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7世界军事百科全书第三十六集2024-5-4

17-77世界军事百科全书第三十六集2024-5-4

00:00
32:04
36德波战争
德波战争是法西斯德国对波兰的侵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从法西斯德国方面来看,推翻波兰政府和奴役波兰人民是这次战争的目的。法西斯德国企图通过夺取波兰来改善自己的战略地位,补充军事经济资源,建立袭击苏联的基地。从反对法西斯德国侵略的波兰人民方面来看,这次战争带有正义性质。1939年3月21日,德国最后通牒波兰,要求它把但泽割让给德国,并且把在“波兰走廊”建筑公路、铁路的权利也转让给它。波兰拒绝了这些要求。4月3日法西斯德军最高统帅部下达关于制定对波作战计划的指示。4月11日希特勒签署了关于备战的训令。

根据这个训令,拟定了战役计划。这个战役计划规定德国武装力量突然入侵波兰,其目的是破坏波武装力量的动员与集结。一方面从西里西亚,另一方面从波莫瑞和东普鲁士实施向心突击,其任务是歼灭位于维斯瓦和纳雷夫河以西的波军主力。法西斯德军指挥部为袭击波兰预先隐蔽地展开了军队集团。在波莫尔和东普鲁士集结了由21个师编成的“北方”集团军群。在德国西里西亚和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展开了由33个师编成的“南方”集团军群。
这两个集群分别由第1航空队和第4航空队担任配合。若把对付波兰预备队考虑进去,总共集中了62个师,160万人,2800辆坦克、6000门火炮和迫击炮,约2000架飞机。地主资产阶级的波兰政府在法西斯德国进攻的威胁面前了1939年3月与英法结盟。在人数和装备方面波军较之法西斯德军大为逊色。波兰为反对侵略者可以出动39个步兵师、11个骑兵旅、3个山地步兵旅、2个装甲摩托化旅、近80个民防营,共约100万人、220辆轻型坦克和650辆超轻型坦克、4300门火炮和迫击炮、407架作战飞机。在波兰海军的编制内有16艘战斗舰艇和辅助船只。在战斗行动开始前,波兰武装力量的动员和展开尚未完成。波军指挥部在防御地区展开了24个步兵师,8个骑兵旅、1个装甲摩托化旅、3个山地步兵旅和56个民防营。在战争初期波军仍在继续展开。波军总司令部计划进行战略防御,阻止敌人,为英法联军准备进攻赢得时间,而在以后根据形势采取行动。波军主力沿德波边境展开。
在北边占领防线的是“莫德林”集团军、“维希库夫”战役集群和“纳雷夫”战役集群;在“波兰走廊”是“波莫瑞”集团军;在波兹南省西部是“波兹南”集团军。“罗兹”集团军掩护去罗兹和华沙方向。在琴斯托霍瓦、卡托维兹、克拉科夫地域集结了“克拉科夫”集团军。保卫南部边界的任务由“喀尔巴阡”集团军担任。
在凯尔采、托马舒夫—马佐维茨基、腊多姆地域的第2梯队中有“普里索”集团军。1939年8月31日德国在其与波兰接壤的格列维策城蓄意挑衅以制造进攻波兰的借口。
1939年9月1日4时45分法西斯德军的航空兵对波兰机场、交通枢纽、铁路、经济和行政中心实施突击。预先开到波兰沿岸的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战列舰向费斯泰尔普拉塔半岛开火。法西斯德国第4集团军开始从波莫瑞向赫翁诺进攻,突破了波兰“波莫瑞”集团军的防线,并于9月4日前出到维斯瓦附近。
法西斯德国第3集团军从东普鲁士实施突击,夺取了姆拉法,并于9月7日前出到纳雷夫河。“南方”集团军群向塔尔努夫、克拉科夫、彼得库夫、罗兹展开进攻。波兰的“罗兹”、“克拉科夫”和“喀尔巴阡”3个集团军的抵抗被击破。法西斯德军使用坦克师和摩托化师迅速向波兰腹地推进。波兰“普里索”集团军未完成集结就仓促与突入之敌作战,结果被歼灭。9月8日法西斯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先遣兵团逼近华沙。海军只有5艘潜艇和3艘驱逐舰冲了出去,并驶向英国和瑞典,其余舰艇被法西斯德国航空兵击沉。波兰政府再三请求盟国立刻给予支援。
根据军事协定,英法本应以航空兵对德国实施突击并以法军主力对德国西部边境实施进攻。9月3日英法形式上对德宣战,但是实际上没有给予波兰任何援助。盟军指挥部虽在兵力和兵器上拥有优势,但没有采取坚决行动。只是在9月9日法军才开始对萨尔实施有限目的进攻,但是根据同盟国最高会议的决定,这一进攻于9月12日就停止了。英法军队始终是消极的,他们违背了英法政府对波兰许下的诺言且置自身的战略利益于不顾。
其实,英法统治集团之所以背叛自己的盟国,是有其政治企图的,即把法西斯德国的侵略向东引向苏联。法西斯德军继续向波兰境内迅速推进。“北方”集团军群进攻谢德尔采、布列斯特,从东面向华沙迂回;“南方”集团军群继续消灭在桑河与维斯瓦河之间的波军集团,向卢布林实施突击并从南面进攻华沙。波兰的“波兹南”集团军在库特诺地域实施的反突击阻止了法西斯德国第8集团军的前进,但是没能改变总的形势。9月15日法西斯德军占领卢布林,并抵近布列斯特。9月16日“南方”集团军群在弗洛达瓦地域与“北方”集团军群会师。对波军主力的包围圈已经形成。9月16日波兰政府逃往罗马尼亚,置军队和人民的命运于不顾。
