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开头,一星烂尾

五星开头,一星烂尾

00:00
09:53

现在探案犯罪网剧的标准模式,就是高频、快节奏,用数十集迅速讲完故事,能迅速抓住对超长剧集疲惫的观众。

但这类剧集的长度,也是一柄双刃剑,热度能迅速升起,翻车也同样迅速。

《新生》,就是典型的案例。

一周之前,《新生》以黑马之姿席卷了电视剧热播榜的首位。

井柏然饰演的费可,凭借一个好脑子,以及一身美色,游走在富豪、高管、金融精英之间,男女老少无所顾忌,都拜倒在他的脚下。

这样依靠骗术为生,把所有人都玩弄于鼓掌中的人物,对于观众来说,是相当迷人。

而且一直以来,这样的反派角色,只有美剧、韩剧、日剧中能看到作为主角出现,在国产剧还是第一次。

结果一周之后,就迎来了反转。

《新生》的叙事方式,是经典的无人生还+罗生门模版,由和主角相关的人物,一个个站在自己的视角,拼凑起整体线索。

观众和角色可以一边梳理碎片,然后发现每个人为了遮掩自己行为的漏洞,最后抽丝剥茧,收获真相。

第一周的剧情里,在“受骗者”角色们的拼凑下,一个充满邪魅的神秘恶人已经吊起了观众胃口,结果第二周转头就告诉你:

我们给他洗白了。

第一周的故事里,费可大学的时候就把女朋友送上富商的床,毕业了先勾引上男金融大佬,借着大佬的房子、车子、衣服,伪装成官二代。

扭头搭上已婚女高管,再骗婚富家千金,通过各种信息差让千金老丈人相信自己的投资事业,美美卷了几千万跑路。

结果第二周,这个故事的真相里,费可就从高智商大骗子摇身一变,成了一朵清纯可人白莲花。

女朋友是自己想找更好的出路,踩着费可上位。

金融大佬是自己主动勾引费可,引“狼”入室。

已婚女高管,依旧惦念着自己温柔可人的老公。

老丈人更是意图控制女儿,阻挠女儿恋爱,强迫女儿嫁给费可,最后追车导致女儿身亡。

虽然在反转版本里费可依然还是假借身份接近了一些人,但明显已经和第一个版本里的骗子人设大相径庭,所有的犯罪行为也是被人引导,而非主动筹谋。

直接让角色的魅力,瞬间消失了一大半。

但是,全员恶人的设定也还算带感,能够挑起不少观众的兴趣。只要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和不错的结局,也能把这个故事圆上。

结果导演和编剧就在把费可打造成“美强惨”杰克苏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了。

导演给费可的设定,是从小在重组家庭长大,父亲偏向弟弟,继母和弟弟更是明里暗里的欺压费可。

感受不到爱的费可却是天才,早早保送名牌大学。继母为了成绩不好的弟弟,又打起费可的主意,希望费可代替弟弟,去参加高考。

费可想到报复继母和弟弟方式是:把文综试卷上的名字和考号涂掉,导致弟弟文综零分。

继母和弟弟当然也不敢去查,到底发生了什么。

然而后来费可替考的事情还是暴露,不仅弟弟被禁考,自己还进了监狱,保送名额也泡了汤。

等于说,费可折腾来折腾去,本来就考不上大学的弟弟没什么损失,他的未来还被自己给毁了。

而费可也没选择继续参加高考,而是伪造学生证,假冒大学生去蹭课。

如果只是去蹭课倒也罢了,费可还混在大学生堆里参加社团,被揭穿了伪造的身份,遭到当众羞辱。

如果说骗子的故事,让观众持续感受到费可高智商,善谋算的精神魅力。那么洗白的原生故事,除了让观众觉得费可惨之外,只会觉得他有点傻。

真相的故事里费可不仅没有把人玩弄于鼓掌,反是被所有人玩弄。

费可生命线上遇到的每个人都能从他身上汲取利益,都在想办法踩他一脚。即便是对他的“美色”有兴趣的几个人,也是对他用完即弃。

这简直是,太过于搞笑的走向。

而故事的结尾,就更是翻车到无法自拔。

在最后一集,周依然饰演的费可高中同学何珊串联起来所有的故事。

原来当年可能是她举报了费可代考,而费可伪造大学生身份被揭穿也和她脱不开干系。

富家千金真正的男朋友又和何珊联手,一起寻找费可与千金死亡的真相。

而最后的发展,竟是老丈人一定要弄死费可,差点掀翻全船,费可为了救何珊葬身大海。

在公安警察的联合下,所有参与犯罪行为的人全部伏法。

观众等了两周的“黑莲花”大戏,就结束在何珊把这一切写成了小说。

不知道导演究竟想在这个故事里呈现什么,穷人小孩太可怜?富人都太恶毒?原生家庭的伤害很严重?

