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祖国统一,何谈大国崛起?德国统一到底能给中国哪些启示?

没有祖国统一,何谈大国崛起?德国统一到底能给中国哪些启示?

00:00
20:31

德国,一个命途多舛的国家。

1989年11月9日,在以严谨驰名世界的德国,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工程质量事故。

当天的民主德国,刚刚在民众的呼声下出台了放宽私人出境限制的政策,本来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哪成想位于柏林市区的一堵才建造27年的高墙突然倒塌。

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突如其来的墙倒事件,还是成为压倒民主德国民众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怀揣着对德国制造的巨大失望,他们纷纷拖家带口,疯狂涌入昔日不屑一顾的西柏林,这一事件被称为“柏林墙倒塌”。

柏林墙的倒塌,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工程质量事故,事实上作为戈尔巴乔夫给东欧各国松绑的“回应”,彼时的民主德国早已暗流汹涌,并随时可能天塌地陷。

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始作俑者,德国给世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伤害,其本身也最终被黑洞般的野心彻底反噬,成为战后冷战格局下的最大受害者。

尤其是领土方面,苏联在通过二战夺回了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的同时,为补偿波兰将原属于德国的东波美拉尼亚、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南部划给波兰作为补偿,作为德国龙兴之一的东普鲁士北部,则成为苏联领土的一部分。

而为了防止德国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德国剩下的土地被美苏英法四大战胜国分割占领,德国首都柏林同样被大卸四块。

而后,随着美苏两极争霸格局的启幕,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并最终在1949年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而苏联则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从此德国被一分为二。

被两大阵营撕裂并成为意识形态冲突最前沿,德国的命运无疑相当悲惨。但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正是两个德国成为冷战对抗第一线,所以也毫无疑问地分别成为两大阵营的窗口国家,美苏为了各自阵营德国的复兴可谓倾尽全力。

比如美国将联邦德国纳入“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再加上朝鲜战争的军火订单刺激,联邦德国迅速复兴,50年代中期便重新回到了欧洲经济一哥的位置上;民主德国虽然战后被苏联拉走了很多机器设备,但也让民主德国有了从头再来的条件,靠着本国大量技术人才加雄厚工业体系的积累,以及苏联主导的“经互会”,民主德国迅速复兴,并成为社会主义阵营内最富裕的国家。

不过,斯大林模式的桎梏,让民主德国的“橱窗”很快黯淡。相比之下,欣欣向荣的发展情况,让联邦德国这一“窗口”成为吸力巨大的黑洞,大量东德人尤其是技术人员纷纷到联邦德国谋幸福,而与民主德国你中有我的西柏林“首当其冲”。

所以,为了阻挡汹涌的人潮,民主德国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创造性地提出了“围城”的设想,并从1961年8月开始修建了长度达155公里的“柏林墙”,配套瞭望塔、反车辆壕沟等设施,确保只有鸟能飞过去,而柏林墙也成为美苏争霸的最具体体现。

不过,再严密的封锁,都阻挡不住东德人民争取呼吸自由空气的决心,即便被巡警击毙,下辈子投胎也要一路向西。而他们的决心也最终感动了世界,尤其是戈尔巴乔夫。

作为有着“新思维”思维的苏联领袖,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向积重难返的斯大林模式宣战。为了打赢这场脱胎换骨的攻坚战,戈尔巴乔夫审时度势,主动在国际社会选择战略收缩,从1988年开始高调表示苏联是大哥不是保姆更不是奶妈,东欧的事情,要东欧国家自己来搞定,简单来说就是今后大哥靠不住,你们要自求多福。

对于长期受苏联救济的东欧穷国而言,苏联的“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让它们一度相当迷茫,但德国也终于等到了“九九归一”的历史契机。

随着苏联影响力的退潮,民主德国本就突出的社会矛盾更加积重难返,再加上其它东欧国家的蠢蠢欲动,民主德国内部终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89年5月起,大批民主德国公民出走联邦德国,民主德国内部矛盾更加难以调和。

风起云涌的浪潮,迫使民主德国不得不放宽出国旅行和新闻媒介的限制,为两德的统一打开了闸门,典型标志就是11月9日柏林墙的倒塌。

而柏林墙的倒塌,作为直接影响两大阵营的大事件,更是在国际社会引发轩然大波。虽然各国都对民主德国的“弃暗投明”表示了强烈的欢迎,但对于两德统一的事,它们则是各怀鬼胎。

作为德国昔日的宿敌,法国是第一个表示反对的国家。毕竟德国如果统一,其本就强大的实力势必更加膨胀。虽然德法两国同为欧盟领袖,但由于欧盟的基础是经济联盟,因此实力更强的联邦德国无疑在欧盟更有话语权。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德国统一必然实力更强,法国地位势必越来越尴尬,所以为了避免被彻底边缘化,更因为长久以来的血海深仇,法国一再表示德国想要统一,就必须在我投降前占领巴黎。

