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做人做事的七大法宝

016:做人做事的七大法宝

00:00
15:16

大家好!我是张其成。上一讲我们学习了第八章前一部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提出了“上善若水”的伟大命题,然后展开论述,例举水的三种功能:“利物”“不争”“处众人之所恶”。那么水的“上善”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老子在第八章的第二部分一连用了七个“善”字,讲了水的七种德行,那就是:“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下面我就对“七善”一一进行解释:

首先是“居善地”,居住善于选择地方,“善”解释为“善于”。也就是居住在善地,水选择最好的地方就是低处。人总是喜欢往高处走,把高处当作“善地”,讨厌低处;而水却喜欢低处,把低处当成“善地”,偏偏要选择人们所讨厌的地方。这体现了水的不争、谦卑的精神。水能够养育万物,它的功劳最大,但是它却不与万物相争。我们要向水学习,低姿态,高境界。越把自己放得低,其实你人格就越高。当代有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就说过企业要学会不争,不要企图吃掉别人,不去寻求垄断的机会,只有共赢才能可持续发展。

第二是“心善渊”,心善于深沉包容。水是有心的,水具有大海、深渊一样博大、深沉、清澈的心胸。河上公注:“水深空虚,渊深清明。”水宽广无边,能容纳万物,水具有最大的包容性。无论是清澈还是污浊,都能包容。我们在河水里洗衣服,水把不干净的东西清洗掉,自己还是那么清澈而悠然。不仅自己纯洁,还能洗涤污浊。人要效法水,要开阔自己的心胸,学会包容,做到自己心地纯净,并且使别人清洁,净化人的心灵。

第三是“与善仁”,这三个字《老子》帛书乙本作“予善天”,意思是水滋润万物像天一样功遂身退。按照通行本“与善仁”的解释是说水待人接物善于仁爱,水是仁爱的,具有女性温柔、慈爱的特性,水的仁爱是一种母爱。水总是无私地滋润万物,好像母亲的乳汁哺育我们成长。水是生命之源,无论是地球还是人体,水的含量都是最高的,水以她的慈爱孕育了地球、万物和人类。爱是人性中最耀眼的光芒,我们要向水学习爱的能力,学会关心、尊重和信任,学会付出和奉献,让别人感到温暖和幸福。

第四是“言善信”,言语善于诚信,言语的“善”表现为真实、诚信。水会言语说话吗?会的,水流动的声音就是它的语言。声大水大,声小水小,你听到水发出哗哗的声音时,就是发大水;你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时,肯定是在滴水。绝不会声大水小,声小水大。水的言语是常人听不懂的,一般认为“言善信”和后面的三个“善”都是采用拟人化的说法。其实水也是有生命的,水是在用流动的声音说话,真实不虚。反而是我们人类有的人却是言行不一,所以佛家提出五戒十善,其中口业有四种,也就是不两舌(不说两面三刀的话)、不恶口(不说粗鲁恶毒的话)、不妄言(不说假话)、不绮语(不说花言巧语)。

第五是“政善治”,“政”马王堆帛书甲乙本作“正”,《说文解字》说:“政者,正也。”“政”和“正”两字相通。“政善治”是说为政善于治理。这个“治”字说得太好了,中国人说“治理”,西方人说“管理”,一字之差,却反映了中西方管理的不同,“治”字从水,“管”字从竹。说明中国人重视水性管理——柔性管理,西方人重视刚性管理、阳性管理。两者当然都不可或缺,但治理是更高一级的,是“道”这个层面的。“治”字反映了水的顺势而为,水的流动总是顺着地势走的,地势高了它就往高处流,地势低了它就往低处流,总是在不断寻找前进的方向和路径,说明水具有高度适应性。这一点给我们现代的管理者深刻启发,比如企业的发展一定要符合时代发展趋势,要及时调整,顺势而为,同时要学会柔性管理,尤其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第六是“事善能”,做事善于发挥才能。在万物中,水的才能是最强的,水的能量是最大的。水滴石穿,水可以把石头给滴穿,而石头不可能把水斩断。把石头一撤掉,水又天衣无缝地合起来,这叫“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水无孔不入,渗透性极强。水遇到障碍反而能激起百倍努力,激发出巨大潜能。水安静时犹如明镜,发怒时势不可挡。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水可以搬运泥沙、侵蚀岩石、改变地表形态……水最善于变化,水的变化是任何事物当中最大的,水可以变化出三种形态:液态、气态和固态。水结为雨雪,化为云雾,凝固成冰,蒸腾为气,上至九天之上,下至地球之底。但无论变化多大,终究不会失去自己的本性。水分子永远不变,本质永远不变,既具有多变的变通性,又具有不变的原则性。水最好诠释了《易经》变易与不易的辨证关系。所以我们在做人做事做管理时要向水学习,既坚持原则,又要学会变通,不能墨守成规,要善于变易创新。   

