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中国爱印度?日本与印度为何会成为狼狈为奸的好姘头?

不爱中国爱印度?日本与印度为何会成为狼狈为奸的好姘头?

00:00
20:12

印度,一个最“疼”日本的国家。

2014年5月16日,印度人民党赢得大选,随后印度人民党党魁纳伦德拉·莫迪组建新一届印度联邦政府并出任印度总理,印度由此进入“莫迪时代”。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作为雄心勃勃的东方大国领导人,莫迪为印度描绘了异常宏伟的蓝图,比如“印度制造”、比如“高铁梦”,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雄心万丈的高铁计划。

所谓“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眼看另一个东方大国基础建设如火如荼,尤其是上海马上就要超过孟买,莫迪那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更可怕的是,这个东方大国的高铁网早已纵横成网,表现出了强烈的“后来居上”雄心,所以莫迪认为,印度要上马高铁项目,立刻!马上!

而俗话又说“要致富先修路”,为了确保家乡人民能见识到世界最前沿的世面,印度在定下了“高铁两万里”的小目标后,将莫迪家乡古吉拉特邦首府艾哈迈达巴德到孟买的高铁确定为“头铁”。

消息传来,印度沸腾了,毕竟以后妈妈再也不用担心自己挂火车手麻了。而国际社会就更是比过年还高兴,因为地球人都知道印度什么都行,就是印度制造不行,想要实现一炮而红的印度高铁梦,就只能求助“场外观众”。

而放眼世界,基建狂魔中国首先排除,俄罗斯虽然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但没钱没技术,而作为世界霸主的美国则纯粹是没技术,所以坐拥新干线技术的日本心花怒放。

然后,经过和中国的一系列“激烈竞争”,日本最终笑到了最后,“夺下”了印度的高铁大单。

每每想到这场令人难忘的胜利,日本就激动得泣不成声,毕竟这不仅是再度击败中国的心理快感,作为日本新干线技术首次冲出国门的“零的突破”,老倭家终于得以扬眉吐气,所以“艾梦高铁”意义实在重大,相信经过日印两国的共同努力,这条全长508公里,总投资147亿美元的高铁项目必将成为日本“走出去”的一张靓丽名片。

于是,日本不仅用上了当时最好的技术,为解决印度囊中羞涩的困境还大手一挥向印度提供了10000亿日元的贷款,还款期限50年,利率仅为0.1%,这满满的诚意像极了赔本赚吆喝。

所以,自上次喜极而泣开始,日本的鬼哭狼嚎就再也没停过,先是印度突然宣布为纪念独立75周年,要求将通车时间提前到2022年8月15日,迫使日本不得不加快进度。

但问题是日本含泪更改方案,甚至不惜多准备了好几轮鞠躬。但印度却口号像猎豹,行动却似树懒。本来预计2018年动工修建的高铁,直到2020年11月才签订合同,这注定了通车时间必然和国产航母服役一样一拖再拖。

更可怕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印度连最基本的征地都完不成。

作为名副其实的“民主典范”和“自由先锋”,印度始终充满着“文明”的气氛。而印度之所以如此“文明”,根本原因在于印度独立建国靠的是“印巴分治”的白纸黑字而不是革命或战争的真刀真枪。

因为和英属印度不能说很像,只能说一模一样,所以印度自建国以来就沉浸在一盘散沙和山头林立的“民主”环境中,毕竟当年英国最擅长的就是“分而治之”的搅屎棍操作,使得建国后的印度上不能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扭转“政令不出新德里”的窘境;下不能将统治力贯彻到基层各个角落,推行土地改革为工业化铺平道路;中不能废除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为印度的工业化释放人口红利。

所以,从未有过土地改革的印度,想要从地主手里征地,那是真正的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日本高铁也最终成为虚无飘渺的空中楼阁,收获了满满的嘲讽。

不过,从经历了一个保定驴肉焖子火烧买俄罗斯报废航母的尔虞我诈后俄印关系依然心心相印的情况来看,日本高铁的难产,似乎并不会成为日印两国关系的阻碍。相反,作为一个习惯了被征服被忽悠的大国,印度反而会因为这次成功的“反向忽悠”而与日本情比金坚,而这条高铁的建造,也必将成为日印两国关系地久天长的最佳见证者。

在这个世界上,论人缘,印度说第三,没人敢排前二。除了令世界胆战心惊的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印度都可以轻松地“玩弄”于股掌之间,就连在亚洲乃至世界人厌狗嫌的日本,都能与印度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兄弟好伙伴。

而两国关系之所以如此暧昧,静夜史认为主要有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原因。

虽然顶着文明古国的帽子,但由于开伯尔山口从来不设防,各路征服者通过这条“绿色打印通道”南下如同回家上炕,所以印度文明早已被叠压成秀色可餐的“千层饼”,散发的香味儿更让其它蠢蠢欲动的征服者垂涎欲滴。

