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游西湖有感》◎文及翁
一勺西湖水。
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
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
更不复,新亭堕泪。
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何人是?
千古恨,几时洗!
余生自负澄清志。
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
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
便都道、江神堪恃。
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
天下事,可知矣!
【译文】
西湖水小如一勺。渡江一百年来,南宋王朝日日歌舞,日日酣饮。回首北望洛阳,那儿的名花异石已经没有了,那烟雾笼罩,渺远难辨的地方,该是起黍离之悲的故都,更没有谁在新亭堕泪。在西湖奏着音乐,带着美人,摇着画舫的人中,谁是击楫中流之人呢?(国土沦丧的)千古大恨何时才能洗刷尽!
我自来就有澄清天下的伟大志向,还有谁,如我一般像垂钓磻溪的姜尚,像隐居傅岩的傅说,还未遇明主。国事如今倚仗谁呢?不过依傍着如衣带一根的长江而已!人们普遍都相信江神可以依靠。去问问那隐居山林的处士,他们只是掉过头去,笑指着梅花。天下之事,由此可以知道了。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作者文及翁对国事的忧虑之词,写于宋理宗宝柘元年,那时北方蒙古兴起,南宋得以暂避祸乱,偏安一隅。词人游西湖时,看到了四种人:一是有权势的人,他们歌舞升平,全没想要收复失地,澄清四夷;二是有志向却得不到任用的人;三是一般老百姓,认为倚恃天险就足以保平安;四是林中高士,自命清高,不问国事。通过对这四种人的刻,作者推出国家无望的前途。
"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开首四句劈空而开,将矛头直指向南宋统治者,说他们偏安一隅,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在这乱世之下,有人干脆退隐山林,不问国家之事,他们也令词人深为不满。
在极度的悲愤之中,词人慨然叹道:"天下事,可知矣!"读之令人扼腕。
这首词风格酣畅恣肆,不遗余力地抨击当时苟安之风,写得振聋发聩。此词语言风格的散文化,议论化倾向明显,有苏辛以文为词的特点。词中多用设问和感句,形式多样。作者或通过对比提问,或自问自答,或通过发问来表达自己对国事的深刻危机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