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练习!季羡林《悲喜自渡》:生活能渡的,都是愿意自渡的人

今天的练习!季羡林《悲喜自渡》:生活能渡的,都是愿意自渡的人

00:00
10:01
季羡林《悲喜自渡》:生活能渡的,都是愿意自渡的人
每晚出品 每晚一卷书 2024-03-28 21:00 安徽 2092人听过
图片

每晚一卷书(JYXZ89896)——每天读一点好书,5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每晚一卷书”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图片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主播佳音朗读音频

作者:每晚MK
来源:每晚一卷书原创



美国小说家理查德·耶茨曾说:“孤独是生命里必有的黑暗,它无法穿越,也不可战胜。”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许多落寞的时刻。



或许是告别了亲人,踏上了离家的列车;



或许是身处于热闹的人群之中,自己却无法融入;



又或是生病受伤,无人可诉,只能一个人默默地扛过去……



生活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体验,有喜悦、苦楚,也有困顿、迷茫和无助。



漫漫旅途,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应对?



季羡林在其散文集《悲喜自渡》中写道:



“人间万千光景,苦乐喜忧,跌宕起伏,除了自己,他人爱莫能助。”



看过了书中的故事,你就会明白:



没有谁的生活不孤独,自渡就是最好的救赎。



图片



1

在聚散离别中,学会接纳



《路过》中有一句话:“聚散离合终有时,历来烟雨不留人。”



在这风流云散的人世间,遇见是偶然,分别却是必然。



有些人,无论你如何念念不忘,都不会再有归期。



这是每个人推不掉、躲不开的人生际遇,在书中我们能看到,季羡林也不例外。



季羡林出生在山东一个极其贫穷的村子里,自小便与母亲相依为命。



6岁的时候,他被送到城中叔父家寄养。



寄人篱下的滋味并不好受,他只能在一个个深夜里,躲在被窝里偷偷想念母亲。



为了早日与母亲相聚,他在心里立志,一定要出人头地。



终于,寒窗苦读十二年,季羡林考上了清华大学。



他盘算着,自己以后找个好生计,就能把母亲接来,让她过上好日子。



然而未等毕业,就传来了母亲病逝的消息。



此后,他每每回忆起母亲,悔恨就会钻上心头,让他悲恸不已,泪眼模糊。



后来,季羡林从山东到北京,从国内到国外,一路上辗转多地,遇见了数不清的人。



在经历了一次次的相识、相交、相别后,他逐渐意识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



缘聚缘散,都是命中注定的事情,既不会逆转,也不可挽回。



70多岁的时候,他已经能运用一个世故老人的智慧与定力,安然接纳这一切。



不论对方是情谊深厚的爱徒,还是一见如故的忘年交,到了要离开的时候,他都能面带微笑,静静地目送他们远去。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生离死别。



然而《红楼梦》中却说:“千里搭棚,世间没有不散的筵席。”



天长地久,只是一种美好的希冀;聚散无常,才是生活的真相。



在人生这趟列车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向。



不论是血浓于水的亲人,还是萍水相逢的朋友,都只能与你相伴一程。



因此,当一段关系走向尽头,不要伤春悲秋,也不必耿耿于怀。



相聚之时,好好珍惜,为彼此提供一点小小的关怀与温暖,就是对彼此最大的珍重。



图片



2

在命运起伏中,看清人心



《桃花扇》中写道:“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一个人身居高位的时候,自然是众星捧月,备受关注。



但只有经历过命运的跌宕起伏,你才能真正看懂人情冷暖。



季羡林从德国留学归来后,被聘任为北大教授,同事和学生都对他万分尊重。



然而等他跌至人生低谷,境遇却是天差地别。



特殊时期,他被人陷害,其身份也从原来人人敬仰的大学者,变成了不可接触的“危险人物”。



从前的好友,对他避之不及;



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也把他视作穷凶极恶之徒。



在被批斗的过程中,他被围观人群打得鼻青脸肿,倒在地上半天爬不起来。



即使后来他被释放,回到了北大燕园中,也无人敢上前跟他说上一句话。



有一次,他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赶路,差点跌倒时,有个女同事大胆上前帮他扶了一把。



他就感动得热泪盈眶,心里想着:“这个人,我毕生难忘。”