自从波兰政府出逃以后,爱国者继续与法西斯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但这只是一些孤立的抵抗基点。到9月26日在托马舒夫—柳别利斯卡地区一直在进行战斗,莫德林要塞的抵抗持续到9月30日,而波兰的守备部队直到10月2日还在海尔半岛上作战。被包围的华沙的保卫者尽管遭到法西斯飞机的猛烈袭击,但仍坚守防线达20天之久。10月的头几天在波兰的战斗行动就结束了。波军死6.6万人,伤13.3万人,被俘近42万人。波兰居民遭到巨大牺牲。仅华沙就死近2.5万人,数万无辜公民受伤。在法西斯德军实行的大屠杀中有1万波兰人被枪杀。法西斯德军的损失:死1万余人,伤3万余人,失踪3400人。
波兰的失败暴露了波兰资产阶级地主政府的软弱无能,它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推行反动的内外政策,奉行反苏路线,拒绝同苏联结成防御联盟。经济上军事上软弱的波兰不可能经得住同希特勒德国一对一的力量悬殊的斗争。波兰采取与英法结盟的方针证明是靠不住的。
德波战争暴露了战争初期各次战役内容及其性质的变化。法西斯德国在实施动员和展开其武装力量的措施中,采用了先发制人的方法。德国武装力量对波兰采取的军事行动证明,预先编制的陆军和航空兵集团实施突然密集突击有显著作用。在战争过程中,坦克和空军显示了巨大的威力。为了冲破对方防御和扩大战果。在这次战争中,首次使用了在航空兵密切配合下行动的大的快速兵团——坦克师、坦克军和摩托化军。出现了以快速兵力向防御纵深实施迂回和包围敌人的机动的条件。这为扩大进攻战役的深度和提高进攻战役的速度创造了条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国际帝国主义反动势力所策划,由主要的侵略国家法西斯德国、法西斯意大利和军国主义日本所发动的历史上最大的战争。全世界共有61个国家和80%以上的人口卷入了这场战争,在40个国家的领土以及海洋战区展开了军事行动。
战争的起因及其社会政治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于资本主义各国的矛盾在帝国主义阶段发展不平衡规律的支配下极端尖锐化,在资本主义世界内部爆发的。这场战争的爆发应归咎于帝国主义这一社会体系,归咎于各资本主义大国首先是法西斯德国、法西斯意大利和军国主义日本的统治阶级和政府。它发生在十月革命所开创的世界历史新时代,即人类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资本主义已不再是无所不包的体系,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已经出现并得到巩固。世界分裂为两个对立体系的结果,产生了当代的主要矛盾,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但是,两种社会体系之间的对抗,并未消除帝国主义内部矛盾极端尖锐化的状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从两个资本主义同盟的争斗开始的。对法西斯集团各国来说,这场战争自始至终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对与法西斯侵略者及其同盟者作战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战争的性质则逐渐在转化;苏联与入侵的法西斯集团各国开战和反希特勒同盟的建立,完成了这一转化过程,最终确立了战争的正义的、反法西斯的性质。
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势力,在战争爆发前早已准备了有利于侵略者的政治条件、经济条件和战略条件。30年代,世界形成了两个主要的战争策源地:一个在欧洲,一个在远东。德国帝国主义借口消除凡尔赛体系的不平等性,开始要求对世界进行有利于德国的重新瓜分,力图以法西斯仇视人类的思想为基础建立“新秩序”。意大利和日本的帝国主义分子也力图建立“新秩序”。1933年法西斯在德国上台,使德国变成了首先把矛头对准苏联的国际帝国主义的主要突击力量。法西斯争夺世界霸权的计划并不限于侵占苏联,它对英国、法国和美国也造成了威胁。
但是,这些国家的统治集团出于对苏维埃国家的阶级仇恨,在“不干涉”和“中立”的幌子下,实际上推行了怂恿法西斯侵略者的政策。这一政策使德国军国主义的军事工业基地得以复兴。到30年代末,德国军事工业得到很大发展,达到了高于英、美、法的水平。在1935~1939年间,美国军工生产总值为15亿美元,英国为25亿美元,德国为120亿美元。日本和意大利也使其经济明显军事化。
