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张国焘2次请求重回大陆,毛主席和刘少奇提出哪2个条件?

50年代,张国焘2次请求重回大陆,毛主席和刘少奇提出哪2个条件?

00:00
14:35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58年10月,由台湾转居香港的张国焘,向中央表示自己在香港想为新中国政府做点实事,因为自身穷困潦倒,还希望政府予以一些生活补贴。

作为一个叛逃者,张国焘两次表示想要重回大陆,分别得到了毛主席和刘少奇的回复。

毛主席和刘少奇洞察其心,向张国焘提出了两个条件,如果答应这两个条件,中央是同意并且欢迎张国焘回来的。

但最后张国焘并没有选择回到大陆,在香港生活了20年后,晚年还移居到了美国。

到底是什么原因刺激他想要回国?又是什么条件让这位叛逃者无法接受呢?

回国之念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后期,淮海战役打响。

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势如破竹,南线国民党军精锐主力被完全消灭,历史大势已然表露,人民解放军占有了绝对优势。

蒋介石自觉不敌,已经开始部署各方人员撤台事宜。

叛逃到国民党的张国焘,看到溃败成一盘散沙的国民党军队,知道自己作为革命的叛徒,若落在共产党手里不会有好下场,赶忙找到毛人凤,请求也带自己去往台湾。

毛人凤请示了蒋介石,但蒋介石认为张国焘摇摆不定、趋炎附势,本就是墙头草,毫无忠诚,目前自身难保,并不想带其离开。

收到回复后的毛人凤告诉张国焘:“你去台湾不如留在大陆,这样共产党内就有了与我们共事多年的老朋友,这比去台湾用处大得多。”并强调了,这就是“老头子”的意思。

表面是想让张国焘留下来当间谍,张国焘何尝不知,这代表他已经被抛弃。

他心知肚明,自己背叛革命且被开除党籍,在大陆待下去,等待自己的只有制裁。

最后,张国焘费尽心思托关系,终于搞到了去往台湾省的机票。

在1948年11月,随着国民党的失败,张国焘带着家人逃到了台湾。

本就是被蒋介石抛弃的人,可想而知,张国焘在台湾的日子并不好过,处处受到冷落和排挤,连基本生活都不能正常维持。

令人可笑的是,因为穷困潦倒,甚至他的住所都被国民党强行收去,竟落入无处栖身的惨境。

在台北,他也曾表示想要国民党帮忙安顿生活,但等待许久并未有人来管他。

张国焘心知在台湾生活只会苦不堪言,可能还会引来灾祸。

不得已,他又携家人转移到了香港居住。

定居香港后,张国焘在一家小报担任着主笔工作,每天写评论、专稿赚点稿费,养家糊口仍然困难。

走到这一步的张国焘,既对国民党失望,也对共产党无奈。

于是,他便与香港自称“第三势力”的人交集了起来,程思远就是一个。

有一次在和程思远喝茶时,张国焘竟然回心转意了。

他吐露道:“思远,过去我们搞政治都是跑龙套的角色,没有意思,以后不再搞了,我们的孩子应该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

不过话虽这么说,从之后张国焘的表现来看,他终究还是缺乏真正的信仰。

张国焘在报社没干多久,就和报社管理起了冲突,被扫地出门。

离开报社后,张国焘决定去干点别的,这时朝鲜战争爆发了。

战争拉动了国际黄金价格猛涨,张国焘本对金融一窍不通,却被资本迷住了眼,将自己5000美金的全部家当,投入进了金市。

本想着发财的张国焘没有料到,新中国能拖住当时实力强大的美国,让朝鲜战争结束如此之快。

战争结束后,金市一蹶不振,金价暴跌,转瞬间,赌徒本质的张国焘亏得血本无归。

正所谓祸不单行,老本尽折的张国焘家中也出现了不幸。

他的妻子杨子烈在生活奔波中,摔断了臀部盆骨,让原本破产的家庭雪上加霜。

如此难堪的情况下,张国焘再也无法表现出之前的嚣张跋扈。

他看着欣欣向荣的新中国,萌生了想要回归的念头。

中央的两个条件

1953年春,张国焘第一次向中央提出了想回大陆的请求。

张国焘托在香港出版界工作的人,联系到了新华社香港分社的金尧如,将自己想回国的意愿告知了他,表达出自己看到中国共产党解放了祖国,心里很振奋。

张国焘表示目前他也闲居在香港,想回来为新中国做点事,想回到党和人民群众之中。

他还向金尧如打听,新华社有没有可能向毛主席,向北京反映自己的愿望。

很有可能,这只是张国焘在穷途末路时想来投靠捞好处。

但金尧如认为,张国焘愿意主动回归到党和人民的领导下,毕竟不是坏事。

于是金尧如回到新华社香港分社,向当时的分社长黄作梅汇报了情况。

黄作梅表示,可以将张国焘的信反映到北京。

于是张国焘立马连夜写了一封信,信封上写“毛泽东主席”,下属“张国焘拜上”。

信的大致内容是:“毛泽东主席并刘少奇书记、周恩来总理,在你们和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胜利,我感到极大的鼓舞和深刻的愧疚,经过这两三年的思考,我决心回到党的身边,在你们的领导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我一点绵薄之力,鞠躬尽瘁,以赎前愆。”

这封信似乎表现出张国焘的反省和忏悔,但事实并非如此。

黄作梅将张国焘的信送到了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并转中央,两三个星期后中央收到了此信。

刘少奇在看到这封信后,以中央书记处的名义,给张国焘回了话:“回大陆是可以的,中央是欢迎的,但是有一个条件。”

那就是张国焘必须先写一个报告给中央,深刻检讨在历史上的严重错误,提出改过自新的保证。

金尧如将刘少奇的回复带到后,张国焘并没有接受。

他拒不认错,以为这样就能逃离历史的审判,这也更能说明张国焘的来投只是为自己求得生存空间,谋求利益。

之前口口声声说的为党和人民,可见只是满口胡言。

这样的人就算回到党和人民中,能真正为人民办事吗?

