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美国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和演说家。他被认为是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人本主义思想和自立主张对美国人民和美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林肯曾高度赞扬他的思想,称他是“美国精神的先知”,“美国的孔子”。文学批评家劳伦斯·布尔在《爱默生传》说,爱默生与他的学说,是美国最重要的世俗宗教。
爱默生1803年5月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波土顿附近的康考德村,1882年4月27日在波士顿因肺病逝世。他出身牧师家庭,自幼丧父,由母亲和姑母抚养他成人。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在校期间,他阅读了大量英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丰富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毕业后曾执教两年,之后进入哈佛神学院,担任基督教唯一的神教派牧师,并开始布道。1837年8月31日,爱默生在美国大学生联谊会上发表了《论美国学者》的著名演讲,这一演讲轰动一时,对美国民族文化的兴起产生了巨大影响,被誉为是美国“思想上的独立宣言”。爱默生的思想也受到了当时的传统思想的压制和攻击。1838年7月15日,当爱默生在剑桥神学院发表题为《神学院致辞》的著名演讲时,遭到新英格兰加尔文教派、唯一神教派等宗教势力的抗议和攻击。
爱默生的著作大多是散文,主要作品包括《随笔》(1841)、《随笔:第二集》(1844)、《代表人物》(1850)和《英国人的性格》(1856)等作品。爱默生的散文写作非常有特色,文章注重思想内容而没有华丽的词藻,行文犹如格言,哲理深入浅出,说服力强,且有典型的“爱默生风格”。有人这样评价他的文字——“爱默生似乎只写警句”。这种风格和爱默生阅读广泛有关,也和他每年都写下的厚厚的笔记有关。爱默生的传记作者小罗伯特·D·理查森说,爱默生不是一个系统的读者,但他是浏览和做综合笔记的天才,他是矿工们所说的高速鉴别机,通过对书籍资料广泛的挖掘,筛选最精华的部分。
散文写作让爱默生进入了以蒙田为代表的经典随笔作家的行列,但按照爱默生最初的想法,也许他更钟爱的是自己诗人的这一角色。因为在爱默生看来,一个诗人的存在并不仅仅是在文字上,而是在他所有的生活、思想和行动中。在目前的评价中,虽然爱默生的诗歌还不能进入巨匠的行列,但绝对也应该是大师级的人物。
早在爱默生18岁时,他曾以班级诗人的荣誉出席哈佛高年级毕业庆典。他那时对诗歌非常认真,梦想成为一名诗人,但别的学业一般,数学成绩最差。1819年到1820年,通过阅读有关荷马的评论著作,爱默生逐渐形成了诗歌是宗教,诗人即是先知和预言家的基本看法。对于自己早期的习作,爱默生评价并不太高,他认为那只是一些“流畅的句子”和“孤立的比喻”。
1827年,爱默生完成了从波士顿到查尔斯顿的14天旅行后,开始写作第一本“诗歌笔记”。这个笔记中有许多诗歌片断,有的则是完成的诗,有的句子他还引入了以后的大量随笔中。这时的爱默生喜欢三种诗体,一种是哀歌,一种是华兹华斯式的无韵叙事诗,一种则是他最擅长、也是写得最好的浪漫抒情短诗。
1829年,爱默生和喜爱诗歌的爱伦·塔克在康科德结婚。爱伦自己也写诗,她的诗有一种清纯的抒情的魅力。这时的爱默生是幸福的,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亲爱的爱伦,多少金秋/成熟了,朦胧美丽的花容。/时光将永不出现/在阳光的欢乐里,在悲哀的忧郁中,/没有任何时间能阻止我诉说,/我的甜蜜热情的爱,将胜过世上的一切。”然而,这样的幸福并不久长,两年后,可爱的爱伦因患肺病去世。这给了爱默生极大的打击,也促使他开始思考“死亡”这一重大的主题。爱默生痛苦万分,感觉自己脆弱而空虚,他想唤回爱伦和从前的一切——“时间从我身边流逝,/我仍然无动于衷。/生命的芬芳已经消失,就如芳香的花儿曾经开过一样。”