似乎导演都没有想清楚,这个以诈骗为主线的故事到底要讲述的内核。

观众更应该会觉得,自己被导演诈骗了。

甚至故事都没有详细说明,费可为什么会黑化走向歧途,因为他的一生明明还有很多拐点,可以尝试正常的道路。

导演设计了费可被拆穿的桥段,让富人学长在知道了费可的真实身份后,先是用分数、教授当众拆穿费可,再拿假钱羞辱费可的尊严。

所以费可应该理所当然地黑化,伪装成更精致的骗子?

这个逻辑稍微仔细想想,便不是很通。

费可之前的人生,并不是依靠诈骗。而且他本来就有着很好的成绩,无论高不高考,想要在社会上混到学历,包括自主创业,一样有许多选择。

费可也并不是一个虚荣的人,他想要赚很多钱来让父亲、继母后悔的目标,也随着父亲离世而消失,那为什么一定要伪造身份呢?

难道是因为遭到富人的羞辱,所以要靠伪装富人来强装尊严?

而在接下来反转的那些费可诈骗故事里,真相是费可本来就没有主动去骗人,都是被别人设的套,那么这个角色的自主意识又在哪里呢?他到底是准备过怎样的生活呢?

整个故事最后对费可这个最重要的人物的塑造,就是彻底的一塌糊涂。白白浪费了前几集节奏稳健,布局精细的桥段。

而包括何珊在内的其他配角,也在快节奏之下丢失了大量的细节。

比如何珊了解费可的家庭环境和经历,又曾经暗恋费可,多重心境下到底对费可该是什么态度,对费可曾经造成的伤害又是什么感触?

如果说男金融大佬的部分,因为只能对男同性恋人设进行隐晦地表达,还算情有可原,那么富豪老丈人这里,就完全崩盘了。

故事不断渲染老丈人对女儿有多大的控制欲,希望女儿的婚姻成为自己攀高枝的工具。

但在面对费可这根高枝时,老丈人到底为何如此相信费可,为何连身份背景都没有彻底调查清楚就将女儿相嫁,又是一个没有想明白的设定。

而初恋女友和已婚女高管这两段故事,也是相当鸡肋,虽然没有太多逻辑漏洞,但也没有什么可玩味的空间。

其实《新生》的剧情,本来就没有多好。但前半段的走红和后半段的崩盘,更在展示着如今观众的品味取向。

如同《黑暗荣耀》等复仇、黑化式韩剧的走红,当下的观众更需要这种“为非作歹”式的黑莲花角色,来替观众进行宣泄和输出。

在电视剧作品里,观众可以抛下道德的束缚压力与困境,为把别人玩弄于鼓掌间的爽感行为,欢呼雀跃。

无论是费可式的高智商骗子,还是集体式的“全员恶人”,这些设计本质上都是在消解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训,让观众能够得到日常中感受不到的快感。

观众欣赏人物凭着算计过关斩将,走上高地的过程,这也是《甄嬛传》《知否》等宫斗、宅斗剧,为什么有着如此长红的效应。

在这种互相作恶的世界观里,观众可以不在乎这些角色到底有没有道德败坏,有没有行为双标,只要能够动脑子往上爬,并且最终胜利,就会给观众足够的情绪价值。

因此前半段费可让观众体会到从底层爬上来的爽,后半段费可又让观众体会到被富人碾压的不爽。

这也让《新生》从给观众提供情绪价值,逐渐走向了消耗观众的情绪期待。

当然,《新生》这种模式,和想要打造一个“恶人”角色的初衷,还是值得肯定的。

也希望之后的国产剧,还能出现一个真正的恶人主角。

往期文章:卧槽,杀出一部大尺度

微信&微博:局外人看电影

顺手点赞|在看,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