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听我的播客节目。我是诸葛志明,日常关注历史人物的领域。今天,咱们要聊的这位,可是三国时期的一位大人物——沮授。
一、人物基本信息及重要信息
沮授,字公与,广平人(今河北省邯郸市),东汉末年袁绍麾下谋士。少有大志,多权略。初为冀州别驾,举茂才,并当过两次县令。后又任韩馥治中别驾,曾对韩馥提出良策,但不被采纳。袁绍夺取冀州后,沮授归袁绍,沮授为其出谋划策,助其平定河北。
二、人物关系
主公:袁绍
同僚:田丰、审配、郭图等
家族:无显著记载
三、人物生平及经历
初入仕途:沮授早期担任冀州别驾,后转任韩馥的治中别驾。
辅佐袁绍:袁绍夺取冀州后,沮授成为其重要谋士,助其稳定河北,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官渡之战:在官渡之战中,沮授曾提出持久战策略,但袁绍未采纳,最终导致战败。
被俘不屈:战败后,沮授被曹操俘获,拒绝投降,终被曹操所杀。
四、人物参与的战争
官渡之战:沮授在袁绍军中担任重要谋士,提出了持久战策略,但袁绍未采纳。
五、逝世原因及墓地位置
逝世原因:沮授被曹操俘获后,因拒绝投降,被曹操所杀。
墓地位置:无明确记载,可能在今河北省境内。
六、史书中对人物的评价
艺术形象:在《三国演义》中,沮授被塑造成一位忠诚而有智谋的谋士,其形象较为正面。
七、对人物的评价
正面评价:《三国志》载:“沮授广平人,少有大志,多权略。” 表现了沮授的才智和远大的志向。
负面评价:在《三国演义》中,沮授虽被描绘为忠诚的谋士,但因其建议未被袁绍采纳而导致战败,也反映出其策略的局限性。
史书原文引用:《三国志·魏书·袁绍传》裴松之注引《献帝传》:“监军沮授、谋士田丰劝绍曰:‘师出历年,百姓疲弊,仓廪无积,不可复兴大军。宜急分诸徇,乃引西还,可须后岁,袁氏图之未晚也。’”
八、历史影响及相关典故
历史影响:沮授虽未能在官渡之战中扭转袁绍的败局,但其才智和忠诚仍为后世所称赞。其生平事迹也成为研究三国历史的重要参考。
史书记载原文:《三国志·魏书·袁绍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绍临败,渡河,留授将其众,授因谓绍曰:‘胜负自天,公可无虑。急去,贼自不能相追也。’”
沮授,这位三国时期的智者,在文学与影视的舞台上,总是以深邃的眼神和缜密的思维,牢牢吸引着观众的目光。他不再是史书中那个冷冰冰的名字,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传奇色彩,成为了一部部精彩作品中的核心灵魂。 在古代,沮授的智谋与贡献,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照亮了三国那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陈寿在《三国志》中这样描述他:“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八个字仿佛一道金光,勾勒出沮授那超凡脱俗的智者形象。陈寿更是将他与张良、陈平相提并论,这样的赞誉,足见沮授在古代史书中的地位是如何崇高。 然而,裴松之在《三国志注》中,却对沮授的另一面进行了描绘。他认为,沮授的才智与谋略在三国时期堪称独一无二,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狡猾与权谋,也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智者。有人觉得,沮授过于注重个人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他人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这样的行为,让人们对他的敬意打了折扣。 但历史总是复杂的,如同一张巨大的画卷,每个角色都有其多面性。在现代,学者们以更为全面和客观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这位智者。他们承认,沮授的智谋与策略,在三国时期是无人能及的。那些精妙绝伦的计策,不仅展现了沮授高超的智慧和深远的洞察力,更对曹操统一北方、建立曹魏政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沮授,三国历史将会是另一番模样。 但与此同时,现代学者也看到了沮授在政治斗争中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他既是一个精明的谋士,又是一个擅长权谋的政治家。他的每一个决策、每一个行动,都充满了对利益的考量与权衡。这样的行为,或许让一些人对他产生了质疑,但这也正是他作为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所具备的复杂性和真实性。
这位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他的智谋与策略为三国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既是一个令人敬佩的智者,又是一个让人难以捉摸的政治家。但无论如何,他都是三国历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和支持!您还想了解哪位历史人物的故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