由于对天文学的爱好超过了基督教神学,爱默生和教会发生了分歧。1832年9月,爱默生辞去了牧师的职位。在一首诗中他写到:“我将不再脱离我自身而生活,/我将不再用别人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我的善良将显示善良,/而我的邪恶就是邪恶,/我将是自由之身。”
1833年,爱默生越过大西洋,开始了到意大利、德国、法国的长途旅行。意大利的风物和文化让爱默生感到欣喜,在英国,他还访问了诗人柯尔律治、华兹华斯和他喜欢的散文家卡莱尔,他们都对这位陌生而年轻的远方来客给予了热情接待。不过,爱默生隐约感到,他并没有在欧洲找到自己理想中的诗人。1834年,爱默生回国后,开始了对歌德的研究,从歌德的作品中,他再次体会到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他认为诗歌最重要的不是文字,而是背后的感觉和思想。也是从这时起,爱默生的诗歌开始趋于成熟。这一年中,他写出了几首名作,其中包括《杜鹃花》、《暴风雪》和《单一与整体》等,这些诗表现了他作为诗人的强烈直觉和深刻的洞察力。也是在这一年中,爱默生和莉迪亚·杰克逊堕入了爱河。莉迪亚是在聆听爱默生布道时与爱默生相识的,她是一位聪明的知识女性,热爱诗歌,也非常有理解力。一年后,爱默生和莉迪亚举行了婚礼。
1836年,爱默生的《论自然》出版。这本散文集中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美的存在、自我意识的价值等,这些也是爱默生诗歌的几个重要主题。也是在这一时期,爱默生开始了他的系列讲座和讲演。1837年,爱默生写下了《康科德赞歌》,这首诗目前已经成为爱默生的代表作之一。
1837年,34岁的爱默生和20岁的梭罗相识。当时的梭罗还是个大学生,是个年轻的诗人。他们两个人很谈得来,有一种心灵的默契。爱默生称赞梭罗的诗是诗意缺乏的美国诗歌中最纯真、崇高的诗。虽然后来由于多种原因,爱默生和梭罗的友谊发生了决裂,但是爱默生一直对梭罗的思想和才能给予高度的评价,还把他写进了《代表人物》一书中。梭罗最终也和爱默生达成了和解,他说:“优秀人物间的友谊终止了,他们的原则没有变,正如藕断丝连”。
1841年,爱默生的《随笔》出版了。
晚年的爱默生很喜欢写作四行诗,这也是由于哈菲兹的影响。12月,一本白色硬皮封面的《诗集》问世了,这是爱默生诗歌的第一次结集。这本诗集展现了爱默生广泛的诗歌兴趣和他性格中慷慨、野性、狂喜的一面,这是和人们平时见到的严谨而谦逊的他不同的。
1847年和1848的英国之行扩大了爱默生的名声。由于专注于散文写作和演讲,在以后的几年中,爱默生的诗歌写作数量有所减少。1855年7月4日,这是一个神奇的日子。就在这一天,爱默生收到了一本装帧简陋的名为《草叶集》的诗集,他读后高兴万分,认为它是一本“因为其东方式的概括而不同凡响”的诗集。21日,他给作者惠特曼了回信,并把《草叶集》推荐给他熟悉的人们,并称赞这本诗集是“所有作家能写出的、最好的美国式佛典”。
收到美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这封信时,惠特曼36岁。惠特曼了解爱默生关于诗人的思想,他收到这封信时的激动可想而知。他把爱默生的信在报刊上发表,并很快出版了《草叶集》第二版,并在爱默生的评论用金字印在书背上。实际上,惠特曼正是爱默生《论诗人》一文中所追求的理想的诗人形象。惠特曼也十分欣赏爱默生并一直保持了两人的友谊,他说爱默生是“有文化有教养的人,不论内在外在,都是质朴率真的,天生是个民主思想者”。
1867年爱默生出版了第二册诗集《五朔节及其他》。1874年,爱默生还编选了一本适合家庭阅读的《诗集》。1876年,爱默生73岁时,《爱默生诗选》问世。也许是因为感觉到自己的生命正在走向它的归宿,爱默生在《界限》一诗的结尾写道:“借着一帆风顺,我一路远行,/归航的港湾已经临近,/每叶浪花都那么俏丽迷人。”这首诗也可以看做是爱默生勇敢自助地拼搏一生,充满收获和幸福的一个最好的注脚。