法西斯集团各国在建立牢固的军事经济基础后,便着手实现各自的侵略企图。意大利法西斯分子早在1935年就已入侵埃塞俄比亚。法西斯德国于1938年3月侵占了奥地利,开始准备进犯捷克斯洛伐克。日本帝国主义者在30年代初占领了中国东北大片领土,企图将其作为侵略苏联的跳板。鼓励侵略者和纵容其反苏的政策,在慕尼黑协议中特别明显地体现出来。英、法统治集团出卖了自己的盟友捷克斯洛伐克,听任德国侵占苏台德区,企图以此打开法西斯德国的“东进道路”。苏联奉行始终不渝的和平政策,坚决主张遏制侵略者,并为建立集体安全体系而斗争。苏联多次宣布准备履行所承担的制止侵略的义务,建议根据捷、苏1935年缔结的互助条约,向捷克斯洛伐克提供军事援助。但是,反人民的捷克斯洛伐克贝奈斯政府拒绝了这一建议。1938年秋,德国首先侵占捷克斯洛伐克部分领土,1939年春进而侵占全国,并夺取了立陶宛的克来彼达州,强加给罗马尼亚一个奴役性的“经济”条约。1939年4月,意大利侵占阿尔巴尼亚。法西斯德国统治集团早在1938年底就开始对波兰发动外交攻势,制造了所谓但泽危机,其企图是以消除有关但泽自由市的“凡尔赛不平等性”为掩盖,实现对波兰的侵略。法西斯侵略的扩大,使对侵略者采取的绥靖政策产生了危机。在此条件下,英、法政府为了保护自己在欧洲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对波兰、罗马尼亚、希腊和土耳其提出所谓“安全保证”,承担了一旦德国进犯波兰即给波兰以军事援助的义务。随后的事件表明,这些保证并未兑现。1939年4、5月间,德国宣布废除英德海军协定、中断1934年缔结的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并同意大利缔结了所谓钢铁盟约,规定一旦德国与西方国家开战,意大利政府必须援助德国。
英法集团成员国指望德国与苏联发生冲突,并未采取准备抵抗法西斯侵略所应有的措施。给英、法两国造成最严重恶果的是,两国统治集团拒绝建立苏联建议的欧洲集体安全体系,拒绝遏制法西斯侵略者。1939年4~8月,在莫斯科举行了苏、英、法三国谈判。
但是,西方国家不愿根据平等互惠原则就共同反对侵略者问题达成协议。不但如此,英国政府还与希特勒分子秘密接触,企图牺牲苏联,达成重新瓜分世界的协议。在此条件下,苏联不得不同意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利用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尖锐的帝国主义矛盾,防止了反苏统一战线的建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法西斯通过加紧发展军事经济和武装力量,建立了强大的军事机器。在1933~1939年间,法西斯德国武装力量的总支出达900多亿马克。截至1939年9月1日前,法西斯德国武装力量已达460万人,装备火炮和迫击炮(不包括高射炮)2.6万门,坦克3195辆,作战飞机4093架,主要作战舰艇107艘。
德国最高统帅部的战略是以“闪击战”理论作为基础的,这一理论要求在对方武装力量和军事经济潜力完全展开之前的最短时间内夺取胜利。
截至1939年8月底,法国武装力量共有267.4万人,火炮和迫击炮2.6万余门,坦克3100辆,飞机3335架,主要作战舰艇174艘。英国拥有强大的海军和空军。其陆军有正规军9个师和国民自卫军16个师,8个步兵旅,2个骑兵旅,9个坦克旅,5600门火炮和迫击炮,547辆坦克。不列颠帝国在英国本土的武装力量达127万人。
战争第一阶段战争爆发和德军入侵西欧各国。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进犯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开始。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不列颠帝国的自治领和殖民地加入了英、法同盟。
法西斯德国武装力量对波兰的军事行动,是按照“白色计划”实施的。由于对波军占有压倒的兵力优势,又在主要方向集中了大量坦克和航空兵,所以法西斯德军统帅部能够迅速获得巨大的战役结果。而波兰武装力量未及全部展开、得不到英、法援助以及最高军事领导软弱无力,使其遭到了深重灾难。波军在莫克拉、姆瓦瓦附近和布祖拉河的英勇抵抗,莫德林、维斯特普拉特半岛的防御以及坚持了20天的华沙英勇保卫战,都未能使波兰免于失败。其国土被德军占领。波兰地主资产阶级政府早在9月6日就由华沙潜逃到卢布林,9月16日又逃到罗马尼亚。这次惨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波兰上层统治集团指望利用德、苏矛盾,奉行冒险的反苏政策。波兰人民成了法西斯侵略的牺牲品,成了帝国主义列强反苏方针和本国政府反民族政策的牺牲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露梅雨子

    耐心坚持不懈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