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3 千年漫步】 千年并肩一樽酒

【2024-05-13 千年漫步】 千年并肩一樽酒

00:00
15:33

    人生海海,天地缓缓,酒中仙,人间客,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少年仰羡,知己推杯,引弓如满月,剑下展万花,千年并肩一樽酒,何时重与细论文。
    大家好,我是主播xxx,很高兴在一周一度的千年漫步与各位邂逅,欢迎您收听本期栏目。

“唉,我何时才能写出太白这样洒脱飘逸的诗文?”杜甫放下手中笔墨,书案上呈着李白的诗集,身前是数张未写满便已被揉皱的诗稿。
    深觉烦闷,杜甫缓步至屋檐之下,大唐盛世繁华,文采斐然之人比比皆是,而他通读古今,最仰慕欣赏的是李白所作。
何其有幸,与他共生于同一个时代,亲眼所见其才华洋溢为大唐添一缕浓墨重彩:又何其哀默,钦敬而不得见,费劲笔墨却仿不出其半分风姿绰约。
他的诗文过于沉重,那份狂傲的飘逸,豪迈健笔终究是天上月。
杜甫没想到的是,天宝三载夏天,李白至东都洛阳,杜甫与其相遇。
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领。两人一见如故,平等互敬,建立深厚友情。
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会面,访道求仙。
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
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
意气相投,一见如故,荒芜尘世,不失繁华,天真快味,诗酒清欢,快意江湖。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天宝四载,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
“子美,你这弓箭射得真漂亮!可谓是引弓如满月,发矢如流星啊。”李白随手挽着剑花,张芦苇荡漾间眺着远方山林绿波随风飘动。

杜甫擦擦额间的汗,少见地活泼少年风气:“太白兄的剑术才是精美绝伦,如诗如画,应是谪仙人!”
李白收剑入鞘:“若论诗,子美的诗沉郁顿挫,多意民间疾苦,忧国忧民之心可见一斑。”
杜甫略微一怔,想起年少时地向往,又是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来。
“我却也记得,你年轻时写过一句“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当真畅快至极,意气风发!”
杜甫抬头望向今生期遇的欣赏,却是欣喜之余多了几分哀思:“可如今我却是写不出这样的豪情壮志了。”
李白一把揽过他的肩,剑弓相击的轰鸣声正如二人间的共鸣。
“子美不能为我之飘逸,我亦无法为子美之沉郁。如此差异,在我看来,不是隔阂,正是我们更加欣赏对方,视彼此为知己的原因。”
夕阳渐下,酒壶碰撞倾斜出一抹金色的红。
在饮酒赋诗之外,二人又讨论了炼丹求仙,而且共同访问了兖州城北的隐士,同去济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
除此之外,身为文人墨客的两人自然还互赠诗篇。
杜赠李的诗说:“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李赠杜的诗说:“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但自此之后,两人再也没有见面。
许久未见的老友,失去彼此消息时,一个落魄潦倒,徘徊于秦州,一个下狱定罪,又逢流放。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杜甫连着三夜都梦见了李白。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干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梦见你踏月而来,又匆匆如风离去,还与我说相会一场,很不容易。江湖上多险恶,总担心你船只失事坠身水里。
出门时,你还挠挠白头,回头对我说自己好像辜负了平生壮志京都里大官们冠盖相续,唯独你失意憔悴。谁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将老之身反被牵连受罪。千秋万代的声名,也不过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看着斯人拂衣忽归去,只影干山里。种种心绪,只在回头一句“你多保重”化为雨雪散去。
杜甫愤然感慨,繁华长安,熙熙攘攘鼎盛繁华,却容不下一个伟大的诗人,让斯人独自憔悴。
安史之乱李白入狱,这时押送李白的正是已经成了小有名气将领的高适。李白试图向高适求救,高适却对此视而不见。更有甚者许多曾和李白一同喝酒的朋友在这时对他落井下石。
李白一生酒脱交友无数,最后为他请情的人只剩下了寥寥几人。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杜甫,他一直牵挂着李白,在同样颠沛流离的日子里,在对李白杳无音讯的挂念中,他为李白写下了许多许多首诗,不管其他人对李白如何评价,杜甫一直都相信着李白,从始至终,他都一直站在李白这边。
少年意气相结,洒脱云游相伴,最终物是人非,在“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年岁,听闻噩耗传来,谪仙自月上陨落,落入沧海。
子美终其一生总是在追寻太白的踪迹,这两个人性格相差甚远:李白豪气,爱喝酒舞剑作诗,他短暂做官的生涯最后是被皇帝请走的:子美年少时确实意气风发,而他更在意民问疾苦。
太白的盛世,子美的乱世,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互碰撞迸发出灿烂辉煌的大唐文化。太白是仙,子美是圣。怀天地者为仙,怀万民方为圣。
但诗仙是仙,他终究不是那寥寥几笔困于纸上的画中人,他不会屈居于这个长安,整个大唐有太多地方值得他去走,去看,从中原大地到塞外边疆,让“李太白”这个名字享誉整个大唐。
元夜灯火阑珊,绿蚁微焙,杜甫不胜酒力醉于茅草屋中,半梦半醒间如见故人。恍若当年洛阳,与君话诗章。
子美步趔趄,扶墙而立,欲取笔墨,无可成诗。轻叹一声,转身取下一张弓,拉满撤手空弦霹雳,如泣如诉
    希冀是上天读懂此思,赠天宝四载重逢一场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
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
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
    梦中太白身型渐隐,子美一阵心痛,再不眷恋这冰凉世间,一把追随太白扶摇而上乘风归去,消失在了天地间。
肆意潇洒的李白就像杜甫深夜辗转难眠时从窗口透进来的月光除君一身风华骨,天下谁人再白衣。
他是被浪漫下凡的谪仙,他心中有朗朗天地自由自在,赏遍山川美景,傲骨飘逸。
他是孤独流离的人间客,他心中有黎民百姓心怀大志,坐于生灵涂炭,暗自哭泣。
    这样不同的两个人,是知己,是惺惺相惜,是盛唐和末唐的风华与衰落,是我大中华特有的诗人风骨。

是驹齿未落的憧憬,是意气风发的欢喜,是风华正茂的相惜,是桑榆之年的追忆。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焰长”千百年后世人将李白杜甫并称也算圆满

我是主播xxx,代表编辑部南榆,感谢您的收听,欢迎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