法国的急火攻心,很快出现“人传人”现象,隔海相望的英国首先中招。作为名副其实的“离岸平衡手,欧洲搅屎棍”,英国在欧洲事务中的首要原则就是“你若安好,那还得了”,分而治之是英国的杀手锏,所以面对即将到来的德国大一统,英国表现出了更强烈的不爽。

虽然大家都在欧盟大家庭搭伙吃饭,但为了防止德国可能的多吃多占,英国不介意砸碎大锅。

不过,因为英法搞串联拉上了意大利,德国悬着的心瞬间就落了地,在一再表示我去年买了个大手表的同时,也在心里默默感谢了这些盟友的18辈祖宗。

所以,决定德国能否最终统一的,最终还是要看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脸色,尤其是苏联。作为传统意义上的盟友,美国和德国不仅在意识形态上高度共鸣,一个强大的德国更能在牵制英法的同时,将对抗苏联的阵线向东推进,这样的德国,美国有什么理由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于是,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苏联,并期待戈尔巴乔夫能在德国试图“玩火”时辣手摧花,一击毙敌,为此它们什么助纣为虐的事都愿意干。

但千算万算,它们都没有算到戈尔巴乔夫最终选择了“躺平”。虽然在二战中打得你死我活,但彼时的苏联早已不复往日之勇,步履蹒跚根本力不从心,再加上德国开出的价码实在太诱人,除完全放弃了对东部领土的声索,承诺给几十万驻德苏军妥善安置,更疯狂撒钱,援助苏联度过经济危机。

所以在戈尔巴乔夫的注视下,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终于扫清了“和同为一家”的所有障碍。1990年9月12日,联邦德国、民主德国和美苏英法四大占领国代表在莫斯科签订4+2的《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四国完全放弃在德国拥有的特权。

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盟德国,德国在经历了40多年的撕裂后,终于再度统一。

两种意识形态的结合,势必会带来强烈的阵痛,事实上统一后的德国也确实经历了数年的痛苦,东部和西部的巨大差距,让猛然合并的德国经济出现了较大波动。

但阵痛之后,就是新生,首先民主德国的加入,不仅给联邦德国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更提供了相当的投资市场,德国的经济容量进一步扩大。

更重要的是,由于德国与日本等新兴经济体在二战后的表现太过强劲,严重扰乱了美国割韭菜的节奏,所以美国在几十年时间里,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无所不用其极地要求德日等国货币升值,从而降低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这种打压在1985年的《广场协议》后达到高潮。

今天的很多人习惯将日本“失去的30年”归罪于《广场协议》,事实上广场协议只是添加剂,日本泡沫破裂的根源在于其出口外向型经济对国际市场的高度依赖。

所以当美国逼迫日元升值,日本出口受阻,国内产品积压,实体经济遭遇重创,资本纷纷涌入楼市股市,泡沫由此越吹越大。而一旦日本选择刹车,比如收紧信贷政策,日本经济的硬着陆也就不可避免。

但德国明显更幸运,一来德国主导的欧盟本就是德国的自留地,是德国应对危机冲击时的有力倚靠;二来支持民主德国复兴需要大量资本和产品的输入,这就大大缓解了德国出口受阻的窘境。再加上和苏联以及俄罗斯的贸易往来,德国的经济相比于日本更加“健康”。

而当东德经济不断复兴,德国的实力、地位与话语权也不断增强,再配合法国的摇旗呐喊,欧盟的地位也一度越来越举足轻重。

而重新成为欧盟一极的德国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带领欧盟追随北约疯狂东扩,将波兰等昔日苏联卫星国和爱沙尼亚等昔日苏联加盟国收入麾下。

通过前所未有的扩容,德国不仅获得了更多的倾销市场和劳动力资源,更让西方国家与俄罗斯对抗的阵线不断东进。虽然德国依然是欧洲十字路口,面临着四面受敌的窘境,但抗俄战线远离德国本土,就能给德国带来更多安全感。

因此,尽管两德统一荆棘丛生,甚至合并后又面临着一系列遗留问题的焦头烂额,但统一后的好处却也在不断显现,德国作为长期被撕裂的国家,也终于在这一次的统一后更上新的台阶。

这是一个励志的故事,更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尤其是对于我们而言。

作为世界上少数没有完成祖国完全统一的大国,我们和昔日的德国似乎有太多的共通之处,比如统一作为我们的民心所向,必然会令很多国家上蹿下跳。

今天的某些人,羡慕印度的好人缘并将其作为软实力,末了还不忘不厌其烦地表示“我们不能小看印度”。

听起来很扯淡,实际上也确实很扯淡。要知道,大国因为其体量上的突出特点,注定了它首先不需要和其他国家尤其是大国结盟,更不会心甘情愿地成为某个大国的小弟。

而大国的实力本身又令人望而生畏,所以大国面临的往往是群起而攻之的险恶局面,毕竟大国的存在本身就是某些国家的所谓巨大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国想要活下去就必须战斗,即便没有称王称霸的雄心也必须有和其它大国鹿死谁手的准备,毕竟资源是有限的,而某些国家的野心和欲望是无穷的。

