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快跑预期2025全面盈利,Robotaxi有谱了?

萝卜快跑预期2025全面盈利,Robotaxi有谱了?

00:00
12:44

文:谈擎说AI 作者:郑开车

5月15日,百度搞了一场发布会。

发布会上,百度拿出了全球首个支持L4级自动驾驶的大模型Apollo ADFM以及介绍了Robotaxi的最新进展情况。

发布会后通稿很有意思,在密集地传递两个信息点:

第六代无人车成本降至20万,预计2024年底萝卜快跑在武汉实现收支平衡,2025年将全面盈利。

百度有望成为第一个实现Robotaxi运营盈利的企业。

强调这俩信息是什么意思呢?

百度想告诉市场:Robotaxi很快就能挣到钱。

百度搞AI自动驾驶这么多年,但二级市场一直被低估,业务上烧了钱却没多大估值想象力,美股市值从破千亿回撤至不到400亿美元,搁谁都觉着憋屈。

当然,百度重点传播的业务,肯定是进展还不错的业务。

实际上,萝卜快跑订单增长确实还不错,一季报也显示期内提供的乘车服务同比增长25%,累计单量也超过600万次。再加上马斯克把这事儿的热度也带起来了,不妨就试着再讲讲这个故事。

那么,成本降低、武汉市场年底收支平衡,预计2025盈利,对百度究竟意味啥?百度是不是真的能凭萝卜快跑一举翻身?

//Robotaxi的“热豆腐”,得一口一口吃

作为深耕无人驾驶领域的账号,萝卜快跑要跑通商业化了,我第一感觉是兴奋,兴奋的同时也感叹:这么多年,这个行业终于熬出来了!

带着这份兴奋,我找了几家主机厂,供应链以及无人驾驶企业的人聊了聊。

“聊百度呀,别着急,我先笑一会儿…… ”一位自动驾驶行业内的朋友还沉浸在吃瓜的兴奋里,原百度公关“一号位”璩静的“瓜”太让人“上头”,似乎还没回过神。“这事儿之后,我再看百度就会有种莫名的喜感。”朋友表示。

“璩静这个事儿,影响挺大的,带来最大的一个负资产就是,一些大厂的企业组织和文化,开始不被外界信任了。”一位供应链企业的朋友表示:“这事儿过后再看百度人员变动,难免会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可能也会影响合作伙伴信心”。

谈到百度的自动驾驶业务,业内朋友认为其商业化的需求还是比较迫切的。

去年6月份百度自动驾驶事业群组织调整,原IDG事业群下面的智能交通事业部被划归到智能云事业群。之后,原本的自动驾驶、智能汽车、智能交通三个部分的业务,只剩下了自动驾驶、智能汽车。

一位接近百度的朋友猜测,那次调整可能有两个原因。

一是,业务上智能交通业务确实跟智能云那边交集比较多,调整之后,业务上可能会梳理得更顺一些。二是,G端缩减支出之后,车路协同商业化进入瓶颈期,百度整个自动驾驶的业务线在商业化上就像是“断了一条腿”。

“车路协同是以前百度挺看重的一块儿业务,李彦宏还亲自写了《智能交通》给百度站台。只是,天不遂人愿,现在的市场似乎已经验证了单车智能才是性价比最高的方案。”朋友说。

车路协同划到智能云后,IDG事业群的商业化能力的确被削弱了不少,再加上智能汽车业务折戟,集度改名极越,量产合作车企也只剩下了岚图等。

百度自动驾驶这条业务线上,商业还有想象力的,好像也就剩下了萝卜快跑这一根“独苗”。

说起来也挺纳闷,Robotaxi商业化这事儿,除了科技圈的媒体在讨论,二级市场的关注度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就连马斯克下场,也没有引起太大的一个声量。

“可能是市场对Robotaxi已经不抱太大的希望了。”另一位出行领域的朋友表示:“经历Cruise期权暴跌、Waymo估值暴跌、Argo巨亏倒闭…… 资本市场已经花钱买到了太多的教训。百度想再讲一遍Robotaxi的故事,市场信不信?这是最核心的问题。”

在谈擎说AI看来,百度放出萝卜快跑2024年末盈亏平衡,2025年盈利的消息,其实对行业来说是个好事儿,毕竟市场最在意就是能不能挣钱。

“Robotaxi落地,百度跑的有点太着急了,百度太想抢‘商业化第一’这个名头了。”有主机厂的朋友认为:“反复强调成本降低、订单量上涨以及年底盈亏平衡和明年盈利,其实就是想让人们觉得,Robotaxi离真正的商业化很近了,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交流中,也有一些投资人朋友认为Robotaxi做到某个城市的盈亏平衡或者盈利是重要商业化进程,但不意味着Robotaxi行业真正走到了开始挣钱的阶段。

他认为,规模化能降低单车投入的成本,但也会放大运营中的问题。Robotaxi商业化真正的难题不是盈利,而是规模化之后带来的额外成本增长。

//Robotaxi商业化,规模可能是一把“双刃剑”

Robotaxi要盈利其实不难。

Robotaxi商业价值的核心就是对人力成本的替代,就像工厂里机器人替代打螺丝一样。因此,Robotaxi实现的是对人力的替代,本质就是重构出行行业的成本。

从这个角度来讲,只要单车硬件成本压得够低,再设计一套低成本的运营体系,这个模式是跑得通的。

这些都是萝卜快跑已经在做或者已经实现的事情。

所以,在武汉投入一千台车也好,年底盈亏平衡,25年盈利,都是可能做到的。

业内朋友认为真正难的点是,随着投入运营车辆规模迅速增长,额外成本的问题可能会被放大。

其中一位在大厂做技术研发的朋友就提到了一组数据:2023 年有 62.5%的用户需要接管高速 NOA 功能 1-2 次/100 公里,有48.6%的用户需要接管城市 NOA 功能 0-2 次/30 公里。

Robotaxi跟辅助驾驶不同,有运营区域限制,那么假如按照一台车每100公里需要接管一次,那么,一个运营成熟的城市里假设有3000台车在跑,每辆车每天跑200公里,那么就可能意味着需要一天的运营中,需要人为接管6000余次。

百度目前的解决方案是,遇到突发情况,百度Apollo能够通过‘5G云代驾’技术快速从云端接管车辆,保障车辆安全,思路还是用人力来弥补。

但问题是,一个城市几百台车的规模下,人力介入方案是可行的,但如果十个城市、二十个城市,运营车辆从一千台增加到一万台甚至十万台,那么弥补这个10%的场景失效需要投入多少成本?

