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朝汉藏联姻的见证:《步辇图》

唐王朝汉藏联姻的见证:《步辇图》

00:00
06:06

文成公主是唐太宗年间任城王李道宗的女儿,她聪慧美丽,知书达理,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并信仰佛教。641 年,奉唐太宗李世民之命远嫁西藏,在她所带的嫁妆中,有一幅《步辇图》这样特殊的珍宝………

《步辇图》是一幅设色绢画,由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绘制,长为 129.6厘米,宽为38.5厘米。它是中国传世十大名画之一,现被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之中。这幅画的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且富有变化,是唐代绘画中的代表性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步辇图》以贞观十五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画面中的人物,不但形神兼备,而且性格分明。画面的右侧,是在宫女的簇拥下端坐步辇中的唐太宗,这是全图焦点。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示出一代盛唐明君的威仪与风范。为了更好地突显出唐太宗的至尊风度,阎立本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进行衬托。在步辇的前后左右,分列着九名宫女。她们有的在抬辇、扶辇,有的在持扇、打伞,各司其职且神态不一。作者以她们娇小、稚嫩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与凝定。

在画面左侧,有位拱手肃立者,就是吐蕃使者禄东赞。他举止恭谦,敬畏且沉稳。细观他的容貌,丰满的脸颊加上黑色的络腮胡须,矫健中略带几分粗犷的性格特征。特别是额头处那几道长长的皱纹,与质朴的颜面相融合,更体现出他的才智与丰富的阅历。

从构图角度来看,这幅画将所有人物分成了两组。它以画卷中的轴线为界,左侧的三人依次排开,且井然有序,没有任何装饰,规矩中略显几分拘谨。右侧则是以唐太宗为中心的人群,无论是左右簇拥的仕女形象,还是作为装饰物的步辇、旌旗等,皆把人物的布局按照功能自然分工成不同的角色,而且仕女的飘飘衣带与迎风招展的冕盖,都有意刻画出一种充满安详、和善、柔情的情调。左右两侧的对比,特别是译官诚惶诚恐、谨小慎微的神态与仕女们仪态万方、神情自若的表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一张一驰、一柔一刚的对比中,使感官视觉得到了充分的享受。

从绘画艺术的角度来看,阎立本对人物、细节等方面的表现技巧已经相当纯熟。对于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线在圆转流畅中略带坚韧,真正做到畅而不滑,顿而不滞。画面中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更是表现得栩栩如生,且能曲传神韵。作者在图像的局部,配以晕染调色。如在人物所着靴筒的折皱处,显得极具立体感。全卷的设色浓重且淳净,交错安排大面积的红绿色块,极富韵律感与鲜明的视觉效果。

《步辇图》的独具匠心之处,在于阎立本没有描绘文成公主出嫁的盛大场景,也没用刻画期待和喜悦的松赞干布迎亲场面,而是选择了唐太宗接见禄东赞这一高端会见的历史场景。画卷生动再现了唐王朝与西藏联姻的历史,突显了两者间的亲密关系。

明明这幅画中联姻的两个主角都没有出现,却仍然被称为是唐王朝汉藏联姻的见证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