所以,我们通过祖国完全统一进而使实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本身就已经加重了某些国家的不安,所以它们必然沆瀣一气,重蹈“英法联队”的覆辙。

在静夜史看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最大的意义在政治而不是经济,毕竟我们的体量足够大,大到一个小小的海岛根本就承受不住。

而且,我们的共同富裕政策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越来越多的老百姓钱包鼓了,消费水平也就会进一步提升,内循环就会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支撑,这和德国统一后不断支持东德发展经济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对于我们而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根本目标,依然是政治。而宝岛举足轻重的战略价值,也是美日等国不惜上蹿下跳的根本原因。

从地图上看,作为沿海大国的我们,因为所谓“第一岛链”的存在,导致我们的海上崛起困难重重。

而第一岛链的存在,最早要追溯到1949年渡江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美国外交官司徒雷登多次与我们接触,但终归因利益诉求南辕北辙甚至鸡同鸭讲而最终搁浅,中苏关系则不断升温。

1950年1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抛出所谓美国在西太平洋上的防御线,在这条北起阿留申群岛南到菲律宾群岛的防御线上,南朝鲜和宝岛被排除在外,这意味着美国默许新中国浮海东渡,但前提是新中国至少要保持中立,不能与苏联站在一起。

随后中苏两国在1950年2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美国的拉拢宣告失败。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第一时间侵入台海甚至在宝岛上驻军,公然侵犯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宝岛也成为美国“第一岛链”的核心部分。

对我们而言,台海风平浪静,我们进出太平洋将没有任何阻碍,但对美日等国而言却是名副其实的灾难。

一来,“第一岛链”离我们最近且最严密,一旦“第一岛链”被粉碎,“第二岛链”和“第三岛链”必然不攻自破。

二来,“第一岛链”不仅倾注了美国的心血,更捆绑了周边很多国家的利益,一旦“第一岛链”破裂,美国被迫后撤甚至退出西太平洋,那么东亚乃至东南亚格局必然全部洗牌,对美国霸权而言这是最可怕的冲击,所以美国必然会在最后的对抗中“穷凶极恶”。

三来,在北极航线开辟之前,浅浅的海峡,一直是日韩进口西方商品的必经之路,尤其是来自中东的石油。如果两岸大一统,那么海峡被完全掌控,日本和韩国的命运就在被美国全天候控制的同时,又一次紧握在某一国手中。

可以说,宝岛虽小,却是真正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必须慎之又慎。

而且,虽说宝岛问题本质上是中美博弈问题,但我们面临的困难却远比美国困难得多。

今天的我们,之所以对印度的上蹿下跳始终相当克制,除了1962年“一仗打出50年和平”的宝贵遗产,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从我们的国土安全角度来看,印度只能排第三。

如果说宝岛直接威胁到了我们的东南沿海安全,阻碍了我们走向大洋,那么北方就是悬在我们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虽然苏联早已烟消云散,但北方的力量依然不得不重点考虑。毕竟从清朝末年以来,随着外东北和外西北的陆续丢失,清朝前期苦心孤诣的“大兴安岭-贝加尔湖-萨彦岭”一线防御线彻底丧失,尤其是东北不仅失去了北部出海口更被三面包围,战略层面极其被动。

而蒙古的远走高飞,更是让东北、华北和西北常年被威胁。虽然冷战以来苏联在蒙古的影响力不复存在,但美日等国与蒙古沆瀣一气,蒙古更是萌生了所谓的“泛蒙古主义”思潮,我们的北方依然危险。

所以,就像德国的最终统一最终要看苏联眼色一样,宝岛问题,北极熊的态度也至关重要。尽管08年五日战争时,我们表达了中立态度,但想到宝岛问题解决后未来的远东利益问题,俄罗斯态度如何不得而知。

在静夜史看来,一个强大的东方邻国同样不符合俄罗斯的利益,所以俄罗斯才与印度等国逐渐发展成了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这也更加说明了我们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必要性,而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大势所趋。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Wishlisted

    主播讲的不错👍。喜欢听国际形势。时间长短也合适。太短了就没意思了。

    静夜史 回复 @Wishlisted: 静静会努力改正的,谢谢老铁支持!

  • 听友413253945

    看了关于德国统一的讨论,讲述历史背景揭示问题层面让人印象深刻,畅想统一后的大国崛起令人期待

    静夜史 回复 @听友413253945: 谢谢老铁支持!

  • 听友419659812

    厉害,主播呀!

    静夜史 回复 @听友419659812: 老铁过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