对于Robotaxi长尾场景的问题,天风证券做过研究,结论是自动驾驶的长尾问题很难解决,存在约10%的场景失效,预计需要10年的时间去做针对性的算法训练。

如果没有规模没有足够多的运营车辆投放,那么很难去覆盖更多的边缘场景,从而做针对性的算法训练。

反过来也是一样,没有足够的技术成熟度,也不可能去大规模地做市场投放。所以,这其实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并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

还有就是事故处理成本。

还记不记得去年萝卜无人测试车涉嫌肇事逃逸,百度公关辟谣“翻车”那件事儿?

其实当时事故并不大,但里头也有一个潜在的问题,那就是无人车大规模上路之后,处理事故带来的后续交通责任划分、赔偿等一系列的复杂问题。

一方面,在保险、交通治安管理等相关领域完善之前,Robotaxi不太可能做到大规模地投放市场。

另一方面,还是那个数量级的问题。

一千台无人车投入运营跟十万台无人车在路上运营,偶发的概率事件也会变成一个确定的数字,所以,随着未来运营车辆规模投入,处理事故带来的成本可能是成倍增长的。

这些成本可能并不会在前期运营中表现出来,因为投入运营的无人车数量级比较小,但真正规模化运营之后,一个小小的程序BUG,可能就会把整体运营成本拉高一个数量级。

实际上,Robotaxi规模化落地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滴滴为啥最终淡化了Robotaxi?可能也是意识到了Robotaxi这个产业的链条很长,很复杂,涉及AI自动驾驶研发、汽车生产制造、交通治安管理、社会就业以及交通立法等多个领域。

“一个链条很长的新产业从0到1的周期很长,不是短短几年内就能完成的,前期需要天量的资本投入。打通这个产业链,靠一两家企业是做不到的。”一位做产业投资的朋友认为,这个行业周期太长,所需要的资本投入太大而回报又太低,再加上潜在的成本不确定性,资本市场自然也不再愿意下场试水。

//盈利的真正意义:能不能带动估值是关键

投资人不愿再下场,没有资本抬价,这个行业自然就会被低估。

而近些年在二级市场,百度大多数时候都是低估的。

天眼查APP融资历程显示,2005年IPO,2021年回港股上市,百度经历二级市场的“洗礼”已经很多年了。

在美股,百度最近的高光时刻是在2021年初,那时候市值破千亿。在港股,百度股价的高峰则是刚刚回港IPO时,这两年估值的趋势都在向下走。

再看业绩,近三年除了2022年营收下降,其他两年营收增长都在8%以上。23年净利润也来到215亿,是近五年来最好表现。

谈擎说AI认为,百度估值跟业绩表现背离,有几个原因。

一是,市场估值偏好在变。

经常关注股票的朋友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逻辑,当大环境好的时候,人们愿意投资科技企业,因为科技企业的利润预期更好,大部分时候都是赚“未来的钱”,一来科技公司有更高溢价成长性更好,二来赚未来的钱也能抵御通胀。

科技公司投入这么多成本搞AI,搞大模型,其实就是为了“赚未来的钱”。

但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市场估值更喜欢用现金流折现法,这个时候现在挣到的钱就比较重要了,因为未来预期是差的,通胀压力也小,所以现在的钱的价值更高。

这也是为啥,大环境不好,市场就不太喜欢科技公司。

二是,市场看不到财务上的新增长点。

百度的基本面是以搜索为核心的移动生态,第二曲线是AI技术,但问题是,市场看不到百度在财务上真正意义的“第二曲线”。

智能云业务的收入慢慢上来了,但这个支柱还不够强,不够硬。这不是说百度的智能云业务做得不好,而是整个云市场的份额太小,赛道容量不够支撑起百度这么大的体量。

大模型更不用说,远未到真正商业化的时候。所以整个百度第二曲线中的业务,目前只有Robotaxi这个行业有潜力能成为第二个“广告业务”.

但问题是,Robotaxi估值被杀得太厉害了。

所以,萝卜快跑有盈利的希望就是好事,值得拿出来作为二级市场上的估值卖点。

只是市场上的情绪还是偏悲观,投资者大多数是“不见兔子不撒鹰”,Robotaxi的营收在整个百度的营收结构上没有体现出来以前,估值上的空间也恐怕难以释放出来。

三是,市场认为的转折点还没有真正到来。

长期关注百度的股票波动会有这么一个感觉,100港元的股价似乎是一个分界点,有利好消息,股价冲过100港元,利好一过,于是慢慢回落到100港元附近。

原因就在于,利好消息上涨之后,总会有人选择减仓或者套现。本质上可能还是因为百度战略上真正的转折点还没到。

所以,短期的业绩利好、政策利好,扭转不了百度在二级市场价值基本面。

Robotaxi未来的盈利,或许是一个改变的机会。

至于这个机会能不能成为百度在二级市场上的转折点,值得持续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