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古代日印关系是没影的,最起码官方不存在。再加上古代日本也从未真正统一,因此日印的交流仅限于民间,比如在佛教和印度教方面,日本的弁财天就是直接来自于印度教女神萨拉斯瓦蒂。

可以说,虽然相去万里的距离让古代两国的人员往来聊胜于无,但同一片天空早已让两国的神仙“和同为一家”。

鉴于现代印度源自英属印度,所以最早的日印关系表现为英日关系。此时的英国作为日不落帝国虽然对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的崛起颇多忌惮,但甲午战争的胜利让英国逐渐改变了看法,因为在遥远的北方,沙俄咄咄逼人的扩张从未停止,在欧洲、在中亚,在东亚等地,英国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沙俄在中亚的扩张,直接威胁英属印度的安危,要知道英属印度不仅是日不落帝国的“模范殖民地”,更是“英国女王王冠上的璀璨明珠”。

所以,英国支持日本在远东挑战沙俄,达到牵制沙俄的目的,这是英国和日本在1902年结盟的重要原因,而英日结盟也成为日本在1904年日俄战争中“以小博大”的最大底气。

不过,日俄战争的胜利让日本相当膨胀,英日两国关系也逐渐生疏,并最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目成仇。

而真正的日印关系,也在英国殖民时期悄然成型,虽然没有取得民族独立,但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早已蔚然成风,以至于二战爆发后,英国不得不做出“战时给我馒头,战后给你自由”的承诺,掀起了印度人民参军打击法西斯的热潮。

但日本明显更懂印度,虽然印度不在日本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内,但二战时的日本一再高喊“将西方人赶出亚洲,亚洲事务由亚洲人民来管”,颇得印度人的欢心。

毕竟,印度在二战中支持英国,目的也是为了挣脱英国殖民统治独立自主,如果日本能帮忙一步到位,那印度还玩个锤子的“曲线救国”。

所以,印度再度沸腾了,尤其是苏巴斯·钱德拉·鲍斯,作为和甘地、尼赫鲁齐名的印度领袖,钱德拉·鲍斯虽然曾经和甘地并肩作战,也曾担任国大党的领袖。但他认为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根本不是印度独立的正确道路,毕竟能让穷凶极恶的敌人都喜闻乐见,你要说甘地的反抗很成功那是鬼都不信。

甘地之所以选择如此匪夷所思的反殖民方式,根本原因在于国大党作为印度精英的舞台,本质上是英属印度的既得利益者,毕竟英国想要统治偌大的印度,不“以夷制夷”是不行的。所以端着英国饭碗的甘地们想要砸锅,就必须用最温柔的方式,既要让英国滚蛋,又要保证本阶级利益,这个尺度把握相当难。

而无论甘地多“伟大”,钱德拉·鲍斯都一再表示深恶痛绝,在他看来,印度的独立,还是要靠铁与血,于是他找到了德国。毕竟二战前期的苏联与英国关系密切,只有敌人的敌人才是印度的盟友。

但问题是,德国在欧洲和北非三线作战早已无暇分身,所以作为德国盟友的日本成为钱德拉·鲍斯的最终选择。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过,“假如没有中国,……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一旦日本成功和德国汇合……世界史也会因此而改写……”,而德国与日本的会师,一是苏联,二是中东,印度则是必经之地。

所以对于钱德拉·鲍斯的认贼作父,日本给予了充分的支持,不断将战俘中的印度人滴溜出来给钱德拉·鲍斯当炮灰,最终组成“印度国民军”,追随日军向印度发动大规模进攻。

虽然在英帕尔之战中折戟沉沙,钱德拉·鲍斯的印度国民军也作鸟兽散,但他的精神深深鼓舞了印度人民用暴力争取独立的斗争。而钱德拉·鲍斯在二战时与日本的勾结史,也成为日印关系的最好证明。

因为英帕尔之战就被打得屁滚尿流,日军根本难以大规模侵略印度,所以在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深受日本法西斯侵略毒害而欲让日本法西斯战犯血债血偿时,参与审判的印度法官拉达宾诺德▪巴尔在东京大审判法庭上大放厥词,要求法庭宣布日本全体战犯无罪,并恬不知耻地表示侵略战争代表国家行为,所以个人是无辜的。

虽然拉达宾诺德▪巴尔人微言轻,强词夺理也左右不了日本诸多战犯伏法的最终结局,但它的“仗义执言”,被日本上下感恩戴德,除授予其一等瑞宝章,拉达宾诺德▪巴尔死后日本更是在1975年为其建立了纪念馆。更夸张的是,2005年日本又在靖国神社树起"帕尔显彰碑"为其"立传颂德",拉达宾诺德▪巴尔也成为靖国神社中供奉的唯一外国人。

可以说,虽然印度真正的历史很短,但日印关系的历史却源远流长,再加上印度在日本最核心的战争反思问题上总是能用实际行动与日本沆瀣一气,所以两国友好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

