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男孩为父亲买车,折射教育的可能、社会的多样|九派时评

19岁男孩为父亲买车,折射教育的可能、社会的多样|九派时评

00:00
02:44

近日,江苏连云港,男孩李潇用视频记录了自己为父亲买车的过程,许多网友纷纷点赞。多年前,李潇发现自己在电子竞技极具天赋,中考成绩不如意的他毕业后成为一名游戏代练,之后转型做电商。近日,19岁的他用积蓄为父亲买了一辆二手小轿车,“当年我做代练,身边的人都把我当‘反面教材’,父亲却一直支持我,还给我送了当时配置最高的手机,现在我把它改成能为父亲遮风挡雨的新伙计送给他。”

与其说是孩子孝顺,倒不如说是一段教育佳话。孩子当年想做游戏代练,只有父亲支持。父亲收到的新车,是给开明教育的一个回报,他的孩子并没有沦为笑话,相反人生过得还不错。

其实这个故事讲述的道理并不是“年轻人就该去打游戏”,而是教育应当为人生留有可能性。这让人想起一个曾经的热门网络话题——“被父母篡改高考志愿该原谅吗”。有不少网友曾分享经历,讲述自己如何在父母的巨大压力下选择了高考志愿,和这个新闻倒是可以对照着看,其实是两种教育思路的展现。

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即“有限理性”。即人所获得的资讯、知识与能力都是有限的,所能够考虑的方案也是有限的,很难去找到绝对正确和最优选项,也很难真正地为他人决策。家长从自己的认知出发,去为孩子选择一个自认为最好的出路,倒有可能是漏洞百出的。相反,尊重与支持,倒不失为在承认“有限理性”前提下的一个现实选择。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人们应当乐见这种故事。年轻人有更多实现价值的路径,家长可以更加包容、松弛与孩子相处,这一定是个更理想的社会图景。又何必动辄把人定义成“正面教材”“反面教材”,把人生路径限制得过于狭窄、逼仄?这个故事并非什么“成功学案例”,但它折射出了教育的可能、人生的宽广和社会的多样,可以带给人们一些更通透的思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