张国焘最后以“这几天身体不太好,这件事以后再商量”为由,拒绝了以刘少奇提出的条件,之后再也没有找过金尧如。

这第一次请求回大陆之事,以张国焘拒绝中央的条件而不了了之。

但在这次事件之后,张国焘并没有与大陆断绝联系,一直居住在香港。

1955年,张国焘通过香港友人,向人民政府提出,是否可以让自己的二儿子张楚湘到广州中山医院学习。

这得到了周总理的批准。

张楚湘在广州中山医院学习五年毕业后,回到了香港行医,保证了收入。

这也说明中央并不是无情无义,就算是叛徒,只要还表现出想为新中国建设服务,中央也会做到该做的人情帮扶。

但张国焘并不满足,在1958年10月,他又一次表示想为政府做事,回到大陆,并且要求政府再给他一些生活补贴。

于是,关于张国焘第二次请求回国事件拉开帷幕,张国焘的要求被写进了《关于张国焘最近情况简报》文件里。

这一文件最后送到了中南海菊香书屋,毛主席亲自进行了查阅。

毛主席敏锐地洞察了张国焘的内心,并没有同意张国焘回国任职,不过关于补助一事,毛主席也提出了一个条件。

毛主席在《关于张国焘最近情况简报》上批注道:“应劝张国焘割断他同美国人的关系,如能做到这点,可考虑给予个人生活方面的补助,毛注。”

确实,张国焘在香港居住期间,因为其叛徒这一身份,美国中情局多次与之交往,想利用张国焘套出关于共产党有用的情报。

张国焘见钱眼开,受不住美元的诱惑,几乎每次中情局找来都会提供情报。

中共方面在收到毛主席的批复后,通过不同渠道多次劝说了张国焘,要求张国焘与美国中情局断开联系,但在人民和美元面前,张国焘选择了后者。

张国焘表示,以前自己是个演员,现在则是观众,以后还是继续当观众比较好!

此番话无疑就是明确拒绝了毛主席。

只要有谁资助他的生活,他就会倒向谁的那边。

先前的叛党还不够,如今的张国焘在美元面前更是做出了叛国的举动,毫无信仰可言。

张国焘的两次回国请求,都收到了中央的回复,中央积极与其对接。

毛主席和刘少奇提出了两个条件:

第一,只要张国焘承认错误检讨自己背叛革命、背叛党,写下今后改过自新,可以回国。

第二,只要张国焘断绝和美国人的联系,就可以得到生活补助。

但张国焘一个条件都没有接受,这两个最基本的条件就算中央没有要求,张国焘要是真心归顺,忏悔错误,也肯定是会主动去做,从这便可看出他的回国之念是极其虚伪的。

就这样,张国焘最终失去了回归大陆的机会,党和人民也不会再信任他。

晚年吃苦果

张国焘两次放弃回大陆后,在香港继续生活了20年,其间总是摆脱不了贫困。

这就让美国很好的利用了他。

因为朝鲜战争后,美国对中国的实力倍感震惊,尤其关注中国共产党的高层领导人。

于是美国的亚洲研究中心多次找到张国焘,想让其提供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相关情报,并告诉张国焘每次提供情报,都将会有丰厚的报酬。

已经沦为美元奴隶的张国焘,将自己能说出来的情报,基本全部都透露给了美国。

美国驻港总领事,先后居然拜访了张国焘约20次,可见是要把张国焘问到油尽灯枯才罢休。

当美国情报局觉得张国焘已经提供不了其它有意义的价值后,就又将其抛弃在一边。

在1961年,美国又找上了他,他应美国堪萨斯大学要求,开始撰写自己的回忆录。

作为报酬,堪萨斯大学每月给他2000港币。

当时的每月2000港元,在香港已经是一个不错的收入。

因此,张国焘耗时4年,完成了近百万字的回忆,还授予该书英文版权。

1965年,张国焘的回忆录《我的回忆》在香港《明报周刊》开始连载。

在回忆录写成后,张国焘对于美国再也没有任何价值,被彻底抛弃。

不出几年,张国焘便又重新过上了穷困潦倒的日子。

1968年,张国焘已进入晚年,加上妻子杨子烈残疾,两人都需要人照顾,于是他们准备投奔儿子。

张国焘的三个儿子都已经成家立业,长子张海威和三子张渝川都在加拿大的多伦多,次子张楚湘在美国。

张国焘和杨子烈,先去美国投奔次子张楚湘。

但作为在美国行医的张楚湘似乎过得也不如意,并没有精力来照顾这两位行动不便的老人。

没过多久,张国焘带着妻子去加拿大投奔长子张海威。

但大儿子张海威在多伦多也只是一名老师,收入也不足以照顾张国焘和杨子烈。

两位老人的到来,似乎也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没过多久,张海威和张国焘了解到,65岁老人在加拿大是有权享受福利救济待遇的。

张国焘就被搬进了一家免费养老院,与一个外国老人挤在了一间几平方米的小屋子里。

1973年,70多岁的张国焘又突患中风,留下瘫痪。

杨子烈也本是残疾,无法照料他,因此,张国焘的晚年生活十分凄凉。

1979年12月3日,张国焘病死在加拿大的养老院中。

参考资料:

《叛逃者的晚年》少华

《张国焘欲回大陆内情》路海江

《张国焘回大陆未果始末》党的建设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zqd_7u紫氣東來

    還有什么臉囬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