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敏放卸任后,妙可蓝多还是蒙牛寻找新增长的希望吗?

卢敏放卸任后,妙可蓝多还是蒙牛寻找新增长的希望吗?

00:00
15:22

文|Tinney

5月9日,“妙可蓝多CEO反思股价大跌”登上热搜。

“去年我的财务报表不好,我也很难过,我们股票从84块钱跌到今天不到13块钱,几十亿身价没有了。”妙可蓝多CEO柴琇在一场活动上表示,“在这个过程,我也在反思,特别是去年业绩,就是因为供应链问题,成本上涨过亿”。

数据显示,2023年妙可蓝多营业收入约40.49亿元,同比减少16.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344万元,同比减少53.9%。

就在不久前,妙可蓝多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的财报,与一个月之前公布的2023年年报表现不同的是,今年一季度妙可蓝多归母净利润涨幅达70.63%,整体表现为“增利不增收”。

与财报同一天发出的,还有妙可蓝多更换董事公告。公告指出,卢敏放和郭永来因工作变动申请辞任,辞职生效后,将不再担任公司及子公司任何职务。

众所周知,此前几年卢敏放一直担任妙可蓝多大股东蒙牛的总裁,但在3月26日,蒙牛却突然宣布卢敏放卸任公告,如今仅相隔一个月,卢敏放又卸任妙可蓝多职务。

对于卢敏放的突然卸任,市场中不乏有观点认为是因蒙牛近几年增速放缓、业绩表现不佳的缘故。其中,收购后业绩迅速变脸的妙可蓝多最引人关注。

截至5月10日,妙可蓝多收盘价为14.39元/股,较2021年高点缩水超80%。2021年,蒙牛曾以29.71元/股的价格认购近30亿元,截至目前,仅这笔定增已浮亏近15亿元。

此前,妙可蓝多代表的奶酪业务一直被蒙牛视为新增长的突破点,但近几年妙可蓝多却陷入业绩增速疲软,2023年更是营利双降,被收购后也并未给蒙牛带来多大助力。

如今,妙可蓝多一季度终于再次实现净利润正增长,不知其能否保持盈利表现,让蒙牛再拾对奶酪业务成为新增长的期望?

01

奶酪业务,公司的“晴雨表”

作为奶酪市场的头部品牌,妙可蓝多的市占比在逐年增加。

根据凯度消费者指数家庭样组,在2023年中国奶酪品牌销售额中,妙可蓝多奶酪市场占有率超过35%,奶酪棒市场占有率超过40%。

但是,即便市场占比难有对手,妙可蓝多的业绩表现却并不乐观。被蒙牛并表的第一年,公司业绩直接营利双降,归母净利润腰斩。

有2023年表现不佳的业绩对比,今年一季度妙可蓝多反而归母净利润大涨。

不久前,妙可蓝多发布2024年一季度财报。据报告显示,公司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5亿元,同比下滑7.14%;实现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增长70.63%。

要知道,妙可蓝多上一次季度盈利实现增长还是在2022年第三季度,而营收则在2023年遭遇八年来首降。

从业务来看,妙可蓝多液态奶、奶酪和乳制品贸易的收入分别为8106万元、7.85亿元和823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0.38%、-3.28%、-35.80%。

三个业务中两个收入下滑,唯一正向增长的液态奶也仅是微增。对此,妙可蓝多在去年年报中就有指出:主要受宏观环境导致的市场变化影响。

不仅如此,妙可蓝多奶酪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83.05%。这表示公司较为依赖奶酪业务,营收结构较为单一,若奶酪行业出现较大环境波动,妙可蓝多的抗风险能力较低。

事实上,如今奶酪行业增速已经在逐渐放缓。

据浦银国际研报显示,中国奶酪行业零售2022年市场规模为142.94亿元,同比增长约9%,而此增速在几年前高达20%以上,对比来看下滑明显。

此外,在乳制品上,据尼尔森数据显示,此前三年乳制品全渠道收入分别同比上涨7.90%、-6.50%、-2.40%。映射到企业面便是业绩承压。整体而言,2023年国内消费需求呈现弱复苏趋势。

乳酪行业增速趋缓、乳制品行业全渠道收入下滑、再加上如今液态奶市场饱和,妙可蓝多的三个业务,都受制于市场的整体环境影响,此种背景下,妙可蓝多业绩承压明显。

02

降本增效,挤出来的利润增长

在妙可蓝多2023年年报中,公司归母净利润为0.63亿元,到了今年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就已经录得0.41亿元。仅今年一季度的利润就达到2023年全年利润的三分之二。

