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讲:《故都的秋》

语文试讲:《故都的秋》

00:00
08:09

关注公众号:一起考教师,2月22日21:05免费领取试讲稿,配合音频练习更轻松

关注喜马拉雅起考教师,每晚21:00名师亲声示范招聘面试演练+教案


故都的秋》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悟故都的秋“静”、“清”、“悲凉“的意境,鉴赏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品味课文中精到细腻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体会意境,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及掌握运用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通过描写故都秋色所流露出来的的深远忧思和孤独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意境。

教学难点:学习用深远的忧思和落寞的悲凉来颂秋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歌曲导入:播放张智霖歌曲《片片枫叶情》,感受秋意,营造情感氛围。

2、初读梳疑

A.自主探究:

(1)课前搜集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水平。

(2)名家范读:初步感受写景抒情散文的感情基调

(3)内容: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

(4)情感:画出喜欢的优美词句,记录你的感受

B.检查反馈

(1)字词关:重点强调“椽、落寞、点缀、细腻、颓废、萧索”等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2)内容:在对故都北平的秋景“静”、“清”、“悲凉”的细腻描摹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

(3)情感:把喜欢的优美词句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目的】初步感受故都的秋,了解学生的感受能力与兴趣所在。

3、析读课文,质疑问难

总写(1-2)

(1)北国的秋天具有怎样的特点?(清、静、悲凉)

(2)江南的秋天具有怎样的特点?(慢、润、淡、多雨少风、看不饱、尝不透)

(3)在总写这一部分,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对比,将北国秋天同江南秋天对比,突出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

(4)你体会过这两种不同风格的秋天吗?说说你的感受。

(5)带着感情,来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分写(3-12)

在分写这部分,作者一共描绘了几幅画面?(秋晨静观、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果奇景)

清晨静观

(1)在第一幅图画中,作者是怎么体现秋天的“静”、“清”、”悲凉“的?

     静:驯歌的飞声、静对蓝朵   清:碧天   悲凉:破壁腰、蓝朵、秋草

(2)“漏下来”换成“照过来”、“射下来”,可以吗?

秋槐落蕊

(1)在这幅图画中,作者是怎么体现秋天的”清“、”静“、”悲凉“的?

     清: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

     静: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其气味也没有,只能感触一点点极为细致柔软的触觉。

     悲凉: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

(2)作者不写槐树的高大挺拔,不写槐树的茂盛健壮,却只写早晨槐树落蕊,有什么用意?

秋蝉残鸣

(1)你知道蝉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寓意吗?

(2)秋蝉具有怎样的特点?(衰弱、悲凉)

(3)作者写秋蝉的残鸣,有什么特殊的寓意?

秋雨话凉

(1)北方的秋雨具有怎样的特点?(奇、有味、像样)

(2)为什么说北方的秋雨奇?有味?像样?

(3)你喜欢秋雨吗?谈谈你对秋雨的感受。

(4)都市闲人和秋雨的看似关联不大,能否删掉?(不能,增添生活气息,展现出一种恬淡的情趣)

秋果奇景

(1)秋天的果树具有怎样的特点?(清、悲凉)

(2)秋天本是收获的季节,而眼前的果树却是一片奇景,作者是怎么体现这种悲凉的呢?

(3)清体现在哪里?(颜色上,不是大红、不是深红,而是淡绿微黄——红完)

A.作者为什么会喜欢“静”、“清”、“悲凉”的秋景?(从作家个人人生经历、时代特点、作家审美追求三方面作答)

B.本文是写景文,为什么在12段插入对写秋诗文的议论?

总写(13-14)

(1)本文主要是写北国的秋天,为什么开头和结尾都要写道南国的秋天?能否删掉?

(2)秋味不是一种体会,作者为什么用四组饮食进行对比?

4、新授品读

1、这篇文章文质兼美,你认为是什么促成了这种美妙的境界呢?

2、秋天既然作者如此“静”、“如此”清“、如此”悲凉“,作者是颂秋,还是悲秋?

(文中秋景融入了作家情的眷恋,对故都秋的向往,而作家的主观情感中又有秋的落寞,而且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所以作者对故都的秋实一曲悲凉的颂歌)

5、小结:文章

    《故都的秋》是一篇颇具特色的散文。“清、静、悲凉”在小院中每座低矮的破屋内外;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中;在秋雨的每一个雨点中;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也在那故都闲人充满了京腔的互答声中。作者心中的“悲凉”已不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心中有秋,笔下才有秋。

    我们仿佛和郁达夫先生共同品尝了一回老北平的大碗茶,齿颊留芳,清爽宜人;又仿佛是听完了一曲字正腔圆的京剧清唱:余音绕梁,不绝如缕。

6、课上拓展

改写剧本,小组表演:以第一人称北国之秋的口吻,像大家介绍自己

7、课下延伸

(1)口语交际:背诵自己喜欢的片段,配乐朗诵

(2)写作练习:写写你眼中的秋天。

(3)采集标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秋韵“画册。

8、板书设计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Alian__flghting

    老师 小学语文的试讲 就这几节吗 在哪里还可以听到你的其他课?

  • 听友121884529

    讲的真好,好生动的

  • 听友187555408

    老师,考试的时候可以看文章试讲吗?

  • 三月sunshine

    你好,是有必要所有的课文都去了解吗,时间紧迫该怎么安排呢

    一起考教师 回复 @三月sunshine: 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需要了解,你可以跟随我们的音频,或者关注一下我们的APP,里面有老师会总结规律,适用于大部分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