不过冷战时期,由于印度与苏联打成一片,所以作为美国跟班的日本总体上不得不与印度保持距离,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后,国际格局风云激荡,日印关系才终于有了转圜的空间。

虽然两国空间距离较远,但特殊的国际环境让两国情比金坚。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因为有中国这个共同的敌人存在,日印关系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尽管抗日战争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我们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胜利,但日本却更倾向于它们是败给了美国和苏联而不是中国,所以日本依然傲慢,“支那”依然是它们的口头禅。

直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将不可一世的17国联合国军揍得满地找牙,日本才在惊恐中扔掉了“支那”的傲慢与偏见,但因为和美国的父子关系,中日关系依旧剑拔弩张。

而独立后的印度,也很快走上了咄咄逼人的扩张之路,开国总理尼赫鲁所谓“印度要么有声有色,要么销声匿迹,中间路线不能令我满意”的“印度梦”,指引着无数印度人前赴后继,除以消灭巴基斯坦并统一南亚次大陆为己任,印度还妄图建立一个囊括阿富汗、缅甸和青藏高原的“大印度联邦”。

于是中印战争在1962年正式打响,早已忍无可忍的解放军如猛虎下山,将不可一世的印度侵略者打得丢盔弃甲。此战不仅让印度的侵略战打成了首都保卫战,让印度从此做了60年的噩梦,更留下了“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的千古名言。

所以,共同的屈辱,让日印两国同病相怜,这是两国关系甚笃的现实基础。而经济上的相互需要,则是日印关系更上一层楼的重要保证。

从地图上看,与东亚大陆隔海相望的日本,和亚欧大陆西部的英国颇为相似,毕竟都是岛国,经济又高度发达。但日本和英国最大的不同在于,英国面临的是国家星罗棋布的欧洲大陆,英国这根举世闻名的“搅屎棍”一直以来都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但日本面对的,是自古以来就有大一统传统的中国,因为体量上的巨大差距,日本在东亚根本没有英国这样的施展空间。

一般而言,体量巨大的新中国,能够承接更多更高的产业转移,1972年中日建交后日本也确实对这个一衣带水的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庞大投资,比如截止2018年末,日本对华投资累计项目达51834个,规模累计达1119.8亿美元,在对华投资国中长期居于首位。

但作为世界上工业体系最完善的国家,新中国的厚积薄发,迸发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能量,毕竟倚靠劳动力优势引入的项目,能借助工业化实现为我所用,这使得中国的整体工业体系水平也得到了质的提升。

而复兴后的中国,本质上是日本的竞争对手,所以日本不仅要面临优势不断丧失的尴尬,更要做好被后来居上甚至取而代之的准备。

在新中国的制造业水平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日本的外资开始纷纷向劳动力水平更低的其它第三世界国家转移,印度无疑就是重要落脚点。

毕竟相比于中国被美国围追堵截后导致的投资环境风险,与美俄关系都亲如兄弟的印度,不会因外部尤其是美国的因素而受损。更重要的是,日本根本不用担心印度的反超,那是妥妥的全天候战略冤大头。

所以,印度成为日本的下一个青睐对象,其好处让日本的资本家如数家珍,然后就有了眼泪流不停的高铁项目。

毕竟“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因素”,印度的内部麻烦永远令印度沉默,让日本流泪,日本也许能喝上第一口恒河水,但印度的尿性注定了日本接下来只能喝恒河水。

另外,作为战败国,日本在国际社会有迫切的地位和身份需求,而印度作为拥核国家,也长期有挑战国际秩序尤其是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迫切愿望,所以虽然在联合国的公约下,无论日本还是印度想要更进一步只能是痴人说梦,但两国关系因此越拉越近却是不争的事实,拉拢德国巴西组团要求入常的操作更是在国际社会见证了两国的真爱。

所以,日本和印度的暧昧,绝不是偶然,而是历史、现实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过,这样的组合却并不是上上之策,毕竟虽然日本早已成为印度第一投资国,但美俄无疑还是印度的自己人,毕竟印度作为有声有色的草鸡大国,从一开始就志在冲出南亚,走向世界,对标的也都是北方邻国等大佬级对手,这意味着日本根本给不了印度想要的一切。

所以日本除了疯狂撒钱最终赢得一个所谓的承诺或者赞美外并无长处,而在二战后被“阉割”的日本也大概率不会更不能为印度两肋插刀。

可以说,日本和印度源远流长的相亲相爱,本质上是共同利益上的各取所需。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半夜快睡觉

    莫迪高铁梦,印日合作看谁笑到最后

    静夜史 回复 @半夜快睡觉: 肯定是印度啊!

  • 789456321哈哈

    上气不接下气,要挂了的赶脚,难听死了

    静夜史 回复 @789456321哈哈: 谢谢老铁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