一季度利润的突然大涨,与妙可蓝多一年来实行的“降本增效”有一定关系。

实际上,在2023年下半年,妙可蓝多便大力推行“降本增效”,如今公司“三费”支出进一步得到降低。

今年一季度,公司销售费用从去年同期的2.48亿元下降至2.13亿元,同比降幅14.11%;管理费用从0.59亿元下降至0.51亿元,同比降幅11.87%。只有财务费用从负数升为0.07亿元,其原因为利息收入下滑。

整体而言,妙可蓝多的降本增效有一定的效果,但不可否认,公司22.42%的销售费用率仍不算低。

此外,公司研发费用也有所下降,从0.11亿元下降至0.1亿元。可以看出,相比于销售费用2亿多的支出,研发费用的投入甚至不到销售费用的一个零头,这也表示妙可蓝多存在“重营销轻研发”的问题。

这个问题,妙可蓝多存在已久。

2019年到2021年,妙可蓝多的销售费用从3.59亿元增长至11.59亿元,期间各年增长幅度高达75%、98%、63%。2022年,妙可蓝多销售费用放缓,但仍增加至12.19亿元,销售费用率25.24%。

2023年,在业绩双降的背景下,销售费用才有所消减,下滑至9.39亿元,同年销售费用率为23.19%。

而研发费用,除了2022年,其他几年的相关支出都不到5000万。

会出现这种情况,与市场本身的产品性质也有关。

一直以来,奶酪市场本身并没有什么技术壁垒,是一个准入门槛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的行业。而妙可蓝多依靠的,无非是先发优势和大力营销。

近年来,行业竞争者不断增加,在一个同质化严重的行业中,相比研发创新也玩不出花样的产品,用营销扩大市场份额的方式反而更适合妙可蓝多。

即便是在业绩双降的2023年,妙可蓝多依旧拿出总营收13.68%的资金用来打广告。就在不久前妙可蓝多的新品发布会上,公司高调宣布新品牌形象代言人为王一博。

柴琇表示:“我们在打造妙可蓝多的企业品牌护城河。”

得益于广告打得“响”,妙可蓝多也确实迅速在消费者心里扎下根基。

不过,加大营销也为妙可蓝多带来后遗症。

从核心盈利数据来看,妙可蓝多毛利率从32.69%上升到33.09%;净利率从3.35%上升到4.35%。虽然整体都有所增长,但毛利率和净利率的差距也相当明显。

不断加大营销的后果,就是净利率连续7年低于5%。也难怪公司营收明明突破40亿元,利润却常年在1亿元上下徘徊。

如今,妙可蓝多降低对销售费用的投入,利润自然凸显出来。

另外,在一季度报告中,还有一笔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264.5万元,也一定程度上粉饰了公司利润。

值得一提的是,妙可蓝多目前的短债风险也不小。

一季报中,公司短期借款8.89亿元,应付票据1.5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0.5亿元,短债合计10.89亿元,但同期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为10.11亿元,无法完全覆盖短债规模。这表示妙可蓝多或许存在流动性风险及偿债风险。

但妙可蓝多背靠蒙牛,有如此粗的“大腿”在,似乎也不用担心。

03

蒙牛成最大“韭菜”

蒙牛是妙可蓝多的“大腿”,但蒙牛对妙可蓝多的这笔投资却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自常温液态奶市场进入增长封顶、市场饱和的状态后,蒙牛一直在寻找新增长的突破点。

此前几年,在卢敏放带领下的蒙牛,一度将以妙可蓝多为首的奶酪业务,视为有机会成为蒙牛第二个百亿板块的业务,奶酪业务也顺理成章成为蒙牛最重视的第二增长曲线。

早在2020年,蒙牛就出资2.87亿元购买妙可蓝多5%的股份,顺利成为妙可蓝多股东,后又出资4.58亿元增资妙可蓝多子公司吉林科技。

彼时的妙可蓝多,业绩连续四年保持高增长,营业收入从2016年的5.12亿增至2020年的28.47亿,俨然一颗冉冉升起的“奶酪”新星。同时,其财务状况也出现问题,亟需一位“白衣骑士”救急。

据传言,妙可蓝多曾接触过伊利,但伊利透露的意思是要自己干,此时,蒙牛抓住时机,与妙可蓝多达成合作。

或许在当时的蒙牛看来,如果自己在奶酪市场从头做起,则需要一系列布局,并要面对越发激烈的竞争,而当时市场已经有妙可蓝多等实力较强的玩家。相比之下,直接拿下已经在奶酪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在消费者面前混到眼熟的妙可蓝多,似乎是个更好的选择。

