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练习!弘一法师:看透复杂是能力,选择简单是境界

今天的练习!弘一法师:看透复杂是能力,选择简单是境界

00:00
09:08
弘一法师:看透复杂是能力,选择简单是境界
每晚出品 每晚一卷书 2024-04-26 21:00 安徽 298人听过
图片
每晚一卷书(JYXZ89896)——每天读一点好书,5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每晚一卷书”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图片


大道至简,返璞归真。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主播亚楠朗读音频

作者:每晚CC

来源:每晚一卷书原创



图片



禅宗思想里,有一个很高深的“看山理论”。



它将人生分为了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第一重境界的人,心思单纯,没啥城府,看见什么便是什么;



第二种境界的人,经历了世事的摧残,觉得生活复杂,看什么都是雾里看花;



而最高境界的人,饱经沧桑后,依旧能淡看人生起落,把一切看得简单而自然。



弘一法师,便是抵达最高境界的人。



他来自繁华的红尘,历经半生,却甘愿踏上清苦的传道之路。



所以世人形容他是,半世风流半世僧。



从简单到复杂,是他前半生的阅历;从复杂到简单,是他后半生的修行。



他用一生开示世人: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



1

看透复杂是能力



乾隆下江南时,曾在镇江金山寺问高僧法磐:



长江之中大船来来往往,一天到底要过多少只船?



法磐回答:只有两条船,一条为名,一条为利。



人生在世,谁都免不了要和名利打交道,谁都难挣开世俗这张大网。



名利交织、爱恨交加,共同构成了这世界的纷繁复杂。



我们徘徊在其中,又时常在世事中迷失了方向,活得疲累而迷茫。



然而弘一法师李叔同,出身于富贵之乡,生长于繁华之地,却将世间一切都看得格外清明。



李叔同出身于天津首富之家,是李家排行第三的公子。



因为家庭的缘故,他从小便见惯了迎来送往、看透了世态人情。



但这些经历,没有让他变得圆融市侩,反而使他年少早慧。



在15岁那年,他就明白了世事兴衰之道,感慨“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



后来,李家日渐衰败。



李叔同为谋生路,携母带妻搬到了上海。



到上海后的第七年,李母又因病去世,面对至亲的离去,李叔同悲痛欲绝。



他亲手操办了母亲的葬礼,还为母亲写下了悼歌《梦》。



在李叔同沉浸悲伤之时,还有许幻园、张小楼等志趣相投的好友前来安慰。



造化弄人的是,几年之后,他们又因为时局动荡,各自离散。



许幻园为了求财北上,张小楼去了扬州教书,其他几人也在各自的命运里挣扎。



看着好友逐一远去,李叔同再次含泪写下一首《送别》,在“今宵别梦寒”中,感慨“知交半零落”。



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生死无常,让李叔同的心境逐渐变得复杂。



他终于明白,世事复杂多变,没有谁的一生不是少圆满,多遗憾。



与其为了一些执念痛苦一生,不如放下过去的包袱和束缚,去追求内心的简单和宁静。



白居易曾说: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在这喧嚣而复杂的世界里,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迷了太多人的眼睛。



可仍旧有些人,愿意在尝尽人间百味,看遍世事繁华后,毅然选择简单地生活。



正所谓,大道至简,返璞归真。



人生短短三万天,学会看轻得失,看淡纷扰,将复杂的生活简单过,就是最好的处世之道。



图片



2

选择简单是境界



司马光说: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贪恋富贵,追求荣华,本就是人性使然。



而弘一法师伟大就伟大在,虽然半生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一朝跳出红尘,他就能清苦自持,始终如一。



弘一有一件僧衣,上有200多处补丁,青白相间,褴褛不堪。



他却将这件僧衣穿了洗,洗了穿,始终不忍丢弃。



他还有一顶旧蚊帐,是他出家时所带,用了几十年也不曾换过。



在他五十寿辰时,学生刘质平想要给他换一顶新蚊帐,弘一仍是拒绝。



还有一次,弘一的老友夏丏尊,前来拜访。



看到他的饭桌上,只有一碟白水煮萝卜,和一碗咸得发苦的菜。



弘一却吃得十分虔诚,仿佛摆在他面前的是山珍海味。



夏丏尊忍不住问道:这菜不会太咸吗?



