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远东第一大剧场 - 天蟾逸夫舞台

7-远东第一大剧场 - 天蟾逸夫舞台

00:00
05:44

大家好,这里是黄浦最上海有声电台,我是上海天蟾逸夫舞台的胡喆。人间皆是浪漫,艺术永不落幕。对于上海的戏迷观众而言,福州路上的这座戏院有着特别的意义。它的造型典雅,年代悠久,历史上的京剧大家,几乎都曾在此登台献艺。它便是沪上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戏曲专用剧场,京剧演出的执牛耳者,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今天就让我带大家一起走进百年天蟾的故事。

位于上海人民广场东首的福州路云南中路口,坐落着上海最富盛名的戏曲演出场所之一,天蟾舞台,如今名为“天蟾逸夫舞台”。有意思的是,天蟾舞台其实还有着新老之分的说法。老天蟾位于二马路,现如今的九江路湖北路路口,七重天大厦的所在处。当时的南京路,已有远东第一商业街的美誉,舞台坐落于此,可谓占据了黄金地段。1916年,原丹桂第一台的老板许少卿与人拆伙后另立门户,租下了这处剧场,为压倒当时风头正盛的丹桂第一台,便以“月精蟾蜍折食月中桂枝”的典故,将剧场命名为天蟾舞台。后因许少卿耗尽家资,最终只得将经营权卖与有青帮背景的“江北大亨”顾竹轩。顾竹轩接手后,聘任麒麟童周信芳挂头牌,推出《封神榜》等连台本戏,红极一时。

而“新天蟾”则始建于1921年,由英籍建筑师设计,施工方为当时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地基基础设施公司康益洋行。整栋建筑位于人民广场历史风貌区内的福州路,也就是当时的四马路。整体建筑为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屋顶呈拱形,覆盖整个观众厅。共设3917个座位,成为当时上海新式剧场之最。竣工时名叫大新舞台,并于192627日正式开业,启幕后的大新舞台上海滩名流云集,南北京剧名家纷纷在此登台,一时盛况空前。

同年11月,梅兰芳、王凤卿、李万春等南下在此献艺。当时,卖一场满座收入可够黄金五十两之高。可即便如此,“大新舞台”仍因经营无方几次易主改名。直到1930年,永安公司要收回老天蟾所处房产改作它用。顾竹轩便收购位于四马路的大新舞台,当时名为“天声舞台”。他将天蟾招牌移来至此,成为了新天蟾,也就是如今的上海天蟾逸夫舞台。

无论是“老天蟾”还是“新天蟾”,南北名伶巨匠都对这个魅力无穷的舞台情有独钟,以至于梨园行有“京角儿不进天蟾不成名”的说法。麒麟童周信芳长期驻演天蟾,推出《封神榜》《鸿门宴》《明末遗恨》等一系列重要作品。“四大名旦”中的荀慧生“白牡丹”19岁在天蟾一炮而红。迁居上海后的梅兰芳更是把天蟾舞台作为新剧基地,推出《抗金兵》《生死恨》等弘扬民族精神、反映百姓疾苦的作品。

1977年以后,一度成为沪剧的主要演出场所,还演过越剧淮剧 扬剧 川剧 河北梆子等地方剧种。1986年,剧场恢复天蟾原名,不久后,在上海市政府投资以及香港邵逸夫等热心京剧人士的捐助下,保留了建筑的门厅部分,对观演舞台区域进行了扩改建,并命名剧场为“天蟾京剧中心逸夫舞台”,于1994年重新开业。

2018年,天蟾逸夫舞台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修缮,在充分尊重建筑历史风貌的基础上,不仅还原了1920年代的天蟾老建筑门楼外观的外貌,更赋予了这座经历过百年风雨洗礼的传统剧场,顺应时代的技术理念。金色的剧院招牌“天蟾”二字,是著名书法家谢志柳身前手书。观众大厅的水磨石地面以及复古水晶吊灯,营造出浓厚的庄重富丽之感。

如今的天蟾逸夫舞台仍坚持以京剧演出为主的戏曲专用演出场所的定位,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不断开拓演出市场,续就“天蟾”品牌辉煌,为上海打造亚洲演艺之都,以及上海“演艺大世界”建设,贡献力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