2021年,蒙牛再次出资30亿元定增妙可蓝多,持股比例也上升至28.47%,一跃成为第一大股东。

直至2023年底,蒙牛经过多次增资,已经手握妙可蓝多36.43%的股份,远超妙可蓝多创始人柴琇14.81%的股份。自此,蒙牛成功将妙可蓝多收入麾下。

在此期间,内蒙蒙牛和蒙牛乳业还分别出具了《关于进一步避免同业竞争的承诺函》,承诺将奶酪和相关原材料业务注入妙可蓝多,妙可蓝多则通过资产处置等方式退出液态奶业务。

这表示,蒙牛将奶酪业务的希望全面交给了妙可蓝多。

但估计蒙牛也没想到,在收购妙可蓝多后,妙可蓝多业绩会突然开始变脸。

数据显示,妙可蓝多营收增速在2020达到历史最高峰63.2%后,便开始断崖式下滑。2021年妙可蓝多增速下滑至57.31%;到了2022年,直接只剩个位数7.84%;2023年甚至降至负数。也是这一年,妙可蓝多被并表进蒙牛。

与此同时,奶酪行业迎来竞争白热化。除了常温奶老牌巨头伊利,外资品牌百福吉和乐芝牛,像是妙飞、奶酪博士等新品牌也迅速冒头,加速进场瓜分市场份额,妙可蓝多也被迫卷入价格战。

奶酪行业的增长红利逐渐消退,市场从蓝海变为红海......

据市界报道,一位接近蒙牛的人士表示:“蒙牛内部在想办法,全力以赴救妙可蓝多。”

一场收购案,蒙牛买回来一个“包袱”,估计蒙牛心里也是五味杂陈。

业绩上,妙可蓝多未能提供蒙牛多大助力,蒙牛重视的第二增长曲线妙可蓝多也未能撑起,为了这笔收购,蒙牛更是投入大价钱导致商誉激增。

如今,一度看好妙可蓝多和奶酪业务的卢敏放已经卸任,未来蒙牛是否还会将妙可蓝多代表的奶酪业务作为突破新增长的“利剑”,仍不好说。

而妙可蓝多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减少营销支出后该如何保证市场份额优势,通过压缩费用支出、降本增效得来的利润增长,又能维持多久?

点击小程序 即可报名第二届全球品牌节

扫码二维码

商务合作微信

扫码二维码

媒体合作微信

- 推荐阅读 -

内生力量·直播对话:全棉时代 | 橘朵 | 牧高笛 | ffit8 | 永璞咖啡 | Babycare | 联合利华、联合U创、FOH希望树、effortless、Pinpoint

2023投融资数据追踪: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2022复盘—焙 | 2022复盘—美妆个护 | 2022复盘—咖啡 | 2022复盘-卤味

2024投融资数据追踪:1月 | 2月 | 3月 | 4月

品牌对话:追觅科技 |水獭吨吨 |黑米先生| MAIA ACTIVE| 欧莱雅中国 | 榴芒一刻 | 本味鲜物 | 连咖啡 | 爸爸糖 | 奶糖派2 | 像素偏移| 鼓励发条| A Time | 参半2 | KataWorld | 毛星球 | 叁两山 | JOVS | Cutelife | 解你 | memore | 新零 | 参半1 | 超级猩猩 | 清泉出山 | 奶糖派1|永璞咖啡 | 梵誓 | 花西子 | 样子生活 | 威斯格

看赛道:巨星传奇与T97 | 连锁小吃 | 连锁咖啡 | 暖饮 | 即饮咖啡 | 轻食 | 零食炒货 | 日式快餐 | 卡牌 | 临期市场 | 低温酸奶 | 植物基 | 养生饮品 | 小宠经济 | 国货香水 | 预制菜3 | 美妆集合店 | 方便速食 | 内衣 | 国产粮|露营|预制菜2|新茶饮2 | 线下餐饮 | 柠檬茶 | 茶叶 | 气泡果汁|扫地机器人 | 健身 | 植物肉 | 低度酒 | 咖啡 | 调味品 | 茶叶 | 口服美容 | 汉服|宠物| 男性美妆 | 陌生社交 | 口腔护理 | 防脱 | 椰子 | 无性别 | 国风 | 燕麦奶|虚拟偶像 | 美妆 | 线下餐饮|咖啡 |中式烘焙|啤酒|轻食|宠物营养 | 果酒 | 果汁 | 小家电 | 新茶饮 | 速食 |咖啡上海战 | 滑雪 |功能性饮料|睡眠市场|预制菜 | 滑雪2 | 美容仪 | 卤味 | 柠檬茶

品牌观察:卫龙 | 江小白 | Tims中国 | 文和友 | 观夏 | 鸳央咖啡 | 蜜雪冰城2 | 茶颜悦色 | 元气森林 | 优时颜 | 好望水 | 泡泡玛特 | OATLY | ChaLi茶里 | 自嗨锅 | 可口可乐 | 奈雪的茶 | 泡泡玛特 | Innocent | 农夫山泉 | 王饱饱 | 钟薛高 | 三顿半 | 喜茶 | 参半 | 元气森林 | 蜜雪冰城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