芒毕露般有力;也能看见帖的舒展柔软,有些笔画像柳叶般婉转温柔。王登峰描述书写的过程“像人们喝的鸡汤上漂浮的油一样”。

《世说新语》一共8万多字,写在薄如蝉翼的纸上,仔细看或者轻轻触摸的时候甚至能感受到纸面肌理,仿佛新生儿肌肤上细细的绒毛。“写的时候,对墨把控是十分严格的,要在纸上找感觉,笔锋都是在很细微的地方。”作品上最小的字仅1毫米,最大的不过3毫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清晰可见。王登峰直言,这一幅作品是他写楷书的最高状态。

展览免费开放参观,将持续5月22日结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