从目前人们对爱默生诗歌的评价看,人们多是喜欢他的富于哲理性的抒情短诗,而认为他的有些篇幅稍长的诗不容易记忆。爱默生的诗学影响了许多美国诗人,除了惠特曼,还有狄金森、弗罗斯特等。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非常喜欢爱默生的诗,说他是自己最喜爱的四位美国诗人之一。他还写过一首以《爱默生》为题的诗,对爱默生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总结:
那位高大的美国绅士
合上了这一卷蒙田,出门去寻找
另外一种毫不逊色的快乐。
走进使土地上升的冥色,
他迈向深邃的西方的斜坡,
迈向那道落日熔金的边界,
穿过田野,就像今天
穿过这行诗的作者的记忆。
他想到:我读完了那些重要的书籍,
也写作了别的书,晦暗的遗忘
不会抹去它们。一个神允诺了我
凡人所能了解的一切。
整个大陆传扬着我的名字;
我从未生活过。我要成为另一个人。
(陈东飙、陈子弘译)
杜鹃花
(有人问花儿来自哪里)
在五月, 当海风刺穿了我们的孤独,
我在树林中发现了鲜艳的杜鹃花,
在一个潮湿的角落,它铺展开无叶的花瓣,
去讨那沙地和缓慢的小溪欢喜。
那紫色的花瓣,飘落在池塘,
用他们的美丽来让黑色的水流快乐;
红羽毛的鸟儿也许曾来这里纳凉,
并且去向让它们的美减色的花朵求爱。
杜鹃花! 如果那明智的人问你,
为什么让这样的魅力在大地和天空间被消耗,
去告诉他们,亲爱的,如果眼睛是为了观看而生,
那么美本身就是它存在的理由:
为什么你在那里,啊,玫瑰的竞争者!
我从来不想去问,我从来也不知道:
可是,就凭我的简单无知来猜测——是自我
——那带我到那儿的相同力量也带去了你。
再见
再见吧,傲慢的世界!我要回家了:
你是我的朋友,我却并不是你的,
我曾长时间徘徊在你疲倦的人群中间;
就像一条河上的小船飘荡在大海里,
我像被驱赶的泡沫一样被长久地颠簸,
可是现在,傲慢的世界!我要回家。
再见,谄媚的奉承的脸,
伟大和他狡猾的怪相,
暴发户们转过去的眼光,
顺从的,或低或高的公职,
人头攒动的礼堂、法院和街道,
冷酷的心和匆忙的脚步,
那些离开的人,还有那些来到的人,
再见吧,傲慢的世界!我即将回家。
我将回到我家中石头壁炉旁边,
孤独地藏匿在那青山怀里——
在那快乐的国土上有我隐秘的居所,
那片小树林则是嬉戏的仙女设计;
那儿有绿色的拱门,漫长的白昼,
有画眉鸟啼鸣声的回旋曲,
庸俗的脚步从没有来到过——
这地方属于神圣的思想和上帝。
哦,当我安定地居住于我的森林之家,
我自豪的脚步就像是在希腊和罗马;
而且每当我在那松树之下漫步,
我就能看到那晚星闪耀着圣洁的光华,
我嘲笑那些知识,还有骄狂的人,
嘲笑那诡辩者的学校,还有那些流派名份
——当人们在树林中就可以和上帝相遇,
他们那高傲的狂妄又有什么价值?
日子
时间的女儿们,那些伪善的日子,
蒙着头巾,沉默无言就象赤足的僧侣,
她们手里拿着王冠和柴束,
单独行进在一个无穷的队列中。
按照每个人的心愿,她们分赠出拥有的一切礼品:
面包,国土,或者是天空和星辰。
在枝叶交织的花园中,我看到这壮丽的景象,
忘记了自己早晨匆忙间许下的愿望,
只拿取了一些香草和苹果,那日子
转身,在沉默中离开。我很晚
才在她幽暗的发带下看出她的轻蔑。
梵天①
如果那染血的杀人者以为他杀了人,
或者那被杀者认为他已经被杀,
他们就不懂得那玄妙的道路:
我在,我经过,我转过身来。
遥远和遗忘对我是亲近,
阴影和阳光对我完全相同;
那些消失的诸神为我显现;
耻辱对我来说也就是名声。
那些远离我的人一定迷失了方向;
他们飞翔时我是他们的翅膀;
我是怀疑者也是那怀疑本身,
我是赞歌也是那正在歌唱的婆罗门。②
那些强大的众神渴慕我的住所,
七大神也徒劳地把我向往;
可你这谦卑的敬爱者是最好的!
找到我你也就返回了天堂。
① 在印度婆罗门教中,梵天是三主神之一(另二位是护持神毗湿奴和湿婆神),他是宇宙最高的永恒的实体或精神,世界万象不仅皆属梵天所创,而且只有梵天是实,其他一切皆为虚幻。
② 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