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三诊》 第7讲:闻诊

《中医三诊》 第7讲:闻诊

00:00
08:04

闻  诊

闻  诊:就是通过听声音,嗅气味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听声音:指分辨病人的言语、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变化以及咳嗽、呕吐等,脏腑病理变化所发生的异常声响,来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性质的诊病方法。

嗅气味:指嗅到与疾病有关的气味,包括病室、病体、分泌物、排出物。

闻诊——就是听声音

正常人声音:发音自然、声调和谐、柔和圆润;语言:流畅,应答自如,言与意符。

男声低而沉浊;女声高而清亮;儿童声尖利而清脆;老人声音深厚而低沉。

说明 宗气充沛,气机调畅。

语声指说话的声音

语声强弱

语声响亮有力—通常表现为  阳证,实证、热证; 

语声低微无力—通常表现为  阴证、虚证、寒证

语声重浊——说明外感风寒,或湿浊阻肺,

语音嘶哑

新病音哑失音——通常表现为实证(风寒、风热、痰浊);

久病音哑失音——通常表现为虚证(肺肾两虚)

语言错乱

通常表现为谵语、郑声、狂证、癫证。

呼吸

少气——通常表现为气虚证。气粗——通常表现为实热证。

哮喘

喘: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至鼻翼煽动,张口抬肩,不能平卧)。

哮:指喘+哮鸣音。


咳嗽——通常表现为肺气上逆。

呃逆、嗳气——通常表现为胃气上逆。


呃逆——通常表现为胃气上逆,从咽喉发出的一种不自主的冲击声,声短气频,呃呃作响。


嗳气——通常表现为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声响,其声长而缓。

嗅气味

正常状态下:脏腑功能正常,气血流畅——无特殊气味


异常状态下:脏腑、气血、津液病变——出现异常气味


气味酸腐臭秽——通常表现为多实热;


气味微有腥臭——通常表现为多虚寒


听声音与嗅气味往往被很多医生所忽略,或者爱于面子不好意思讲,很少从这方面去想。比方说,口臭、身体发出异味、乳癌后期发出的恶臭味,患者自觉口中有腥味,或咸、或甜、或血腥味等等。都是病灶的反应,所以,诊断时也必须要问清楚。

另外,在这里要提示各位,在学习中医时,多数都用四个字的成语结构表达,顺口溜,方便记忆,另一种是用二个字组合,意思不同,如:吐弄,吐是呕吐,弄是摆动,动来动去。掌握了这个规律就容易学了,但要咬文爵字的去领会理解,不清楚查字典就行,不能自以为差不多,否则会出现误解与误诊。希望接下来带着这个思路来听,理解领会其中的含义。

这一节就讲到这里,感谢你的收听、点赞和转发。下一讲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