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听我的播客节目。我是诸葛志明,日常关注历史人物的领域。 今天,我要给大家聊聊的,便是那位被世人誉为“毒士”的贾诩。
一、人物基本信息及重要信息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为人多智而近妖,善于洞察人心,曾在多个势力间辗转,以其精准的判断和深远的谋略,对三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人物关系
儿子:贾穆、贾访
孙子:贾模、贾玑
君主:董卓、李傕、郭汜、张绣、曹操、曹丕
同僚:荀彧、荀攸、程昱、郭嘉等
三、人物生平及经历
早年经历
年轻时便以才智闻名,曾被举为孝廉,但因病未能赴任。
董卓之乱
投奔董卓,成为其重要谋士。
董卓死后,策划李傕、郭汜反攻长安,短暂控制汉献帝。
投奔张绣
在李傕、郭汜败亡后,转投张绣,成为张绣的谋主。
设计击败曹操,后在官渡之战前劝张绣归降曹操。
效力曹操
成为曹操的谋士,为曹操统一北方出谋划策。
参与赤壁之战的战前谋划,虽未被采纳,但可见其远见。
曹丕称帝后,封贾诩为太尉,位列三公。
晚年生活
晚年深居简出,不与世争,享年七十七岁。
四、参与的战争
董卓之乱中的长安之战
宛城之战(协助张绣击败曹操)
官渡之战(虽未直接参与,但为曹操提供了重要战略建议)
五、逝世原因及墓地位置
逝世原因:自然病逝。
墓地位置:今址不详,据传位于洛阳一带。
六、史书中对人物的评价
艺术形象:在《三国演义》中,贾诩被塑造成一个深不可测的智者形象,其计谋往往出人意料,却又合情合理。
七、对人物的评价
正面评价:
《三国志》评价其“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曹操曾言:“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
负面评价:
因其曾参与董卓之乱,并在长安之战后造成长安城的混乱,被一些史家指责为“祸乱之源”。
八、历史影响及相关典故
典故:“文和乱武”指贾诩在董卓死后献计于李傕、郭汜,造成长安之乱,这一事件体现了贾诩对局势的精准判断和深远的战略眼光。
出处:《三国演义》及《三国志》等史书均有记载。
九、史书记载原文
《三国志·魏书·贾诩传》:“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孤贫,好学不倦,举孝廉不就,遂为郎。后为董卓部将。”
《三国演义》相关章节亦对贾诩的谋略和生平有详细叙述。
贾诩,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不如那些英勇善战的武将或是治国安邦的贤相来得响亮,但他那独特的智谋与手段,却足以让人叹为观止。史书《三国志》中记载,贾诩“少时孤贫,好学不倦”,这短短的一句话,便勾勒出了他早年的生活轨迹。
想象一下,一个孤贫的少年,在艰苦的环境中却不忘求学,这本身就是一段励志的传奇。而贾诩的智谋,更是在这段艰苦的岁月中得到了锤炼。他不像那些身居高位、手握重权的人,能够轻易调动千军万马,但他却能在有限的资源中,运用自己的智谋,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三国志》中还记载了一则趣事,说是在董卓之乱时,贾诩为了自保,曾对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人说:“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这话一出,李傕、郭汜等人便如醍醐灌顶,决定起兵反攻长安。这其中的智谋与胆识,真是让人拍案叫绝。
然而,贾诩的智谋并非只用于自保或是助纣为虐。在曹操麾下时,他曾多次为曹操出谋划策,帮助曹操在乱世中立足。比如,在官渡之战前,贾诩便建议曹操利用袁绍的内部矛盾,采取分兵合击的战术,最终成功击败了袁绍。这一战,不仅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霸主地位,也为三国鼎立的格局埋下了伏笔。
贾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既能在乱世中保全自身,又能为国家出谋划策,助君平定天下。他的智谋与手段,虽然有时被人诟病为“毒”,但却不得不让人佩服。
好了,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和支持!您还想了解哪位历史人物的故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