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上午,2024成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幕。
在“双碳”目标下,具有清洁低碳等特点的氢能备受青睐。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天府新能源研究院院长雷宪章长期关注氢能源等领域。在本届博览会的配套会议——第三届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大会上,雷宪章发表了《绿色氢能是四川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主题演讲。
他表示,电氢耦合协调将是中国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针对成都如何进行产业布局,更好落实“双碳”目标等方面,雷宪章也给出了建议。
01谈电氢耦合
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至关重要
“实现‘双碳’目标,最核心的是能源革命。”采访中,雷宪章强调,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有可能造成碳排放,在我国,能源活动碳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80%左右,电力行业碳排放又在能源行业碳排放中占据很大比例。因此,落实“双碳”行动,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新型电力系统是关键载体。
今年3月印发的《成都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实现碳达峰,成都将实施十大行动,其中第二条即为“能源清洁高效提升行动”,不仅提到“强化清洁能源供给与安全保障”“构建以绿色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鼓励光伏、氢能等应用”,还提出:到2025年,原煤消费量力争控制在500万吨以下,绿氢生产能力达到6000吨以上。
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达到14.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比重超过50%。
在雷宪章看来,风光发电等具有“靠天吃饭”的特点,波动性和随机性大。未来随着这些清洁能源的进一步推广,其对电网稳定性的冲击不可忽视,大量风光电能如何消纳的问题应当引起重视。他提出,应当加强技术创新,建设全时域电能消纳和储能体系。
雷宪章
“风光水电能除了可以通过电网输送,还可以就地消纳,在这个过程中,氢能将发挥重要作用。”雷宪章介绍,电氢耦合技术是一种将氢能和电能相互转化、高效协同的能源网络技术,可以实现新能源的充分消纳利用。“可就地消纳风光水电能等清洁能源,用以制氢或者生产氢基能源,再把制成的氢能和氢基能源通过管道或者其他方式输送给用户。”雷宪章表示,将清洁电力制氢后,氢能或者氢基能源可根据需求长时间储存。通过电氢耦合协调,构建起电能、氢能耦合协调的输送网络,这将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
雷宪章介绍,目前全球氢能发展正不断加快,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大力推进电氢耦合。
02谈虚拟电厂
核心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
关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雷宪章还谈到了当下火热的虚拟电厂建设。
《方案》提出,要提升电力系统实时平衡和安全保供能力,构建“1+2+N”城市级虚拟电厂一体化发展格局。
另外,根据《成都市虚拟电厂建设实施方案》,“1”是指1个虚拟电厂平台统筹调度,“2”是指聚合电源资源、负荷资源2个资源支撑体系,“N”是指建设公共建筑、储能电站等N个行业领域和区域级子虚拟电厂。
据了解,虚拟电厂是一套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本身并不发电,它以物联网为基础,通过信息通信和智能控制技术,将相对分散的电源、电网、负荷和储能等进行集成调控,实现“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参与电力市场和电网运行的协调管理。
“虚拟电厂的核心作用,在于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雷宪章认为,虚拟电厂与传统意义上的“智能电网”不同,它更像是一个交易系统,其核心就是要适应光伏、风力等各种新能源的接入,充分协调各种分布式的发电单元、灵活负荷以及储能设备,在更大范围内支撑电网的平稳运转。
雷宪章认为,在虚拟电厂建设中,电力现货市场的发展非常重要。理想状态是各种各样的用电单位和用人单位,都能直接参与电网的交易,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全范围内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升经济效益,让所有的参与方都能获益。
电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现货交易依赖于政策规定。新近出台的《四川省2024年省内电力市场交易总体方案》,对零售市场交易品种进行了调整,增设了绿电交易、新型储能交易、车网互动试点示范项目,相关试点正在推进。
第三届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大会
03谈能源转型
聚焦消费领域,推广热泵技术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节能减排涉及到城市的方方面面。《方案》提出,在全生命周期提升用能效率,开展全领域节能管理、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积极推广使用高效制冷等绿色技术。
雷宪章表示,成都是一个能源消费型城市,因此能源转型主要聚焦在消费侧。他介绍,成都的碳排放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工业的排放,占比达到30%左右;二是交通的排放,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步推广,交通碳排放呈下降趋势;三是建筑领域相关的碳排放,除了建设活动产生的能耗与排放外,还包括采暖、空调、生活热水、家用电器等终端用能需求产生的碳排放;四是外部能源输入之后产生的碳排放。
“尤其是家庭生活产生的碳排放,目前社会关注度还不够,应该引起重视。”雷宪章介绍,成都目前的取暖主要依靠空调和天然气,二氧化碳排放较大,能耗较高。如果能用清洁能源取暖,将有效降低碳排放。
针对这一点,雷宪章提到了热泵技术。去年5月,再生水水源热泵技术首次在成都中心城区使用,该技术是将再生水中存在的大量低品位能量收集起来,通过压缩系统,并辅以少量电能来进行运作,冬季时将储存于再生水中的低品位热能“取”出来,用于建筑物供热;夏季又将建筑物内的热量“抽”出来,释放到再生水中,起到制冷作用。
雷宪章
这一技术也正在其他地区进行推广。例如近日西安发布了《西安市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2024年工作方案》,其中提到大力发展清洁取暖方式,新建居民住宅、商业综合体等必须使用清洁能源取暖。该方案列出的任务清单还明确提出,不再新建燃煤集中供热站。
“低碳转型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雷宪章建议,成都在产业发展上,可以将热泵技术作为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谋划以大型热泵技术为支撑、以储能材料为辅助的产业布局,加强未来产业赛道的核心技术攻关,形成新质生产力。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实习记者 王俊峰 摄影报道 部分图据主办方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