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老剧场的传奇 - 兰心大戏院

6-老剧场的传奇 - 兰心大戏院

00:00
05:51

大家好,这里是黄浦最上海有声电台,我是兰心大戏院的倪建。今天就让我带大家一起走进这座上海开埠至今历史最悠久的剧场之一,兰心大戏院。

在清光绪三十三年的一个春阳明媚的日子,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了话剧《黑奴吁天录》,这场新剧的演出标志着中国话剧的开端。坐落在茂名南路57号的兰心大戏院,周围宾馆林立,与花园饭店、锦江饭店、新锦江大酒家相毗邻,交通十分便捷。这座具有典雅欧式建筑风格的戏院,不仅是中国最早的欧洲式剧场,更是上海的文化地标。从1866年的木结构,供上海英国侨民剧团使用,到1871年的火灾后的重建,再到20世纪20年代的改建以放映电影,兰心大戏院的历史厚重而辉煌。

兰心大戏院原名Lyceum Theatre,后来思想家王韬将其音译成:兰心,以此来比喻艺术如兰花般高雅纯洁,故而得名兰心大戏院,三代兰心大戏院薪火相传,承载着上海的城市记忆。

1866年,“浪子”和“好汉”剧社合二为一,组成“上海西人爱美剧社”(AmateurDramatic Club of Shanghai,简称A.D.C.),并集资在圆明园路、诺门路(今香港路)口创建木结构的剧场,取名“Lyceum Theatre”,是中国第一座西式剧场。18713月,一场火灾结束了第一代兰心大戏院的历史。

1872年5月,A.D.C.剧社在博物院路买下一块地皮,重建兰心大戏院。第二代兰心大戏院于1874127日开幕。1907年,国内成立的第一个话剧团体——春阳社就在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了《黑奴吁天录》,戏剧家欧阳予倩将此誉为“话剧在中国的开场”。

1931年25日,第三代兰心大戏院在蒲石路迈尔西爱转角(今长乐路、茂名南路)落成,以演戏剧为主,兼演舞剧、歌剧、戏曲、音乐会等,演出内容中西合壁,精彩纷呈,是时髦的代名词,在当时的上海独领风潮。

抗战时期,《洪宣娇》《文天祥》等剧目将救亡图存、齐心抗敌的精神烙印在兰心的舞台上;1945年,蓄须明志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抗战辍演八年后首次复出,在兰心大戏院演出昆曲《刺虎》。

1959年,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从兰心的舞台飘扬到了全中国。

2020年,兰心大戏院整体修缮保护工程启动。这次修缮严格遵循旧时风格,按照老图纸“经典复刻”。剧院观众厅圆穹顶,是兰心的标志性部位。这次修缮还对观众厅设施全面升级——座位数从681个增加到702个。穿孔吸音板的声学效果也提升了整体的观剧体验。如今剧场内的主色调是红色,这一抹红,像是老照片里的玫瑰,又似高脚杯里的红酒,它有一个新名称——“兰心红”。

上海的剧场,是能够反映上海作为现代化国际都市特征的场所,这其中兰心大戏院是一扇窗,演剧的欧风就从这里吹入上海。兰心大戏院的定位是以喜剧剧场为主,与上海国际喜剧节和上海滑稽剧团深度合作联动,作为演艺大世界·上海国际喜剧节系列板块“吉本喜剧周”演出场地合作方实现了演出内容的全面升级,今年下半年也在策划与国内外知名喜剧剧团开展深度合作。

近百年过去,兰心依然屹立城中,与上海同呼吸、共命运,在这个最初也是最新的空间里涅槃重生,再续辉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565456tgb

    一起侃大山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