一次举手之劳,就让他铭记终生,可见当时处境之悲凉。



这事发生后没多久,他得到了平反,还升官成为北大副校长。



从前冷清的家门,也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大家又一窝蜂地围了上来。



过去的那些轻蔑和疏远,那些令人不齿的作为,好像从未发生过一样。



然而忆起这段经历,季老并无怨怼,他只说:
世态炎凉,古今如此。



假如我处在别人的地位上,我的行动不见得会比别人好。

《菜根谭》有言:“饥则附,饱则扬,燠则趋,寒则弃,人情通患也。”


见人富贵了就巴结,看人潦倒了就鄙弃,是人性的通病。



听起来很残忍,但这就是人类社会最真实的丛林法则。



所以无论与谁相处,都要保持一颗冷静、清醒的心。



别人对你阿谀奉承时,不必过分得意,沾沾自喜;大家都疏远逃避你时,也不必心怀怨气。



来,是有利可图;去,是独善其身。



归根结底,都是人性使然。



学会降低期待,不高估任何一段关系,你就不会让自己陷入失落孤独的境地。



图片


3

在悲喜交加中,学会自渡



季羡林在书中,记录了他的晚年生活。



在被打成反派后,他的心中遍布哀伤,整个人也变得多愁善感。



遇到一只流浪的幼猫,他便想到母亲的逝去,嗟叹自己悲惨的身世。



见到有人要捣毁一个鸟窝,自己不能前去解救时,他也会伏在桌上暗自啜泣。



每一个平静如水的日子,对他来说,都潜伏着无尽的绝望。



但即使生活如此痛苦,季羡林也没有放弃生的信念。



感到孤独时,他就一个人到园子里散步,观察各种草木和动物,思考生命的意义。



一年四季,寒来暑往,园中花草于冬天凋零,又于春天盛开。



看到万物生长的规律,他渐渐领悟到:



衰败只是暂时的,生生不息才是永恒的使命。



人生不也是如此吗?



今天你走到了命运的低潮,忍着痛,熬过去,总有一天会重见曙光,迎来新的希望。



明白了这一点后,季羡林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主动去捕捉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珍贵与美好。



他想,别人对他疏远冷漠,但最亲近的妻子还守候在身边;



旁人急着与自己划清界限,自己养的小猫却赖着他不走;



即使经历如此浩劫,他仍旧挺了过来,还能继续读书写作、从事学术研究……



世态炎凉中,人总能寻到一点暖气,支撑自己走过人生最艰难的一段路。



纵观季羡林这一生,尝过贫穷饥饿,经过战火流离,也曾遭人背叛,陷入孤苦无依。



生活一浪接着一浪,他却以凡人的身躯,扛下了所有苦难。



哪有什么天生的强大,所有坚强的背后都是有人在咬牙死撑。



回想人生中最难的经历,他说:



“在任何情况下,人生也绝不会只有痛苦,这就是我悟出的禅机。”



困境与挫折,是每个人逃不脱的宿命。



但越是艰难时,越不能轻易退缩。



因为能渡你脱离苦海的,只有那个坚韧不拔的自己。



只要心怀希望,永不放弃,你就能于幽暗的生活之中,为自己凿出一抹光亮。







在书中,季羡林还记录了一个故事。



几个小孩子在玩过家家的时候,曾在自家房前的一片空地下,种下了两棵丝瓜。



土壤并不肥沃,只有一层薄薄的河泥提供养分。



但瓜苗落地生根,悄无声息地生长起来,一路延伸,攀爬到了三楼。



有一天,季羡林抬头一看,发现有一个大丝瓜正悬吊在一根细细的秧上,在空中轻轻摇晃。



图片



他以为,这瓜总会砸下来。



可后来不知怎的,这瓜竟然自己搭到了旁边的窗户上,长得越发粗壮。



这出人意料的结果,让季羡林感到一阵惊奇。



他忽然意识到,生命的力量如此强大。



不论是风狂雨急,还是烈日暴晒,都扼杀不了一颗挣扎求生的心。



正所谓:“关关难过关关过,夜夜难熬夜夜熬。”



或许,你也因为一段晦暗的时光,对生活丧失了热情。



但换个角度想想,苦难,恰恰也是人生最好的试炼场。



只要挺过去,那些痛苦和挫折都会化为养分,助你脱胎换骨,完成自我的救赎。



沮丧无助时请你记住:这世界上,没有不可逾越的难关。



咬咬牙,挺过去,熬过这段痛苦的时光,未来的光景,一定不会太差。



点个在看,与朋友共勉。



- End -



本文系每晚一卷书(ID:JYXZ89896)原创,腹有诗书气自华,再忙也别忘记给自己充电,欢迎关注每晚一卷书。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在看哦 图片

阅读 2.2万

每晚一卷书



人划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