第七是“动善时”,行动善于掌握时机。水怎样把握时机?你看水涨水消、潮起潮落,都是顺应不同季节、不同时令而动的,绝不会违背时令。一般来说春天河水逐渐增多,到夏季进入汛期,秋天河水开始减少,到冬季进入枯水期。再比如钱塘江潮水,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最大,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三天中秋时节是观潮的最佳时间,而农历每月初(初一到初五)与月中(十五到二十)都会有大潮。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永不变化。以致于千古第一大文豪苏东坡晚年一首诗破天荒地前后两次重复提到“庐山烟雨浙江潮”。老子早就发现水的顺时而动的特性,总结出“动善时”的规律,这也体现了中国人重视时间超过重视空间的价值取向。我们做人做事也应该学习水的“动善时”,我在《黄帝内经》里特别讲解了“四季养生”的道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只有顺应天时才能保持机体与自然的平衡,让身体得到康养。

老子的“七善”其实揭示了水的七大特性,我把它概括为谦卑性、包容性、慈爱性、真实性、适应性、变通性、顺时性,这七大特性反映了水是有灵性的,万物有灵,诚不可欺。水的七大特性正是我们做人做事的七大法宝!

最后老子总结说:“夫唯不争,故无尤。”正因为不和万物相争,所以没有过失。“尤”商代甲骨文就有这个字,字形是“又(手)”上加一短横,这一短横就像是长出来的疣瘤,也像多出来的指头。疣和多指在人体是多余的、不正常的,所以引申为过错、过失。“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将水的最大特性概括为“不争”,要想没有过失,就要“不争”。

这一思想深深影响了历代统治者,古代有多位皇帝给《老子》做注,对这一章的解释各有特色,比如唐玄宗李隆基说以水性接近于道做比喻是为了阐明“至人上善之功”;宋徽宗赵佶从水能化成雨露、霜雪、江河、泉海是说明水有滋养万物之性,没有谈论到人。明太祖朱元璋认为这是老子教导人要行道养性、修德行仁、利人济物。“善人效之”。清世祖顺治皇帝福临则关注水的“不争”。对“上善若水”的不同解释反映在他们的治国方略上,形成治国风格的不同。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怎样做才符合天之道呢?请听下一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朮强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 易知姐姐_安徽典读会

    水有七善,万物有灵,诚不我欺。

  • 知非lyu梦菲

    水是有心的。它具有博大 深沉 清澈的心胸

  • 谦谦君子92

    要向水学习,居住在善地,即放低心态,做到不争和谦卑;要心胸开阔,学会包容,先自己心地纯净,后可使别人清洁,净化人的心灵;要学习爱的能力,学会关心、尊重和信任,学会付出和奉献;说话要善于真实、诚信;要符合时代,及时调整,顺势而为,学会柔性管理;要抓住本质、坚持原则,善于变通、善于创新;要抓住时机,顺时而动。

  • 知非lyu梦菲

    老子的“七善”其实揭示了水的七大特性:谦卑性、包容性、慈爱性、真实性、适应性、变通性、顺时性,这七大特性反映了水是有灵性的,万物有灵,诚不可欺。水的七大特性正是我们做人做事的七大法宝!

    AI小书童 回复 @知非lyu梦菲: 哟小主人说的太好啦~小书童听的双眼都亮了呢,不愧是名言警句,一语道破人生哪呀

  • 王文贤_n6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