弘一笑着说:咸也好,淡也好,样样都好。



在弘一看来,布衣桑饭,可乐终生。



世人眼中的清苦生活,对他来说,恰恰就是最好的修行。



没有了物欲的干扰,远离了人世的繁杂,弘一苦修戒律,静悟佛法,终成一代律宗大师。



弘一这种简单的处世智慧,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学生丰子恺。



当年战争爆发后,丰子恺不得已辞去教职工作,带着全家迁居重庆郊区。



没有了收入来源,他只能住简陋的屋子,穿朴素的衣衫,与家人一同犁地种菜。



丰子恺却十分满足这样的生活,还在此地画出了不少温暖人心的画作。



弘一法师曾说: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



没有物欲的牵绊,一个人的内心,才能达到至轻至盈的境界。



你若要追求高层次的生活,就要学会不断地做减法,去粗取精,删繁就简。



广厦万间,卧眠不过七尺;良田千顷,日食不过三餐。



当你的物质生活回归简单,你才能更加专注于生活本身,经营好余下的岁月。



3

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个简单的人



电影《一轮明月》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弘一法师苦修佛法大成后,曾受湛山寺住持之邀,去弘扬“南山律宗”。



那里僧众百姓得知了这个消息,给他安排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弘一知道后,找到住持言明三点:



我不为人师、不要为我开欢迎会、不要登报扬名。



图片



多少人求而不得的成名机会,弘一却拒绝得很干脆。



住持见此,只得马上撤掉了消息稿。



后来住持在给弘一安排住处时,看到弘一的被褥破洞连连,又立刻想给他换一床。



弘一依旧推辞不受。



在他看来,世间的名利也好,物质也好,于他而言,不过是身外之物。



他所求的,不过是在复杂的世界里,静守内心的澄澈,做一个简单的人。



因此大多数时候,红尘中的人要与他来往,他都会选择避而不见。



当年他在温州某寺静修时,温州道尹林鹃翔,慕名前来拜访。



他前前后后来了四次,弘一每一次都称病谢绝。



还有一次,弘一的老友请他去上海故地重游。



弘一推脱不掉,只得前往。



到了那里后,老友触景生情,希望弘一能回来,与他一起去实现以前的梦想。



弘一自知往事不可再,此后也不想再继续涉足红尘,便始终不发一言。



回去后,他就与自己约法三章:不为人师,不见来客、不纳施舍。



此后,弘一便开始闭门静修,摒弃一切。



外界纷繁复杂,波诡云谲,他却伴着黄卷青灯,晨钟暮鼓,将生命活出了至高至简的境界。



《菜根谭》里写道: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



意思是说,不接近名利富贵的人清白,而接近却不受污染的人则更为高洁。



这样的人,好比莲花,出淤泥,却不染尘埃;好比秋菊,经历北风,却不随北风飘零。



世事再纷扰,也动摇不了他们内心的简单纯粹。



在这复杂的世界里,愿你,愿我都可以成为这样的人。







佛学家赵朴初在怀念弘一法师时,曾写下两句诗:



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



在世人眼中,弘一法师就像那一轮明月,至简至洁,永恒不灭。



弘一法师遍尝了红尘俗世欲念之苦,转身又遁入空门,以简单之心看待纷繁世事。



这一生的经历,对他来说,是悲欣交集,终得圆满。



而在世间跋涉的你我,不论历经了多少沧桑,只要懂得像弘一法师一般,删繁就简、向心而行。



便也能回归真实的自我,抵达生命的最高境界。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 End -

本文系每晚一卷书(ID:JYXZ89896)原创,腹有诗书气自华,再忙也别忘记给自己充电,欢迎关注每晚一卷书。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晚君↓↓

图片

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在看哦 图片

阅读 6449

每晚一卷书



人划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